在前兩天的First青年影展頒獎典禮上,中年女演員的代表,海清、姚晨、梁靜和馬伊琍共同發表了一段「女演員宣言」,稱「我們是一群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一直在堅持」,「歲月賦予我們經驗,皺紋,閱歷,寬容善良,善於溝通,我們沒有傳說中那麼不好合作。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更多機會!」
不得不說,這段發言非常誠懇,真摯,讓人動容。
在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過了三十就徐娘半老的中國,中年女演員的處境確實堪憂,同齡的男演員正處於事業的黃金時期,而一樣年紀的她們卻面臨著無戲可拍的境況,但如果因此就把矛頭指向年輕美貌的流量小花們,也是很不公平的。
中年女演員為什麼沒戲拍?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今年為例,過去的大半年中,有水花的劇大概也就《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挺好》《少年派》《東宮》《封神》《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九州縹緲錄》等幾部,由中年女演員擔綱主演只有兩部,姚晨的《都挺好》,閆妮的《少年派》。
從這個比例來看,中年女演員在市場競爭中確實處於弱勢,而這點有限的市場空間,還要給那麼多人分,自然就更不夠了,所以很多中年女演員早早就放棄,去給年輕演員做配角了。
以中年女性為主的題材非常匱乏,而且相當狹窄,幾乎全部集中於生活劇家庭劇,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適合中年女演員的角色太少了。
少到什麼程度呢,像蔣勤勤這樣美貌和演技俱佳的女演員,都只能去飾演主角的上一輩,在劇中哀嘆,「我不過是一個容顏老去的女人」。
縱觀現在的影視劇,電視劇幾乎被流量小生和小花占據著,電影方面則是中生代男演員的天下,就連近兩年流行的大女主題材也並不適合海清這類中年女演員去飾演。
而根源就在於,女性題材的影視劇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尚有待發掘。
中年女演員和中年男演員事業發展得差距,源於兩者的角色定位不過,人過中年,大部分女演員都會選擇結婚生子,要照顧家庭,精力嚴重分散;而男演員則不同,要麼不結婚,要麼就是找到了能照顧好家庭的賢妻,自然可以全心全意拼搏事業。
這就是客觀存在的現狀,不是你說自己「便宜和好用」,那些導演就會相信的。
這也是所有職業女性面臨的難題,事業與家庭之間,幾乎很難兩全,娛樂圈在這方面做得好的,孫儷算一個了。
其實和流量小花相比,如今有名氣的中年女演員還算好的了,至少牢牢把握著主流資源和獎項,把85這批流量花壓得死死的,除了趙麗穎摸到了獎項的邊以外,其他幾個等到流量過去之後就算走到了盡頭,十年後還未必比得上海清這些人。
事實上,中年女演員遇到的問題,也是所有女演員將會遇到的問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只靠改變導演們的看法可能是不夠的,還需要女演員自己努力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最後,大家喜歡看中年女演員拍的劇嗎?
(關注檸檬精,一起吃瓜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