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納德面對字母哥選擇輪休,作為球迷該如何看待球員輪休的問題?

2019-11-07     木南侃球

北京時間11月7日上午,快船VS雄鹿的比賽本該是這一比賽日的重頭戲,倫納德西遊後首次對決字母哥,上賽季東決恩怨重演,勢必擦除火花。可惜,倫納德在賽前宣布輪休,本賽季至今的兩次背靠背都只打一場。

於是球迷們不幹了,理由大致有幾點:

1、你現在一年只能和字母哥打兩次常規賽,這場還是全美直播,說不打就不打了?

2、你才28歲,近期沒有傷病,比賽打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輪休呢?

3、上賽季輪休是因為大傷回歸,久疏戰陣,新賽季還是老樣子?

4、就算輪休,非要挑這一場嗎?大家就想看你對字母哥啊。

不只球迷,連麥迪也有些看不下去了,直言道:「如果科比、艾佛森要來我主場,我沒理由不打。」當然麥迪也表示了理解,倫納德有慢性肌肉損傷,輪休很正常,但還是應該選擇迎戰字母哥。

實際上NBA是有明文規定的,全美直播的比賽不能無故輪休,否則要交10萬美元左右的罰款。但快船並未遭到處罰,因為提前通過了申請。換言之,倫納德的輪休是傷病原因,並非單純的休息。

不過這件事顯然沒有這麼簡單,倫納德的大腿一直受肌肉鈣化的困擾,是一種慢性損傷病,很難痊癒。上賽季他輪休了所有背靠背,常規賽只出戰60場,為季後賽積蓄了充沛的體能,讓我們看到了火力全開的小卡有多恐怖。

話說回來,小卡的傷病究竟有多嚴重,是否一定需要輪休背靠背,我們都不得而知。但NBA畢竟是商業聯盟,萬眾矚目的巨星們往往擁有特權,如果大家都選擇輪休,對整個聯盟,廣大球迷,各支球隊,都會有不小的影響。

過去的球星們會輪休嗎?

「輪休」這個概念是最近一些年才開始被提起的,以前沒有這個說法。

斯托克頓生涯19年只缺席過22場,17年全勤。2003年退役的時候已經41歲,還是打滿82場。AC格林連續出戰1192場,生涯15年里14年全勤,只缺席過3場。馬龍生涯19年有10年打滿82場,還有六年只缺席一場。

這些都屬於「鐵人」,百里挑一,再看看其他人。

喬丹生涯15年有9年全勤,第二個三連冠期間從未缺席過一場比賽。眾所周知,公牛在95-96賽季拿到72勝10負,成為歷史上第一支70勝隊伍,按現在的觀念,時年33歲的喬丹完全沒必要打滿82場,至少最後一場應該輪休一下吧?還是打了。

2002-03賽季,40歲的喬丹,在奇才,還是打滿了82場,即使早早無緣季後賽,也沒輪休過。

再舉一個可能有些球迷沒聽說過的,馬克伊頓,80-90年代爵士隊中鋒,身高224cm,體重125公斤的巨人,職業生涯11年,有9年常規賽出戰超過80場,其中5年全勤。按現在的觀念,大中鋒是傷病重災區,必須嚴加保護,更別說這種超大體型的主力內線。

馬克伊頓拿過4次蓋帽王,84-85賽季場均5.6次封蓋,這種打球方式的傷病風險有多大,不用多解釋,再看人家的出勤率,放到今天,別說大中鋒,靈活的小後衛們都不敢想像。

來看一看最近五個賽季全聯盟常規賽全勤的人數。

14-15賽季,28人全勤

15-16賽季,18人全勤

16-17賽季,17人全勤

17-18賽季,26人全勤

18-19賽季,21人全勤

大概就是十幾二十人的範圍。看20年前:

96-97賽季,47人全勤

97-98賽季,51人全勤

再來對比一下兩個縮水賽季,1998-1999和2011-2012,雖然比賽少,賽程卻更密集。

11-12賽季,一共66場,36人全勤。

98-99賽季,一共50場,83人全勤

一目了然,如今聯盟的全勤率遠不如20年前,按說現在醫療設備更先進,訓練技術更科學,各種護具、多功能球鞋,等等,都對球員的安全有更好的保護。怎麼全勤的人反而還少了呢?

輪休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誰可以輪休?輪休的壞處

歷史球星們往往對輪休嗤之以鼻,「大嘴」巴克利直言輪休是因為球員和經紀人想賺更多錢,NBA應該限制,你拿2000萬呢,得打球啊!馬龍說沒打夠10年的人趕緊上場打球,科比說只要還能走路就會上場打球。

是誰最先開始輪休呢?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波波維奇和他的馬刺,當年老爺子曾經在打完客場後輪休四大主力,被罰了25萬。波波維奇把輪休當做家常便飯,有理由當然要休,沒理由也會找些理由,球迷也習以為常了,那些年常規賽要是馬刺對上哪支強隊,先得做好主力不打的準備。

奧尼爾非常善於負荷管理,在湖人8年只有2年出戰超過70場,常規賽養精蓄銳,季後賽大發神威,也成了他的一大特色。

很難說誰開啟了輪休的先河,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薪水上漲,商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球員似乎變得更「精貴」了,畢竟一次傷病很可能斷送生涯前途,如果能通過一些方法,在不損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傷病風險,很可能就點頭了。

所以,哪些情況適合輪休呢?我認為有三種:

1、老將

2、傷病

3、無關緊要的比賽

除此之外,輪休也有不少壞處:

首先,輪休不一定就能保證健康,很可能適得其反。斯托克頓為什麼19年只缺席22場,因為已經養成了習慣,隔一兩天一場比賽,偶爾連著打兩天,這種模式已經融進血液了,你突然讓他打兩場歇一場,節奏就亂了,反而可能受傷。

打過球的都知道,受傷的原因多種多樣,有時候就是趕巧,環境的改變很可能增加意外機率,NBA球員的體能不該成為問題,受傷的因素更多來自意外。

球星輪休對於球隊也有傷害,就拿今天快船對雄鹿舉例,倫納德不打,快船又是主場,大家都覺得快船沒戲,但隊員能放棄嗎?肯定不能啊。倫納德不打,就得靠路威進攻,今天路威打了39分鐘拿到34分,最後只輸5分。路威可是34歲的老將了,萬一路威累傷了,該怎麼辦?

教練和管理層也可能有苦衷,不是誰都是波波維奇,多數教練話語權極為有限,球星今天不打,打法就要變,還要安撫能打的球員們的心情,萬一因此影響戰績和士氣,問題可就大了。

最後說說咱們球迷,很多人平時看球機會不多,可能一整月就等著這一場焦點戰呢,結果賽前聽說最期待的球星不打,垂頭喪氣地關掉電視,下次再有比賽可能就不看了。這樣的觀眾越多,聯盟的損失越大。

年喬丹說他要盡力打好每一個客場,因為有的球迷可能一輩子只有這一次機會在現場看他打球。

所以,聯盟是否應該進一步關注輪休問題?或加強幹預,或像科爾說的,減少賽程,取消背靠背。無論怎樣抉擇,這一問題都很難根絕,但作為球迷,我們只想看到最精彩的比賽。

你認為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GhVRW4BMH2_cNUggv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