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查房」: 我省腫瘤治療新嘗試

2019-08-05     江蘇省科協

很多人談癌色變,殊不知20%的腫瘤患者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營養不良。日前,由江蘇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等主辦,江蘇省腫瘤醫院、江蘇省腫瘤化療中心承辦的「第三屆江蘇腫瘤內科大會暨消化道腫瘤治療進展紫金高峰論壇、腫瘤營養規範化診療培訓班」在寧召開,將「營養治療納入腫瘤多學科診療的一部分」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這為臨床帶來了新理念,也給患者帶來了新利好。

一塊牛肉差點引發「命案」

老王沒想到,一塊牛肉差點要了自己的命。70歲的老王因為吐血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胃癌。醫生為他做了胃癌根治術,術後身體恢復得不錯,食慾也明顯恢復了。老王認為,想吃東西,這是自己恢復得好的表現,雖然醫生一直囑託,前期吃流食,但老王還是央求老伴,做他最愛吃的紅燒牛肉。老伴將牛肉燒得很爛,老王吃得很開心。在滿足了口欲之後,問題來了--大便排不出引發腸梗阻,後來緊急送醫院,老王才搶回了一條命。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陸建偉介紹,胃是食物的貯運場和加工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口腔粗加工後的食物進入胃,經過胃的蠕動攪拌和混合,加上胃內消化液里大量酶的作用,最後使食物變成粥狀的混合物,有利於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而胃切除後,食物由食管直接進入腸道,腸腔比胃要狹窄得多,沒有胃液和消化酶,塊狀的食物進入腸腔後將腸腔完全堵住,容易發生腸梗阻。所以醫生會對做過消化道腫瘤手術的患者一再叮囑,要少食多餐,食物要軟爛易消化。

營養治療成為多學科診療的一部分

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江蘇省腫瘤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王卉說,在我國住院腫瘤患者中,營養不良發生率為43.5%~ 85.7%,中重度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58%。腫瘤患者營養不良,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化療無法繼續,甚至有部分人因營養不良直接導致臟器功能下降,最後死亡。

陸建偉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積極倡導將營養治療納入腫瘤治療的全程管理。在他所在的病區,建立了「營養查房」制度,每周兩次由營養科醫生和臨床醫護人員一起查房,全面評估腫瘤化療患者有無營養風險,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干預計劃。對於能夠進食的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及家屬如何吃對吃好,建立平衡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患者從膳食中獲得營養支持;對於不能進食的患者,則制定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治療方案,儘可能給患者最佳的營養治療。營養查房中,一方面通過及時的營養干預,能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化療,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另一方面臨床醫生也從中獲益,積累豐富的營養治療經驗,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在營養治療中,護理工作貫穿始終,護理質量直接決定營養治療的質量。據該院周曉蓉護士長介紹,該院護理人員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如開展營養風險篩查;通過患者講堂、微信群等網際網路途徑開展線上線下同步營養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營養的知、信、行水平;積極開展膳食調查為營養診斷提供依據;對出院患者開展居家患者延伸護理,保證營養治療的持續性、有效性……形成了一套患者管理模式,效果較好,受到醫生和患者的歡迎。

陸建偉說,目前來看,過半的腫瘤科醫生護士缺乏腫瘤營養的理念,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所以這種培訓迫在眉睫。(作者:胥林花 陶韜 編輯:謝長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hWqY2wBUcHTFCnfUf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