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與修養

2019-10-13   武術之家網

練習武功之本旨,實在於鍛鍊身體,使之堅實康強,亦所以防蟲獸盜賊之患,非教人以好勇鬥狠為事也。故涵虛祥師有「學習武術,尚德不尚力」之語。夫至德所及,金石可開,豚魚能格,初不必借重武力,而始可使人折服也。故學習武事之人,對於道德之修養,亦為最重要之事。若不講道德,專事武功,雖未始不足以屈人於一時,然終不能使人永久佩服,蓋力足以屈人之身,而不能屈人之心也。


每見武術功深之人,謙恭有禮,和藹可親,縱有人辱之於通衢,擊之於廣座,彼亦能忍受,韜晦功深,不肯輕舉妄動以致人於傷害也。蓋彼功夫既精,若不如此,則舉手投足間,皆足以殺人。殺人為喪德之事,故不為也。唯彼略得一二手勢,粗知武功皮毛者,則粗心浮氣,揚手擲足,欲自顯其能為,尤為小事,甚則好勇鬥狠,動輒與人揮拳。勝亦無益,敗或殘身,且偶然之勝,亦不可終持,結果必有勝我之人,此俗語所謂「有丈一還有丈二者」是也。此等舉動,實為自殺之道,去學武之本旨遠矣。以項羽之勇,而終敗於烏江,非武功之不逮,德不及也。故德性之修養,宜與武功同時並進,而品性優良之人習武事,則保身遠禍,性情殘暴之人習武事,則惹禍招非,此一定不易之理也。

昔聞有投身少林學習武事者,主僧默察其人,趾高氣揚,傲慢特甚,與之語,尚豪爽,乃留諸寺中。初不教以武技,唯每日命之入山采樵,日必若干束,雖風雨霜雪,亦不能間斷。不滿其數,則繼之以夜,稍忤意志,鞭撻立至。其人歷盡折磨,唯以欲得其技,含忍待之。經三年之久,驕氣消磨殆盡,主僧始授以技。此非故欲折磨之,實以其驕矜之氣太重,學得武功,深恐其在外肇禍,累及少林名譽也。顧此乃他人消磨之,非自己修養也。

少林十條戒約之中,亦有戒殺及好勇鬥狠一條,此又可見少林武術對於德性之修養,亦甚注意也。凡武術精深之人,於自身之修養外,對於收徒一事,亦須特加註意,務必擇性情優良之人,始傳以衣缽。若性情強暴者,盡可揮諸門外,寧使所學失傳,不可將就。因此輩學得武藝之後,好勇鬥狠,固足害人,甚且流為資賊,殺人越貨,尤足為師門之累,是不可不三注意也。既收徒之後,平日除督促其練習功夫之外,對於德性之修養,亦宜兼顧,如此薰陶,則其人將來學成必不至越禮逾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