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是看到了「肺結節」三個字才決定點進來程看一看。如果是的話,先不要急,在正式內容之前,請允許我問個題外話。
在你看大病小病之前,是不是都會到處打聽好的醫院、好的醫生?如果你不了解這個醫生,怎麼知道他是不是個好醫生?怎麼知道他值不值得你信任?怎麼知道他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和期待?
所以我想先為你介紹一下《肺結節通識》這門名醫指導課的主講醫生汪進益教授。
汪教授是「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胸外科的副主任醫師,20多年心胸外科工作經驗,在肺臟、食管、縱隔及胸壁腫瘤根治性手術和綜合治療領域享有盛譽,擅長各種胸心疾病的診治及微創外科治療。
好醫生的標準是什麼呢?我想至少應該滿足兩個方面。一是「醫術超群」,二是「醫德高尚」。
汪教授正一直以此來勉勵自己。
為了擁有更高超的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病人,不斷鑽研,力爭成為行業內的翹楚,榮獲了「胡潤榜-中國好醫生」稱號。
在追求精湛的醫療技術的同時,汪教授更有一顆仁愛之心,平時看病,均努力和所接診的患者成為「良師益友」。
20多年的臨床經驗使得汪教授對肺結節患者非常了解和理解,知道很多患者因為怕自己的肺結節會發展為肺癌,生活一直處於焦慮、恐懼狀態,甚至有的病人一個月內暴瘦十幾斤。汪教授一直希望能幫助更多查出肺結節的人,消除肺結節,解除焦慮、恐懼的心結。
汪教授的理念正與我們相通。
我們的使命是——讓名醫像老朋友一樣指導你的健康。我們期望通過名醫指導課,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得到專家的詳細指導。而專家們通過認真打磨的指導課,充分關注某一類病人相對共性的問題,一次性就大部分關鍵問題作出指導,指導課聽過的人越多,受益的人便越多,專家們珍貴的時間利用率也可大大提高。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做肺結節這門課?
一是因為汪教授豐富的心胸外科工作經驗讓他足夠了解你肺上的「結節」,也充分知曉你心上的「結」。
二是因為近年來,隨著大家體檢意識的不斷增強,加上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項目的廣泛開展,體檢發現肺結節的幾率越來越高。據統計,在正常人體檢中的每500個胸部體檢的人中就有一個被發現有肺結節,而其中90%的人沒有任何症狀。
很多人會把肺結節與肺癌畫上等號,「談結色變」,一旦檢查出肺結節,常常會有焦慮、恐懼的心理。肺癌是中國的第一大「殺手」,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所以其實很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安的心理。然後有人就會去網絡上搜尋這些相關的內容,結果出來一連串「磨玻璃結節、孤立結節」等等專業醫學術語,反而更加疑惑。甚至還會被中間夾帶的「惡性、腫瘤」等字眼弄得更加緊張,可能還會時常覺得胸口有點隱隱作痛,咳嗽也多了,總疑心自己是得了肺癌……
如果肺結節剛好長在你身上,我們相信像這樣過於碎片化的信息,大機率只會增加你的恐慌,很難真正幫助到你。這個時候,你最需要的,是有個醫學專家像老朋友一樣跟你細細聊你關心的問題。
汪教授想要告訴大家的,首先肺結節並不等於肺癌,學會「觀察」和「掌控」它是一個基本技能。
肺內很多疾病都會形成結節,且結節有良惡性之分。雖然大部分結節是良性的,但也有少部分結節是惡性的,會有一定比例演變為早期肺癌。不可忽視的是,部分良性病變長時間之後也可能轉化為惡性。在這門課里汪進益老師將會告訴你怎麼樣合理評估肺結節變成肺癌的風險?指導你如何正確對待肺結節。簡單來說就四個詞: 密切觀察, 長期隨訪, 高度警惕, 及時處理。而具體該怎麼做,將都會在指導課中一一詳細講解。
肺結節有癌變幾率,有人就會想,是否能「一刀切」了事?汪教授指出,這很可能是在過激干預。不考慮結節的良惡性就手術切除是不理智的想法,手術總是存在著風險的,或者你的身體狀況也不能達到手術的指標。那到底什麼樣的情況才需要手術,手術方式怎麼選?在《肺結節通識》這門指導課中,汪進益老師也會與你一一分享,希望可以對你理解並配合醫生正確的選擇有所幫助。
那麼對於未達到手術指標的結節患者,想如何防止肺結節生長下去?肺結節癌變的常見原因是吸煙、室內污染物、既往有肺病,深層次原因包括飲食、作息、工作生活狀態、內分泌、胃腸道功能等。有些原因是無法自我控制的,但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現在開始做出改變的,汪進益老師也會在課程中做一個詳細指導。如果你沒有肺結節,也可以通過這些生活方式的改善予以預防。
好了,汪進益教授的名醫指導課——《肺結節通識》,今天就跟大家介紹這麼多。這門指導課已經在BTV養生堂專欄上線,點擊下方專欄卡片即可訂閱,一次付費支持永久反覆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