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遭百年盜掘,考古隊不抱希望,卻挖出5000多件瑰寶,價值難估

2020-08-24   老吳說文化

原標題:古墓遭百年盜掘,考古隊不抱希望,卻挖出5000多件瑰寶,價值難估

古有「事死如事生」之說,尤其是歷代帝王貴族,更是會將生前珍愛之物作為陪葬,這也促進了土夫子這一行業的大發展。今有一座古墓,其陪葬甚至超過了世人最初的想像,因為它只有31平米,雖說面積不大,卻引來數百年的屢次盜掘,但專家還是從中出土了五千多件瑰寶;如果以數字來衡量其價值的話,怕是只能以「富可敵國」來形容了。

這座古墓就是位於湖北鍾祥的明梁莊王墓,對歷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明朝只有一個「梁莊王」,是明太祖的曾孫,明宣宗之弟,朱瞻垍;據《明史》記載「梁莊王瞻垍,仁宗庶九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安陸州。正統六年薨。無子,封除」這裡有一個關鍵詞,即「無子」,延伸出來的意思是,這位皇族藩王死後將無人繼承其家業,很可能會將龐大財富統統陪葬墓中。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數百年來,這座古墓被歷代土夫子瘋狂盜掘;到近代,隨著文物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2001年4月考古隊終於對其進行了保護性發掘。

實事求是的說,考古隊在發掘之初並未抱太大希望,因為這座古墓太過「顯眼」,被歷代土夫子光顧也是常理之事;不管怎麼說,工作還是要照常進行,經數天的地表清理,考古隊發現了一塊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石碑,這也證明了古墓的位置距離地面並不深。雖說發掘之初就有所發現,但接下來的工作卻並不那麼順利,因為才下挖一米多深就出現了大量積水;理論上說,一米多深是不可能出現地下水的,因此專家判斷其為積水,同時也證明了這裡已成為「水墓」。

這裡說明一下,「水墓」又分兩種情況,一種墓室埋葬較深,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逐漸被地下水淹沒;這種情況也有好處,墓室上部有效封閉,下部又被水淹沒,可以有效與空氣隔絕,墓中陪葬得以較好地保存下來。另一種情況就是梁莊王墓這樣,墓室被淹沒又不是地下水,明顯是由地面滲入才形成的積水,這就說明古墓密封性並不好,水能流進古墓,空氣自然也可以,這樣就對墓中文物的保存尤為不利。與此同時,考古隊還發現了前人留下的多處掘洞,似乎「墓中還有文物」的希望越來越小了;最終專家還是決定將積水抽干,後經12天的連續作業,積水退去後露出了一座完好墓門,由此考古隊沸騰了。

說到這或許有朋友不明白了「前面又是積水,又是掘洞的,僅是一座墓門而已,考古隊有什麼好高興的?」這裡解釋一下,古人造墓頗有技巧,當大墓完工後關閉墓門,會有「自來石」自動封堵,從外面是打不開的;簡單點解釋,土夫子如果掘洞而入,想要進主墓室就必須要破壞墓門,如今雖然發現了盜洞,但墓門完好,這說明土夫子並未進入真正的墓室,再延伸一下,梁莊王墓應是一座至今未被盜掘的古墓。得知這一消息後,考古隊又燃起希望,當墓門被打開後,令人震驚的一幕還是發生了;這次可不是沒有文物,而是瑰寶太多「嚇」到了眾人,就見只有31平米的墓室中,竟然遍地都是金銀玉器,尤其在燈光的映襯下,就好似天際星辰,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當然,由於常年積水,墓室中沉積了一層厚厚的淤泥,其中雖隱藏著無數金銀,但還不至於「誇張」到金光耀眼的地步;後經考古隊清淤,最終整理出金、玉器、瓷等文物5300多件,其中金、銀、玉器就有1400多件,各類明珠、寶石等更是達到了3400餘件。當然,很多器物還是「金鑲玉」的,如金或玉器上鑲紅寶石、藍寶石、貓眼、祖母綠等,如此合二為一,價值可想而知;且不說「金鑲玉」等複雜文物,據統計,這些文物中黃金量就超過了16公斤、純銀超過13公斤、玉器超過14公斤。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今天黃金以「克」為單位進行市場交易,梁莊王墓中卻是以「公斤」為單位;這還僅是其本身價值,如果加上「歷史價值」,用專家的話說:抵得上一個小國。當然,文物價值是不能以數字來衡量的,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梁莊王墓的「富有」;令人驚詫的還有,在眾多金銀玉器中,一件「金鑲寶石帽」尤為引人注目,帽頂上鑲嵌著一顆200克拉的無色藍寶石,它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藍寶石。

且不說其他珍寶,僅此一件來看,專家用「抵得上一個小國」並不誇張;當然,類似文物還有不少,諸如由24節帶銙和兩件金帶扣及一件金銷組成的「花絲鑲寶石帶」,無論其本身價值,還是古人的高超技藝,都堪稱「罕見」。除此外還有雲形金鑲寶石簪、金累絲鑲寶石青玉鏤空雙鸞鳥牡丹簪、金鑲寶石絛環等,由於文物太多,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總而言之,梁王墓雖不是帝王陵,但其文物量和珍貴价值卻給專家帶來了巨大驚喜;說到這問題也來了,懂行的朋友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古墓中出土玉器,這點不奇怪,但如紅藍寶石、祖母綠等,這些在古代墓葬中出土就比較少見了,一個明代藩王怎麼會擁有這麼多寶石呢?」

這點其實專家也注意到了,湖北博物館在2014年舉辦「明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展覽,由此揭開了這些寶石的秘密;據專家鑑定,梁莊王墓出土的寶石大部分並非中土產物,而是「進口貨」,且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瀛涯勝覽》中記載,鄭和曾在西洋購買大量珠寶,但僅有史料記載,這些「進口」珠寶究竟什麼樣子,數百年來一直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謎;同時,梁莊王與鄭和處於同一時代,又經地質專家鑑定確認,最終證實墓中的眾多珠寶就是鄭和下西洋時買回來的那批。

這裡還要強調一點,「珠寶之謎」並未完全解開,因為梁莊王僅是明代眾多藩王之一,鄭和「進口」的珠寶理論上不可能僅他一人擁有;以此為據,僅一座藩王墓就發現了如此多的瑰寶,這是不是也能說明,其他明代藩王墓或帝王陵中還有更多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