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靠譜的員工,越來越難找?
有一個回答獲得高贊:
靠譜而便宜的員工,是不存在的。
因為靠譜這個詞,本身就是身價的代表。
有人說,靠譜的人都是相似的,不靠譜的人各掉各的鏈子。
你在生活中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已經到了約定時間,你打電話問朋友到哪兒時,她漫不經心地說她還在化妝,還很理所當然地讓你等一會兒;
你千叮嚀萬囑咐讓朋友幫忙捎帶一下文件,滿口答應的他事後卻拍著腦殼說忘了;
……
靠譜其實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也就是做事閉環,有頭有尾。
靠譜,是一種能力
靠譜有三個方面的表現:
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能力邊界內的最好,甚至超出預期;
能讓人放心地把一件事完全交給你,你會時時反饋;
能和合作方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讓其信任。
對領導來說,當他交代你去做一件事時,他知道的信息越多,知道的信息越及時,他就越放心。如果你能想得更周到,把他想知道的信息提前告訴他,他一定會覺得:這人靠譜。
其實在職場上,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靠譜。
因為它代表你對工作的責任心,使命感和自覺性。也就是你做事能讓人放心,安心,省心。
靠譜,是一種人品
過去我們夸一個人用的最多的詞,無非是「能力強」「聰明」「勤奮」「自律」「努力」……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夸一個人「靠譜」,成了最高級的評價。
有人曾說: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美西戰爭中,美國總統有一封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
一位叫羅文的美國陸軍中尉挺身而出,不推諉,不講任何條件,承擔送信任務。
他身臨危地,歷盡艱險,克服各種困難,徒步三周後,最終把信交給了加西亞。
靠譜的第一個特質就是:言而有信,答應別人的事,信守承諾,不隨意爽約。
靠譜的人,對應承之事,都會全力以赴地完成,同時,他也會不由自主地吸引他人接近。
因為每一次靠譜的表現,都是在積累你的社交信用,是你最好的個人品牌。
靠譜,是一種競爭力
一個靠譜的人往往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小A和小B是同時進入公司的新員工,小A情商高,能說會道,不出一個星期就跟大家混熟了;小B比較內向,來了半個月還有同事不知道她叫什麼。
有一次,領導給她倆布置了一個任務,小A拈輕怕重,自己先把簡單的活挑走了,剩下的都扔給了小B。小B辛辛苦苦地埋頭加班,小A卻一邊吃外賣一邊發朋友圈:今天又加班到這麼晚,吃點夜宵犒勞一下自己。
總算把任務做完了,領導審查時卻發現了幾處錯誤。小A立馬把責任撇得乾乾淨淨:這些數據都是她算的,我不知道!小B雖然覺得委屈,卻主動向領導承認錯誤,把數據重新核算了一遍。
領導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很快就讓小B轉了正,而小A則被辭退了。
工作中最大的靠譜,就是有擔當,有責任感。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都願意迎難而上,把工作完成好,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撂挑子,把事情推給別人。
把小事做好的耐心和細心,能持續給人帶來價值感,能讓人放心和你合作,放心給你更多機會。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
給人確定性
所謂確定性,指的是你能讓人信賴,能給人安全感,他們能確定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找你,找你能把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
舉個例子,你有了3次拿下大客戶的經歷,為公司帶來了幾百萬的銷售額,那麼下次有大客戶需要拜訪時,銷售總監更願意帶著你一起去,而不是那個一次也沒拿下大單的同事。
因為你有過成事的經歷,你能拿下大客戶的幾率更大,你的專業水平更讓領導放心,這就是你能給人帶來的確定性。
有一個插畫師,他人很靠譜,有一次接了一個案子,他負責插畫部分的設計。
那幾天,他身體不舒服,但絲毫沒有影響進度,反而溝通的頻率比平時還高。
他說,我這幾天狀態不佳,頭暈乎乎的,怕影響質量,所以要和客戶多做好溝通。
一個做事靠譜的人,會及時地給人反饋,及時做好溝通,讓你知道事情的進展,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這也是一種確定性。
做事有始有終
靠譜,就是讓人覺得,你值得相信和託付,把別人交給你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認認真真地做好,而不是半途而廢。
做事有首尾,做人有擔當,這是靠譜的最高境界。
就是說對待答應別人的事,也要善始善終。這本身就體現了一種靠譜的態度。
做事情既要有好的開頭,也要有好的結尾;既要善於做事,更要善於把事做成,負責到底,不掉鏈子。
當你把答應別人的事有始有終地完成,別人就會認為,你不僅是負責的,也是靠譜的。
文章來源:七一客戶端、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