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像外星人一樣思考?《異形前傳》中的生化人才是主角

2020-01-27     宇宙印象

核心提示: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肯定會在未來某一天超越人類的智慧,並且可能會形成所謂的意識,解釋它們會在思考,自己被創造出來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89期 找地外生命是個世界級的難題,目前比較著名的項目是霍金提出的突破聆聽項目,耗資1億美元在太陽系周圍尋找地外生命;還有一個是半死不活的SETI組織利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監聽宇宙信號。科學家一直在猜想:如果外星人生活在某一顆星球上,那麼他們會向我們發送什麼類型的信號?會通過什麼方式來找其他生命?這是問題非常尖銳,因為判斷錯誤會導致搜索的方向偏差越來越大,人類作為一個獨特的智慧物種,但不代表地外生命也和人類一樣有類似的智慧和行為方式。

我們現在的搜索策略是以地球生命生存條件為基礎尋找地外生命,與人類過於相似的假設可能會阻礙我們尋找外星人。因此,有科學家認為,我們需要以外星人的角度進行思考,觀測它們是如何對宇宙進行觀測,比如SETI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外星生命的可能模樣,比如它們有可能通過引力波、中微子進行溝通,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不過,我們仍然會有一個很好的幫手,這就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可以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自動篩查出哪些符合假設的系外行星,進而找出地外生命。

人工智慧可以依靠算法來分析,這樣可以脫離人類思維的干擾,機器雖然是人類訓練出來的,但它們的算法是可以突破人類思維的限制。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肯定會在未來某一天超越人類的智慧,並且可能會形成所謂的意識,解釋它們會在思考,自己被創造出來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就是異形前傳中的生化人要解答的問題,並且也可能只有它們能夠找到答案。換個角度看,外星文明中也有所謂的人工智慧,最終兩個文明第一次接觸很可能是雙方的人工智慧。




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慧可以對大數據進行篩查,這一點人腦顯然做不到。人工智慧可以使用通用的數學語言與地外文明對話,克服了兩個文明之間的隔閡,或者說不同生物可能以相同的方式理解宇宙,這就為人工智慧之間的交流奠定了基礎。

異形前傳中的生化人後來也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而活著?它們也在追尋所謂的造物主理論,甚至可以從另一個星球上的生物角度出發進行思考。著名科學家卡爾-薩根在1980年代曾指出,地外文明如果找到我們,它們必然經歷了技術瓶頸,解決了核武器、氣候問題,並且倖存下來。



換句話說,人類要找到地外文明,首先要活下去,在應對環境巨變等世界級問題之後,才具備了找到地外文明的條件。否則,我們如果無法生存下去,那麼也不可能找到地外文明。在尋找它們的過程中,人工智慧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aIn8W8Bgx9BqZZIVt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