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餓了麼宣布300萬名外賣騎手升級為餓了麼藍騎士,不僅要繼續為吃貨們服務,還要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好夥伴。全體藍騎士及家人可以自主選擇加入支付寶上的大病互助社區「相互寶」,餓了麼將幫其承擔首月分攤費用。
同時,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發布《2020餓了麼藍騎士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餓了麼為國家級貧困縣提供近30萬騎手就業崗位。在騎手籍貫來源最多的五座縣城中,60%為國家級貧困縣。與此同時,在東莞,超過一半的騎手擁有「多重身份」,18%騎手同時是小微創業者,2%兼職自媒體博主。
藍騎士助力防疫
在疫情期間,藍色騎手也成保障社區生活的重要力量,許多居家隔離的市民通過騎手的幫助,買到了藥品、新鮮蔬菜等。據統計,一位東莞騎手平均每天可減少22位市民外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周文理是東莞的一名女騎士,疫情期間很多門店取消堂食只能打包,她每天最高跑50多單外賣,堅持在崗服務超過40天。有時候,小區物業說疫情危險讓她別跑了,她戴著口罩笑笑當是回應。訂單增加跑的里程多,隊友們的電動車也容易出現拋錨或沒電的情況,凌晨1點收到求助電話,周文理二話不說給隊員送電池,因為這樣她也總是被隊友笑稱「最靠譜的姐」。
根據《報告》數據,64%受訪騎手有過為用戶提供幫買菜、扔垃圾等增值服務行為,約2成騎手參與尋找走失老人兒童、社區養老送餐等公益行動。
東莞57%騎手是「斜杆青年」
餓了麼藍騎士奔波在全國超過2000座城市和縣區。《報告》顯示,藍騎士平均年齡為31歲,其中90後占比約為47%,95後新增註冊騎手同比增長1.3倍。
在外賣配送工作之外,藍騎士也擁有多重人生。餓了麼蜂鳥數據顯示,在東莞,57%騎手有第二職業,其中18%為小微創業者,22%為技術工人,2%為自媒體博主,12%為司機。當脫下騎手工服,他們可能是公司白領、小店店主、甚至健身房教練。
除了薪酬福利,騎手最關注的是學習培訓機會。38%騎手希望學習經濟理財知識,29%渴望了解人文藝術知識,21%想要額外學習英語等第二外語。
騎手及家人可享受「相互寶」保障
《報告》顯示,八成藍騎士來自農村,安徽、河南、四川是騎手輸出大省。籍貫來源前五的縣城中,60%為國家級貧困縣。這些貧困縣騎手的平均月薪逾5800元,超過2019全國城鎮平均工資。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還計劃2020年為100個貧困縣提供超2萬個騎手就業機會。在東莞,有近8%的騎手來自貧困縣,其中,江西、湖北、貴州、雲南是來源最多的地區之一。
支付寶聯合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推出「藍騎士關愛互助計劃」。4月22日起,全體藍騎士及家人可以自主選擇加入支付寶上的大病互助社區「相互寶」。這項福利將保障99種重大疾病、惡性腫瘤及特定罕見病,騎手最高可獲得30萬元互助金。餓了麼將幫他們承擔加入相互寶後的首月分攤費。
這是2018年餓了麼開創行業內首個騎士關愛計劃以來,給到騎士關懷保障的又一次升級。餓了麼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想為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藍騎士再多提供一點保障。很多藍騎士是家庭的頂樑柱,騎士除了自己加入,可以關聯家人加入。這項關愛計劃,也是給到騎士家人的福利。」
除此之外,餓了麼還為每一名藍騎士定製了「關愛險」,不僅覆蓋重大疾病、因意外導致的身故、殘疾等,還可對騎手子女進行助學幫扶,以及對因意外或重疾導致的騎手家庭困難提供關愛金援助。自上線以來,已為眾多困難家庭解決燃眉之急。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餓了麼緊急推出「24小時騎士心理支持專線」,幫助他們舒緩擔憂、焦慮和壓力,並將陸續推出更豐富的心靈交流模式,關注藍騎士的內心感受。此外,餓了麼還成立了關愛組織——騎士之家,提供關懷物資、緊急救濟、法律援助等支持,並聯合愛心商戶設立騎士驛站,為騎手提供休息地方、手機充電、優惠餐、免費水果等福利。
全媒體記者 張欣儀 曹麗娟
餓了麼供圖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L5im3EBrZ4kL1VilM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