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向秀麗唯一的兒子:母親犧牲時不到2歲,現狀如何了?

2020-04-30     史海觀復

雷鋒在《雷鋒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正是我黨的一分子,是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了,他的一生都以無私奉獻為基準,不停的為身邊的人做著力所能及的貢獻。他把自己比作成一顆螺絲釘,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搬。

巴金說過:「我是春蠶,吃了桑葉就要吐絲,哪怕是放在鍋里煮,死了絲還不斷,為了給人間添一點溫暖。」活著世上,便為活著做出自己的貢獻,人不該是茫然的活著,而是有意義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前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它既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

父母教育孩子,通常以自身作為標準,因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便是父母,孩子一般很熱衷於模仿自己的父母的行為,所以只有父母做好榜樣,孩子才會學習到如何為人民服務。

一生困苦,初心不忘

向秀麗是出生在廣東的一位貧苦家庭的孩子,民國27年時,因為廣州的淪陷,五歲的向秀麗便隨著家人一起逃難到肇慶,在她九歲的時候,因為是一個女孩子,所以家裡人便把她送到地主家裡做婢女,十一歲時,她就不得不靠做童工生活下去,十二歲的時候,她進入了火柴廠做童工。

解放初期,她正值十六歲,我黨派了很多的工作隊主要針對工人群眾做思想工作,於是當時的向秀麗在經過工作隊的啟發教育後,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認識到我黨是為人們服務的,於是那時起,向秀麗心裡便種下了成為一名黨員的種子。

在1952年時,她積極的參與了「五反」運動,她在工作隊的激勵下,大膽的向群眾揭發了不法資本家的陰謀,同相應的職工一起設法開展增產節約運動,使得工廠生產恢復正常。並且她也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8年時,在十二月的一個夜晚,此時的向秀麗正在一個藥廠化工車間忙碌,她和她的同伴蔡秋梅一起。這時羅秀明需要把一瓶重20公斤的無水酒精倒入一個量筒里,但由於當時的工廠設備都比較簡陋,這種事情,只能人工完成,因為一個人要想完成這個工作是很艱難的。

於是向秀麗,主動提出幫助羅秀明一起完成,她倆個人一起,把餅子傾斜,從上往下倒酒精,在倒到第三杯的時候,由於瓶子本身的傾斜,圓底瓶子突然失去了平衡,滑落到了地板上,無水酒精泄露了出來,甚至濺了向秀麗一身,因為當時的環境附近有很多為了製藥正在燃燒的煤爐。

無水酒精很快就燃燒了起來,伴隨著酒精的流淌,火勢不斷的在蔓延,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控制,那麼不遠處的60公斤易燃易爆的金屬鈉就會爆炸,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危及的可能不僅僅是幾個人,甚至連周圍的的居民區都會引起大面積的火災,後果非常嚴重,不堪設想。

大局為重,把傷害降到最低

當時的向秀麗見到這種情況,與車間的同伴一起救火,但是火勢的蔓延非常快,因為本身就被酒精濺上的向秀麗,鞋子和褲子就已經著火了,她的同伴大聲驚叫:「阿麗!你著火了!」一心都想撲火。

但是在這時候,向秀麗的思想已經開始保持高度集中,她為了大局著想,選擇將自己的性命置身之外,於是她推開了為她撲火的人大叫道:「不要管我,快去叫人來救火!快!」

赤手空拳的她,與烈火作戰,視死如歸,用自己的身軀和雙手,阻擋著酒精的不斷流淌,為了給救火的人更多的時間,也正是她無畏的精神,用自己的肉身阻擋了酒精的蔓延,這場會危及到上百人的大災難才得到解除。

在人們到達現場,火勢得到控制之後,第一時間把向秀麗送到醫院接受救助,但是她的全身燒傷的面積已經達到了67%,在她醒來的第一句話卻是:「工廠損失大嗎?金屬鈉有沒有安全的運走?同志們有沒有受傷?......」事實上,除了她一個人以外,沒有導致更多的災害。

因為向秀麗的傷勢過重,無力回天,在1月18日的時候,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孩子,在當時僅僅一歲半,就要面臨著失去母親的家庭。

為母驕傲,用心傳播

母親去世的時候,崔定邦才一歲半,在面對母親告別時,依然喃喃自語:「上班,媽媽,上班。」小小的孩子延續了向秀麗的生命。在崔定邦上小學時從課文《向秀麗姐姐》,中才了解到自己的母親是如此的偉大。

從那時起,崔定邦便為自己的母親感到無比的驕傲,雖然無法陪伴自己長大,但是母親是為大家犧牲的,他也會永遠記得母親,他經常說:「每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就會想起母親奮不顧身的形象,就會產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力量。母親偉大的人格力量已經超過了母愛的意義。」

多年過去了,崔定邦也步入了花甲,在60多年以來,他一直為自己有一位英雄母親而無比光榮,他也一直用心的參加和致力於傳播「向秀麗精神」,在傳播時,努力為了讓人們更熟悉自己的母親,不斷的回憶自己的母親,而做出了自己對於社會的貢獻。

她的母親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愛崗敬業,舍己為群,無私奉獻」是「向秀麗精神」的解讀。當時向秀麗工作的單位,是何濟公製藥廠,已經歸入了廣州醫藥集團旗下,而「向秀麗精神」已經成為了公司企業文化的一面重要的旗幟。

文/史海觀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yKZyXEBiuFnsJQVTU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