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初為人母的小麗迎來了她可愛的女兒。寶寶全身皮膚雪白,像個「白雪公主」,得到了全家人的喜愛,然而,「白雪公主」的背後竟隱藏著疾病。
「白雪公主」的背後竟是……
近日,小麗在區婦幼保健院順利產女,因為寶寶皮膚雪白,還獲得了「白雪公主」的稱號。產科護士在為寶寶洗澡時發現寶寶的皮膚過分蒼白,便請新生兒科醫生前來查看。俞醫生檢查發現血紅蛋白只有96g/L(剛出生的寶寶正常值需要大於145g/L),診斷為新生兒病理性貧血,立即收入新生兒監護中心治療。
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俞醫生髮現患兒還有代謝性酸中毒和低血糖,並出現了低體溫以及缺氧、呼吸快的情況。情況緊急,俞醫師立即給予患兒輸血、輻射床保暖、鼻導管吸氧和補液糾酸等處理。經過治療,患兒的情況有所好轉,面色相比之前紅潤了,但四肢仍略顯蒼白,肌張力稍弱。隔天複查化驗指標後,再次進行輸血治療。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9天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患兒康復出院了。
剛出生的寶寶為什麼會發生貧血呢?
新生兒監護中心負責人周貽榮解釋道:
貧血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足月兒生理性貧血在生後1-4個月發生。病理性貧血包括失血性、溶血性、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生成障礙性。新生兒期發生的貧血並不少見,皮膚白是一個特別明顯的表現,病因以失血性與溶血性為主,再生不良與白血病很少見,小麗在剖宮產過程中發現胎盤黏連及大出血的情況,所以她的寶寶考慮是失血性貧血。
失血性貧血可發生於產前、產時或生後。輕度失血的新生兒出生時並無症狀;分娩時發生的急性經胎盤失血,出生時新生兒貧血不明顯,但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宮內慢性失血者,出生時即有顯著貧血症狀,除皮膚蒼白外,還有肝脾腫大的症狀,嚴重者可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致新生兒死亡。
貧血的寶寶出院後,應該注意哪些呢?
1
提倡母乳喂養。貧血的寶寶因病情導致吸吮能力較弱,家長要耐心喂養,同時觀察寶寶進食情況和耐受程度。
2
家長要學會觀察貧血的特徵性表現。當發現寶寶精神差、嗜睡、面色蒼白、吸吮無力、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時,要及時就醫。
3
遵醫囑,正確服用鐵劑。
4
定期進行戶外活動,4-6個月後按時添加含鐵量豐富的輔食。
5
研究表明,缺鐵性貧血對寶寶的認知有明顯的影響。家長要注重寶寶的智護訓練,如視聽覺刺激、撫觸等,以進行早期教育,促進智力開發。
來源:杭州市餘杭區婦幼保健院(通訊員:儲梨、徐慧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ptNYnEBrZ4kL1VinD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