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燕 設色紙本 1981年作 (4600萬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
江南水鄉 1980年
湘西古鎮 鏡心 設色紙本
故鄉 鏡心
竹 溪 鏡心 設色紙本 八十年代
冬天的樹 1953年
桑園 1980年
杭州虎跑 1980年
紫藤 1956年
大漠 1981
魯迅故鄉 1980年
花港觀魚 1977年
樂山大佛 1979年
早春 1980年
徽州小景 鏡心 設色紙本 1983年作
水 鄉 立軸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周 莊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周 莊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周莊 1985年作
《周莊》之作為鋼筆淡彩寫生,線條的組織感,節奏感,傳達出強烈的形式美和特立獨行的藝術追求,疏密處理得當,樹與房屋搭配錯落有致,它作於土黃設色紙本上,描繪天空時,畫家大膽運用純白色塊,拉開了畫面景度,大大增加了空間距離感,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作畫風格。
大 船 鏡心
翠竹漁艇 立軸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周莊小船 鏡心 設色紙本
畫家筆下的江南水鄉,多有小舟蕩漾於河道;又或漁港內舟楫相湊,連結如聚市。但如本幅以漁舟為主體,略去繁雜的背景,只是幾筆點染遠山,數叢新篁嫩綠橫斜伸出,伴以兩三鴨子暢泳河上,一片幽靜恬淡的意境,令小舟若置身於桃源中,極見畫家創作時悠然嫻靜的心境。他在一九八五年赴崑山寫生,於水鄉周莊即留下以漁舟為題的速寫,與本幅互相參照,不難察覺入畫的正是當年仍與俗囂保持距離的周莊一角,故創作年代應為八十年代中期。
家 立軸 設色紙本
《家》畫於八十年代,這是吳冠中以中國人的精神畫的一幅巨作,也是吳冠中最典型的白牆黑瓦家鄉畫。此圖以極為寫實的畫法,平靜的心態畫出江南小鎮的真實,江南如畫,人傑地靈,在吳冠中的筆下生輝,這與他多年畫江南水鄉,畫面上充滿詩情畫意有關,一草一瓦都是家鄉情。這也只有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吳冠中能夠做得到。
熊 貓 鏡心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風景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這是吳冠中以山水畫情的典型作品之一,這是油畫風景與中國山水畫的又一次會合的畫法。王國維說,一切寫景皆是寫情。這是適合於油畫風景和水墨山水兩方面的座右銘。吳冠中曾說過:「我曾寄養於東、西兩家,吃過東家的茶、飯,喝過西家的咖啡、紅酒,今思昔,豈肯忘恩負義,先冷靜比較兩家的得失。」
江南水鄉 橫幅 設色紙本
江南之春 紙本
江南園林魚之樂 紙本彩墨 1987年作
印度花市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憶膠東農家院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米勒故居 立軸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小曲廊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本幅題曰時客北京而憶江南,雖未點明筆底庭院屬誰家,但也有提示足讓觀眾隨著畫家的創作歷程而循小曲廊般曲徑通幽,直抵蘇州拙政園一角!
一九八四年,畫家筆下名作《魚之樂》取景自蘇州拙政園那不過約三、五十米的一段臨水短廊,本幅則截取了像是長廊的一截,透過方型門點出園裡門外的位置,上方瓦頂與地上通道的深淺墨塊呈迂迴曲折,打通了門裡門外的區隔,一點翠蔓攀牆而出徐徐下垂,更衝破了人為建構的距離,讓自然生息洋溢其間。全畫寫來見虛重呼應,黑與白的分際拿捏精準,在半抽象處理中充分流露畫家的人文素養。
仙人掌與院牆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花 卉 鏡片 紙本 1987年作
鵝戲水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帆樹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水 暖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魯迅詩意圖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200萬元,2010年12月)
白首憶童年 鏡心 彩墨紙本 1989年作
桂 魚 鏡心 1989年作
故鄉葦塘
春江水暖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兵馬俑 鏡心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490萬元,2010年10月10日瀋陽)
熱帶鸚鵡 鏡心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泰國水鄉 鏡心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星洲海濱 鏡心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歸帆 立軸 設色紙本
水 仙 鏡心 1989年作
荷 花 鏡心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這是吳冠中畫於1990年的一件荷花精品,圖中以線、彩、墨三色將荷花的神韻畫出,清新秀雅,別具一格。吳冠中先生愛畫荷,是藉以抒發一種心境,釋放一種情懷。他將生活和感受都融到畫里,有了一種超脫的意境。他常說他總是夢見故鄉的池塘,總是夢見夏天來到時野草張狂恣意,夏蟲呢喃輕鳴,野鴨息於叢間,蜻蜓低回流連,蚊子亂成一片。童年的景象,在這麼多年後重現在他的夢裡揮之不去。
秋荷勝於碧 鏡心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接天蓮葉勝於碧 鏡心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接天蓮葉勝於碧》是吳冠中畫於1990年的一件畫荷佳作,吳冠中在構圖上這種善於在平面分割中拉大差距、增強對比的特色,說這種構圖能給人以「強烈、緊張、嚴肅、驚險及激動。」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種光的反映、色彩的關係,非常豐富。他畫荷花,大部分都是高貴,是一種精神,一種心靈的狀態,畫家愛畫荷花,愛其「出於污泥而不染」,這是一種內在的高貴,沒有獻媚,沒有奉迎,乾乾淨淨,活自己的人生。看似平淡,卻是一種難以企及的境界。吳冠中的「調和中西」的藝術思想已經確立了新的藝術價值觀。
追憶秦淮 鏡心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吳冠中畫作里,水的敘事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他的水,一般有三個型態:「—」形的,「U」形的或者「|」形的。因為傾注的情感和思考不同,畫作中的水敘事也隨之變換型態。
此幅中採用了一種不完全「U」形水敘事,意在表現他對秦淮河這一歷史時空的思考和審美。秦淮河是一條脂粉的河,承載著太多女子的夢,並由朱自清的名作《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而蜚聲中外。吳冠中對這一既是歷史遺蹟又是現實生活的時空交疊點,有著無以名狀的複雜情感。一方面,他對秦淮河故地的昔日繁華景象有著說不清的嚮往,因此希望「重抹胭脂,再造酒家」,恢復其舊日榮光。這是作為遊子的吳冠中對故鄉的情愫,因此,在秦淮河兩岸高宅上的天空里,他畫入了代表相思和痴情的燕子,而在秦淮河邊,他畫上了新綠的柳絲和泊岸的小船,並把一種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然而代表了一個時間段的建築作為審美的主角。而另一方面,他又深深迷失並自悔於自己這種對舊日不現實的嚮往和沉迷。因為「U」形水敘事其實表達的是一種迴環的情結,這從他的其它作品中可以看出。於是,他以一種略近於U的水敘事來消解甚至掩蓋自己沉迷於舊日秦淮河的不現實的情愫。而且,沉靜的、倒影著兩岸民居的水面,其實正是他對自己情感不動聲色的逃避。
自家春色 鏡片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妙悟者不在多言,初學者還從規矩。」吳冠中是從素描開始,學水彩、油畫、水粉、水墨等,水彩畫是他油畫和水墨之間的橋樑。此幅《自家春色》就是吳冠中最為真實的自我寫照,正如他在題言中所說的那樣:「辛夷乎?紫藤乎?老眼昏花誰管得!只寫自家春色。」詩人般的曠達,畫家般的情操,是件過目難忘的作品。
古牆
牆與藤
牆上秋色 橫幅
春 日 鏡心 設色紙本 1991年作
周 莊
周莊
1985年春,吳冠中先生在周莊仔細揣摩後,看清了水鄉古鎮面貌的神韻,精心繪出四十八幅圖畫,深情地稱譽「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1992年,吳冠中先生再次重訪周莊,提筆潑墨,從此使周莊在華夏大地上聲名與日俱增,成為眾人心往神馳之地。
與他的江南系列一樣,這裡的房屋依然還是門窗漆黑,給人渾厚的感覺,但門前的拱橋,橋上的人群,直筆的小徑,甚至是水邊、路旁、樹梢上星星點點的綠意與掛曬衣裳的紅藍,卻使對茅舍的堅硬敘事有了靈動的效果。觀此幅《周莊》,或簡約,或繁密,或簡繁相間;或銀白,或灰黑,或黑白一體;或寫實,或意象,或實意俱存。橋,古意樸拙,環拱徐上,沓至人群,耐人尋味;水,源遠流長,暗淡掠影,水巷如織,微波蕩漾;人家,臨水而築,傍木而依,前庭垂柳,墨瓦白牆。江南水鄉溫存的情感,在吳冠中的筆下躍然紙上。
柳塘雙牛
印度詩人泰戈爾《園丁集》里的一首詩,被吳冠中用以詮釋他的畫作《水牛》。從吳冠中這一舉動中可窺出他作《水牛》的用意所在。整個《柳塘雙牛》的畫面,便是如絲的柳條掩映下的河裡游弋著的兩條水牛,一老一幼,一大一小。兩條水牛側著頭,撲扇著耳朵,似乎正在聆聽和傾訴。老水牛連綿的脊,在柳絲的拂和河水的漣漪里隱約。而它們悠長睫毛下汪汪靈動的雙眼,與它們微微皺著的鼻翼,還有欲張還閉的唇,甚至是舔著唇的粉紅的舌,卻讓人分明覺得它們其實便是兩個正相注視著的人。
葦塘秋色 設色紙本 1991年作
江南春色 鏡心 設色紙本 1991年作
當代國畫大師吳冠中,學貫中西,畫壇泰斗,然大師兒時江南景色,始終不能忘懷,越到晚年,越發著墨於心中之江南,學界有譽「吳帶當風」之說,其畫讓人讀到更多的是一位遊子倦戀故鄉之情。大師1991年作此圖,乃典型江南,小橋流水,沿河築屋,白牆灰瓦,昵燕雙飛,楊柳依依,碧波蕩漾,隱約佳人,紅粉靚色,閃爍其間,恍惚「印象」江南,識者以為然否?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即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