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的「國民大殺器」,鐵拳反坦克榴彈

2019-06-06   武裝志

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據說這是電影道具)

美軍一隊坦克在行進,路邊的樹叢里出現一個小男孩。剛入伍兩個月的新兵諾曼發現了他,但卻不知該拿他怎麼辦,正猶豫間那小男孩端起傢伙打爆了諾曼前面的領頭坦克...這是電影《狂怒》里的一個場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那男孩使用的武器在片中多次出現,它就是「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

使用鐵拳30的士兵

二戰爆發後,德國陸軍就發現沒有趁手的單兵反坦克武器,這問題在入侵蘇聯後顯得更突出。於是在1942年中德國陸軍就進行了招標。入圍的公司名為HASAG(Hugo Schneider AG),這原是一家做煤油燈和爐灶等日常用品的小公司,後靠造軍火發家。二戰時因奴役大量囚犯強迫勞動而背負惡名。

關於「鐵拳」早期研發的一些細節已經遺失,因為在1945年4月美軍逼近HASAG公司所在地萊比錫時,HASAG的老總和他老婆引爆炸彈自盡,連同很多公司檔案資料都被燒毀了。

HASAG研發部門的主任海因里希‧蘭格威勒博士(Dr. Heinrich Langweiler)帶領小組開發了「42式拳彈」(Faustpatrone42),這種最初的產品在1943年初有少量送到東線戰場試用,但效果並未如願。在「42式拳彈」未進行測試的時候,研發小組就推出了改良的型號,該武器開始被稱作「小型拳彈」(Faustpatrone Klein),又被稱作「拳彈1型」,或者「小型鐵拳」(Panzerfaust 30 Klein)後被統一簡稱為「拳彈」(Faustpatrone)。

使用拳彈的士兵

「拳彈」的戰鬥部(頭部)呈倒喇叭狀,根據「拳彈」的測試結果,更大的改進型又被研發出來。這種型號一開始叫「拳彈2型」(Faustpatrone2),後又改稱「鐵拳」30(Panzerfaust 30)。這兩種武器於1943年8月一起送抵東線戰爭進行實戰測試,同年10月開始大批量生產。

使用鐵拳30的士兵

「鐵拳」30裝備部隊後,HASAG繼續改進該武器,陸續開發出「鐵拳」60,100,150。後來還有250,但250未來得及投產戰爭就結束了。30,60,100等型號也代表了該型的最大射程。

下圖,由上至下分別為「拳彈」,「鐵拳」30,60,100,150,三種反坦克手榴彈,最下面是「坦克殺手」火箭筒。圖片里各武器並非同比例。

德軍各種單兵反坦克武器

先就上圖順便介紹一下德軍其他幾種反坦克武器。

上圖的PWM反坦克手榴彈(Panzerwurfmine簡稱PWM)1943年5月開始裝備使用。有長短兩種型號,L為長型,重1.36公斤,總長53厘米,大約生產了20萬枚。PWM卸下保險帽後,尾部的穩定翼會像雨傘一樣打開,增加手榴彈飛行的穩定性,彈頭碰撞目標後擊發底火引爆裝藥。如果彈頭能與坦克裝甲成垂直90°碰撞的話,PWM的500克裝藥就能擊穿80毫米的均質裝甲。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中想這樣命中,很有難度,除了需要多練習,還得「靠信仰」。Kz是短型,比長型短些輕些,重量1公斤,具體生產數量未能找到資料。Kz使用帆布條代替了穩定翼,這樣生產更加簡易,更加便攜,但彈道穩定性也差些。PWM的作戰距離和殺傷效果與投手的熟練程度有關,一般不超過30米。

PWM反坦克手榴彈

有個有趣的小插曲,美軍繳獲PWM後也進行了測試,但一開始時表示沒毛用啊,根本扔不遠,別說反坦克,炸死自己還差不多!原來美軍一開始是用下圖這騷姿勢投擲的。

美軍演示PWM的錯誤投擲方式

HHL反坦克手榴彈是(Hafthohlladung,磁性空心裝藥炸彈的縮寫,又稱「拳擊手」3, Panzerknacke3或者HL),HHL有引信延遲4.5秒的3公斤型和延遲7.5秒的3.5公斤型。HHL於1942年1月開始使用,共生產約55萬枚。HHL底部有三個強力磁鐵,可以穩定的附著在坦克垂直或傾斜裝甲上,1.5公斤裝藥爆炸後形成的金屬射流可擊穿140毫米均質裝甲或者50厘米厚的混凝土。HHL需要士兵徒手安裝在敵方坦克上,拔開頂部的蓋子啟動引信。在有步兵協同作戰的情況下想這樣摧毀敵方坦克,風險可想而知,不過一旦成功粘上去,敵方坦克也肯定涼涼。

手持HHL反坦克手榴彈的德軍士兵

HHL反坦克手榴彈的安裝方式

「坦克殺手」(Panzerschreck)是一種可重複裝填發射的反坦克火箭筒(德語Raketenpanzerbüchsen-Granate,簡稱RPzB.Gr),1943年8月投入使用。「坦克殺手」口徑88毫米,長1640毫米,有RPzB43,RPzB54和RPzB54-1三種型號。「坦克殺手」發射時尾部會產生大量煙霧,容易暴露目標,被盟軍戲稱為「煙囪」,而且火箭彈的尾焰會對射手產生傷害。但「坦克殺手」威力巨大,能擊穿當時盟軍大多坦克,有經驗的作戰小組能成為名符其實的「坦克殺手」。早期的RPzB43空重9.2公斤,彈頭重3.3公斤,最大射程150米,90°垂直命中能穿透100毫米均質裝甲。RPzB43在發射時射手需要穿戴護具防止火箭彈尾焰灼傷。

RPzB43在進行裝填

1943年10月RPzB54投入使用,RPzB54在射手前面增加了防尾焰的護板,空重也增加到了11公斤,發射新的短火箭彈最大射程增加到180米。1944年RPzB54-1投入使用,發射更短的火箭彈。

RPzB54反坦克火箭筒

「坦克殺手」各型共生產約29萬具,火箭彈約200萬枚。

正在進行裝填的RPzB54

使用RPzB54的「人民衝鋒隊」

RPzB火箭筒使用的火箭彈

「鐵拳」與「坦克殺手」

回到正題,「拳彈」/「鐵拳」結構簡單,攜帶使用都還算方便,而且對裝甲目標殺傷力巨大,特別是易於生產,所以整個「拳彈」/「鐵拳」系列產量達到了825萬多具,一直生產到納粹投降。在納粹後期垂死掙扎的瘋狂中,大量平民和未成年人被武裝起來抵抗盟軍,這些「人民衝鋒隊」和「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很多已經連步槍都裝備不了了,但「鐵拳」卻管夠,人手一發,打完再來領(有命再來的話)!

成堆的「拳彈」和「鐵拳」

當時有德軍將領無望的調侃道:這些人把「鐵拳」射出去後還能把發射筒當武器去掄死敵人。嗯,鐵拳還是世界上第一種用完即棄的一次性反坦克武器。

前面說這一堆,好像有點亂。不過沒關係,咱從頭再來,文筆不行圖片補吧。

「拳彈」(Faustpatrone)作為最早投入使用的型號,一直生產到戰爭結束,生產數量達155萬具。而「鐵拳」30卻在1944年9月被停產由「鐵拳」60取代,所以有觀點認為「拳彈」是跟「鐵拳」作為高低搭配而存在。

「拳彈」全長98.5厘米,重3.2公斤,發射管長度80厘米,直徑3.3厘米,彈頭(戰鬥部)長36厘米,彈頭最大直徑10厘米,戰鬥部裝藥400克,發射管裝藥70克,彈頭飛行速度約28米/秒,有效射程30米,最大破甲深度140毫米。

「拳彈」和「鐵拳」的區別是更短小,彈頭前端為倒喇叭狀。

拳彈

通常「拳彈」和「鐵拳」在發射管上都刷有紅色「注意尾焰」的字樣(德語Achtung Feuerstrahl),但有些也會用黃底紅字或者白底紅字刷上去,當時生產的工廠有12家,估計這是不同工廠出產所造成的差異吧,還有就是戰後很多複製品,影視道具,模型,在這就不去一一考究了。

拳彈

「鐵拳」30(Panzerfaust 30)和「拳彈」同時於1943年8月送去東線試用並於10月開始量產。「鐵拳」30全長103厘米,重5.2公斤,發射管長80厘米,直徑4.4厘米,彈頭長49.5厘米,重2.9公斤,彈頭最大直徑14.9厘米,戰鬥部裝藥800克,發射管裝藥95克,彈頭飛行速度約30米/秒,有效射程30米,最大破甲深度200毫米。「拳彈」和「鐵拳」系列發射管都是80厘米,而「鐵拳」30,60,100系列的彈頭都是同一種,所以在介紹「鐵拳」60和100時就省略這部分數據吧。「拳彈」和「鐵拳」30的瞄準擊發裝置相似,是細管狀焊接在發射管上方。發射時需要拔除保險,推入擊鐵,然後按下按鈕發射。

四發一箱包裝的鐵拳30

「鐵拳」的彈頭由裝有炸藥的戰鬥部和尾翼部分組成。

鐵拳的彈頭

下圖,「鐵拳」作戰前要先給戰鬥部安上引信,引信裝在戰鬥部尾部。

正在給鐵拳安裝引信的士兵

引信安裝好後,把戰鬥部和發射管里的尾部連接,就可以進入戰鬥狀態了。

鐵拳30

教學演示中的鐵拳30

使用鐵拳30的士兵

肩扛鐵拳30的士兵

下圖,手持「鐵拳」30的芬蘭士兵從被擊毀的坦克旁經過。「鐵拳」的使用者除了德軍,芬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義大利,波蘭,蘇聯,美軍都有使用過。當然,盟軍方面是繳獲來使用的。

攜帶鐵拳30的芬蘭士兵

「鐵拳」的發射姿勢可以肩扛,也可以腋下夾持。

芬蘭士兵在使用鐵拳30

「鐵拳」60於1944年9月開始量產,隨後「鐵拳」30被停產了。「鐵拳」60是「鐵拳」系列中被認為最成功最普遍的一款,「鐵拳」60的發射管同樣是80厘米長,但口徑增加到了4.9厘米,總重也增加到了6.1公斤。「鐵拳」60的發射藥為130克,彈頭與「鐵拳」30相同,但速度增加到45米/秒,射程增加到60米,破甲深度同為200毫米。另外「鐵拳」60的發射機構也改為壓板式。

鐵拳60

「鐵拳」60的發射管前部和彈頭。發射管前端有個缺口,用於限位固定彈頭,彈頭尾翼部分的前面有豎起帶孔的雙耳,雙耳插入發射管缺口,再把標尺扳下來插上那根拉環,彈頭和發射管就連接固定好了。發射前要拉開那拉環,豎起標尺,要不然就射不出去了。

鐵拳60的發射管和彈頭

「鐵拳」彈頭的分解狀態,彈翼安裝在木質尾杆上,彈頭離開發射管後會伸展開來。戰鬥部和尾翼部分的連接靠尾翼部分前端的彈片與戰鬥部扣緊。這個彈片也有縱向連接的形式,後面的圖片里會出現。擊發的按壓板下方有根橫著的小鐵枝,那是按壓板保險的簡易把手,兩隻手指摳著它向前拉,就解除按壓板的保險了。

鐵拳彈頭分離狀態

通過以上描述,大家應該能分得清「鐵拳」30和60的區別了。

鐵拳30和鐵拳60

「鐵拳」60和單發包裝箱,箱子很新,應該是複製品。由圖中可見戰鬥部和尾翼部分的連接彈片是跟發射管平行的。下文的圖片中還會出現這種縱向連接方式。

鐵拳60和包裝箱

根據彈頭的不同,「拳彈」和「鐵拳」系列也容易區分了。下圖中間的「鐵拳」30看起來比下面的60還長,這是拍攝角度和它們的擺放不齊整造成的。

拳彈和鐵拳30鐵拳60

漫畫形式表現的「鐵拳」60結構和作戰示意圖。發射管內的發射藥預裝在擊發機構後方位置,彈頭前端是空心裝藥戰鬥部。由結構圖可見,「鐵拳」的發射形式類似於無後坐力炮,而且「鐵拳」發射時的膛壓不高,不需要優質鋼材,易於大量生產。

鐵拳60示意圖

「鐵拳」100於1944年11月開始量產。「鐵拳」100的發射管口徑為6厘米,發射藥增加到190克,分為兩塊間隔15厘米預裝在發射管內。「鐵拳」100的總重為6.8公斤,彈頭速度增加到60米/秒,有效射程100米。在外觀上,「鐵拳」100跟60基本一樣,只是發射管粗了那麼一點點,如果不從戰鬥部貼的標籤看,很難區別。在未能具體區分60和100的情況下,叫它們做「鐵拳」60就沒大毛病了。「鐵拳」30,60,100這三種型號共生產了660多萬具。

「鐵拳」150,該型號在戰爭接近結束的1945年3開始生產,共生產約10萬具,但未能來得及大規模下發部隊戰爭就結束了。「鐵拳」150已經不是一次性的武器了,發射管可以反覆裝填發射約10次。「鐵拳」150的彈頭和發射藥經過重新設計,彈頭採用尖錐型,直徑減小為105毫米,彈頭初速增加到85米/秒,射程增大到150米。

鐵拳150

鐵拳150(左)和鐵拳60

下圖,RPG-2火箭筒,1949年服役,據說彈頭的設計就受到了「鐵拳」150的影響。在戰後,阿根廷,瑞典和波蘭都仿製過「鐵拳」。

RPG-2火箭筒

「鐵拳」250,原計劃250於1945年9月投產,但計劃趕不上變化,1945年5月8日納粹就投降了。「鐵拳」250的樣本都沒做出來,只殘留有初步的圖紙。據猜測是「坦克殺手」的簡化替代品。

遊戲里的鐵拳250

好了,「鐵拳」系列反坦克榴彈發射器已經介紹完畢。本來是打算以圖集的形式來介紹的,但在編輯過程中編者發現自己水平有限,以圖集的圖片數量和每張圖200字的情況並不能說得很清楚,所以重新改為圖文的形式。

剩下的圖片也別浪費了,一併送上。

男生女生向前......手持「鐵拳」60的小男孩和手持「鐵拳」30的女生,在盟軍進攻德國本土的戰鬥中,大約有70%的坦克裝甲車是被「鐵拳」和「坦克殺手」幹掉的。

手持鐵拳的男孩和女孩

持「鐵拳」進行檢閱的「人民衝鋒隊」,這算是一支高配的隊伍了,還有軍裝穿。

進行檢閱的人民衝鋒隊

日常的「人民衝鋒隊」,就戴個袖標,作戰時袖標都不戴,跟平民一樣。但你一小心他可能就不知從哪掏出根「鐵拳」朝你射來。蘇聯紅軍在進攻柏林時給每輛坦克配一個步兵班協同作戰,但儘管這樣還是難以防範從樓上窗戶,街頭轉角冷不丁射來的「鐵拳」。在柏林戰役中,蘇軍損失約2000輛坦克裝甲車。

人民衝鋒隊

遊行中的人民衝鋒隊

學習使用鐵拳的人民衝鋒隊

鐵拳發射瞬間

反坦克從娃娃抓起?在學習使用「鐵拳」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仗打到這份上,令人唏噓。

學習使用鐵拳的小男孩

學習使用鐵拳的小女孩

一款好武器,是連敵人都愛用的。

蘇聯紅軍手中的鐵拳

蘇聯紅軍手中的鐵拳

使用鐵拳的美軍

「鐵拳」的生產數量龐大,達800多萬,盟軍繳獲的數量也多。

盟軍繳獲的鐵拳

另外還有數量無法統計的「鐵拳」被遺棄在戰場,說不準在野外溜達一下也能碰到「寶貝」。

野外發現的戰時遺留的鐵拳

自行車配上「鐵拳」,就成了機動性不錯的人力全景反坦克戰車了。而且就自行車還有兩種搭載方式,感覺挺拉風的。

搭載鐵拳的自行車

搭載鐵拳的自行車

博物館裡的鐵拳反坦克自行車

不但自行車,德國人還把「鐵拳」搭載在飛機上,下圖是一架Bü-181飛機,在每側機翼上下各安裝一具「鐵拳」,那樣就有四發了,但這種方案最終沒實施。

安裝鐵拳的Bü-181飛機

「鐵拳」60的擊發壓板操作,先把保險向前拔除,按壓壓板前端,後端翹起帶動彈片,彈片翹起到一定程度後被釋放向下撞擊底火,引爆發射藥。

鐵拳60的擊發過程

最後送上「鐵拳」的使用說明,非常貼心的說明,光看圖就能學會了!

鐵拳60的使用說明

鐵拳60的使用說明

鐵拳30的使用說明

至於上世紀90年代德國裝備的「鐵拳」3火箭筒,那是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一種武器了,以後有機會另外介紹。

全文完,謝謝觀看!

本文由武裝志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