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和劉備雖然都姓劉,但是好像很難想像他們之間會有什麼聯繫。但既然同占了一個劉字,俗話說」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歷史總還是安排他們隔著歷史見了一面。而且劉禹錫自稱是中山靖王后裔,說不定和劉備還真的有血緣關係呢。
劉禹錫有三年時間擔任夔州刺史,而蜀漢昭烈帝劉備的蜀先主廟就在夔州境內的白帝山上。一天,劉禹錫忙裡偷閒去白帝山拜訪蜀先主廟,廟前蒼翠的松柏,蒼茫的長空大地為他勾勒出了歷史煙雲中的英雄景象,天生一顆豪傑之心的劉禹錫有感而發,寫下了下面這首蜀先主廟。
劉禹錫是喜歡英雄,崇敬英雄的,雖然出生在安史之亂以後,但他擁有的,無疑是一顆盛唐的心,一顆信仰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心。所以當他想起以前揮戈持戟,氣吞山河的昭烈帝,自然會湧起無限的敬仰與讚嘆;當他想起昭烈帝逝世以後扶不起的劉阿斗,自然也會有一聲悲涼的感嘆。那是替漢室操戈,解百姓倒懸的劉豫州啊,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英雄,也終究是身死道消,兩代而亡。這樣的情感變化,也體現在這首詩里。
蜀先主廟
唐代: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第一句的十個字可謂是大氣磅礴。天地之間的英雄氣概,無論經歷了千秋萬古多少歲月的打磨,依舊散發著無盡的光芒使人凜然而敬。遙想當年的昭烈帝,從一無所有起家,連戰連敗,依附於陶謙,曹操,劉表之下,如此碌碌數年。最後終於列土封疆,三分天下,而始終以「王業不偏安」為幾任,數次伐強大之曹魏。在治內恢復了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其意亦在復興漢室。劉禹錫不愧是劉禹錫,讀完前兩句,自有一股凜然之氣升騰於心間。
後邊他的情感開始轉變,由劉備的功績想到了蜀漢最後的結局,而樂不思蜀的阿斗,尤其能勾起人的悲思。劉備因三顧之誠得到了賴以建國的丞相諸葛孔明,至今蜀地人民還在念著蜀丞相的美名。自稱帝以後,蜀漢可謂人才輩出英俊滿堂,只可惜生下的兒子卻不能效仿賢人。先主病逝白帝城以後,阿斗親小人而遠賢臣,連父輩的基業也守不住。更令人氣憤的是,身為亡國之主的阿斗在魏地見到蜀故妓的歌舞,內心波瀾不興還笑得很開心。
本是一場英雄的史詩,最終卻如笑話般收場,任誰見了也會悠悠一嘆,更何況是豪氣縱橫的劉禹錫。安史之亂以後,盛唐的輝煌也已經不復存在,劉禹錫應該是感受到了世間英雄氣的減弱,對自己不能生在更適合自己的年代有些許的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