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女孩被教做人,周杰倫贏了蔡徐坤卻贏不了扭曲的流量時代

2019-07-24     那些年那些夢

劃重點:

1)新的追星規則讓上一代人看不慣。數據取代作品,成了明星的依仗,判斷是否「頂流」的標準也只有粉絲量、轉發量和點贊量。「這種價值取向,我們這種中年人接受不了」,海濤說。

2)周杰倫擁有大量男性粉絲。在那個時候,一個男生有可能同時喜歡周杰倫和科比,但如今的男性,要是同時喜歡蔡徐坤和詹姆斯,簡直不可思議。

3)ikun們這次看上去或許真的想好了——就像一個女孩在一條指責流量粉的微博下面回復,「其實真的沒有粉絲願意做數據,真的很累,誰不想躺著粉?每天舔舔顏,聽聽歌,看看舞台啊?」





2019年7月23日,周杰倫仍然在微博超話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登頂是在7月21日周日凌晨發生的——雖然周杰倫的粉絲在之前喊著「一周,就一周」,但顯然,還有一些人的熱情仍未散去,周杰倫超話的更新速度遠超從前。

一系列連鎖反應仍然在發生:人們討論畸形的飯圈邏輯,代際衝突,以及網際網路上沉默的大多數。羅永浩發微博說,「中年人似乎熱愛周杰倫,其實只是討厭年輕人」,被罵慘了。任賢齊這兩天出席活動接受採訪,也被問到了「做數據」這件事。他帶著啼笑皆非的表情說,「杰倫他不需要數據吧,他用作品就打死你了」。至於自己需不需要粉絲做數據,他說,「不需要,他們好好養肥自己吧,吃好喝好。」

周杰倫本人顯然也對數據不以為然。所以他仍然沒有註冊微博帳號,來給這些為自己打投的粉絲們問個好。


周杰倫在ins回應粉絲打榜

ikun們確實委屈,或者不服,一個出道快二十年的中年男子,為何能掀起如此大的風浪?為什麼這麼多人要給周杰倫刷一個他完全不需要的榮譽?要知道,在「刷超話」這件事上,自蔡徐坤出道以來,ikun便是聞名遐邇的「鐵軍」,有組織有紀律,是精銳中的精銳。不到一年前,面對朱一龍粉絲的突襲打榜,他們硬生生守住陣地,一人多號、策略嚴謹,讓蔡徐坤以8000多萬的「影響力」在超話上力壓對手。

但這一次,ikun不得不輸給了「前輩」。「前輩」粉絲人數本就不少,「路人粉」更多,甚至,大量的明星和大v也加入這次為周杰倫刷超話的「夕陽紅老年團追星」活動中。

李現最近因為出演《親愛的,熱愛的》大火,微博粉絲漲到1000萬。還沒來得及好好打理一下自己的超話,就趕去給周杰倫打榜。他貼出自己的打榜截圖,配文:「盡力了……」。後來有人翻出,李現在2017年去看過周杰倫演唱會。這是一位沉默的粉絲。



2017年李現看過周杰倫演唱會

小說作家唐缺把孩子哄睡著之後,「強忍著疲憊泡上一保溫杯枸杞,準備繼續學習如何上網給周杰倫刷數據」。這是一位勤奮的粉絲。

剛當上姨奶奶的演員陳數回憶起和表姐一起聽周杰倫的日子,並表示,「好想給周杰倫打call,可是我連超話教程都看不懂」。這是一位無計可施的粉絲。

中國電競圈元老、1986年出生的海濤告訴《貴圈》,最初聽聞打榜事件,他一度以為是流量明星之間的競爭。「但是為什麼帶上了周杰倫?」在他看來,周杰倫和流量明星們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就像他和飯圈的年輕人一樣。

如果不是周杰倫,海濤或許永遠不會玩超話這種東西。在這之前,他只在微博上念叨自己的事。「我就是想表達『我在』,我們這些周杰倫的粉絲依舊在。」海濤說。他發了幾條微博給周杰倫打榜,被ikun們誤認為是跟風營銷號加以訓斥。

曾經的少年成了網際網路上沉默的大多數,明星、作家、漫畫家、電競選手和廣告從業者一擁而上,證明周杰倫的號召力。更多的人,重新下載微博,找回密碼,學習超話教程,在話題里戰戰兢兢發上一句,「是這樣嗎?」

周杰倫的粉絲們是為了證明什麼嗎?好像不是。「微博超話榜第一」或許是周杰倫得到過最不重要的榮譽。他是金曲獎的常客,各大音樂節獎項幾乎拿了個遍。他的作品風靡亞洲,2003年發行的《以父之名》,在亞洲五十多家電台同步播出,八億人同時收聽。歌曲發行的7月16日被定為「周杰倫日」。

「周杰倫現象」曾激起全社會的討論——當然,是基於音樂的討論。此後,有人試圖用周杰倫的例子證明,流量明星被群嘲只是因為上一代不理解新的音樂。但十幾年過去了,還是只有一個周杰倫。「前輩」不一定是腐朽的,就好像年輕不是沒有作品的理由。

上次流傳開來的周杰倫ins截圖,是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聽別人的歌,他回復,「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幾年前嘻哈火熱,有人評價,這是周杰倫十幾年前就在玩兒的東西。


周杰倫早年嘻哈造型

直到現在,《以父之名》還存在海濤的歌單里,偶然拿出來聽聽,就像多年前,放學騎車回家時一樣。他不覺得對流量明星的牴觸是因為自己老了,而是追星的口味和邏輯變了。他看一些選秀綜藝,其中充斥著「好帥,好炫酷」的誇讚,「沒有人說他的才華、他的創作,這種價值取向,我們這種中年人接受不了」。海濤說。

現在回看最初話題的引爆點,不難發現幫周杰倫沖榜的粉絲的熱情因何而來。那是發在豆瓣上的一篇帖子。有人質疑,「他(周杰倫)超話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的轉評都沒破萬,演唱會都是粉絲去看,他的粉絲真有那麼多麼?」

這是飯圈特有的邏輯——一個人火不火,看流量數據就夠了。越來越多人把數據當成檢驗明星成色的唯一標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荒誕的操作。比如微博上動輒過億的轉發量,比如類似「星援」這樣專業數據造假App大行其道。

作品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東西。海濤告訴《貴圈》,他年輕時的追星概念,已經和現在大異其趣。「我們更多喜歡的是作品」,從作品出發,進而喜歡創作者。「但我知道他們都是有缺點的人,更不會在乎他的私生活、他是不是結婚了。」海濤說。

這一代的追星邏輯和上一代如此大相逕庭,甚至海濤的性別,也是區別的佐證之一——周杰倫擁有大量男性粉絲。在那個時候,一個男生有可能同時喜歡周杰倫和科比,但如今的男性,要是同時喜歡蔡徐坤和詹姆斯,聽上去簡直不可思議。

新的追星規則讓上一代人看不慣。如今數據取代作品,成了明星的依仗,判斷是否「頂流」的標準也只有粉絲量、轉發量和點贊量。從某種程度上說,粉絲才是這場造星遊戲的主角。他們單方面宣布對偶像的忠誠,也單方面要求偶像對自己忠誠。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昔日「頂流」鹿晗在宣布戀情之後,微指數大幅下跌,在還未如粉絲所願「證明自己」之時,已經被不少粉絲拋棄了。

「你流量明星玩你自己的,自嗨影響不到我們。但是如果你以為音樂圈就是這樣的,那就很有問題了。」海濤說,「你可以認為我們就是在教(他們)做人」。

至此,「為周杰倫打榜」演變成一場群體行為藝術,對流量至上主義的一次無組織反擊。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戰鬥。參與周杰倫打榜的,不止有周杰倫的粉絲。五月天、孫燕姿還有林俊傑的粉絲一同參戰。一位參與打榜的林俊傑粉絲告訴《貴圈》,自己對周杰倫的感情並不太深厚,只是「看不慣沒啥實力,還有一大幫人尬吹的那種(明星)。」


林俊傑幫周杰倫打榜後,兩人發了合照

但ikun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流量明星的粉絲群體涇渭分明,動輒開撕,事到臨頭,不會有人幫忙。何況,當今流量圈的玩法別人也理解不了——過去,他們為了讓偶像長期占據榜首,形成一套儲蓄積分的規則。只要數據穩壓第二名一頭,剩餘積分便攢下來留待下周。更何況,微博需要他們打榜的事情多著呢,過幾天蔡徐坤發新歌,再過幾天蔡徐坤過生日,林林總總的事太多,哪一件不得有排面?

發過幾條微博之後,海濤再沒點開過超話,「沒意思,也沒那個時間」。他正在經營一家電競公司,業務涉及電競館、賽事運營和電競教育,忙得停不下來。雖然他把這次打榜當成一次狂歡玩鬧,但依然對勝利感到驕傲。

他並不諱言,在電競領域,流量也是重要的。他告訴《貴圈》,「我覺得流量沒有問題,問題是用什麼方式吸引流量」。至少在電競領域,選手長得好不好看不是必要條件,一切靠實力說話。

但這幾乎是雞同鴨講。在周杰倫之前,有飯圈女孩發問,「為什麼徐崢沒數據,但票房號召力那麼強」,遭到群嘲。那篇豆瓣帖子的作者也表達了疑惑,「他(周杰倫)的粉絲總不會什麼也不幹吧?」

這句話有一半說對了——海濤甚至沒去聽過他的演唱會。專輯倒是從不落下,從第一張專輯開始成為周杰倫的歌迷,當時正版磁帶10塊錢一張,出一張買一張。他和朋友一起聽歌,聊一首歌如何好聽,放學路上都要背著隨著聽,這是他印象最深刻的記憶。

海濤的歌單里長久儲存著周杰倫的老歌。他覺得周杰倫新歌質量明顯不如以前了,他聽得也少,這沒什麼不好承認的。歸根結底,他喜歡的只是好聽的歌,把周杰倫換成林俊傑、孫燕姿或梁靜茹,也都一樣。

他和眾多的80後、90後一樣,經歷了那個星光璀璨的唱片時代。歌手們各有特色,一切靠作品說話。流量的概念還未出現,喜歡一個歌手,也可以同時喜歡其他人的歌。不用花錢打榜,也不用買數據,他們不需要,明星也不需要。


傑迷「團建」表情包

粉絲為周杰倫打榜的這幾天裡,流傳著一張表情包,上面寫:就這一次!沒有下次!你的歌迷年紀大了,只想給你花錢,數據打榜搞不動,你想都不要想有第二次。

流量至上的玩法讓人厭倦,不滿的情緒積累,借周杰倫的名義完成了一次大反擊。所以是周杰倫的粉絲贏了麼?或許也未必。新的一周,蔡徐坤粉絲團官方帳號宣布,在「蟬聯內地榜64周連冠」之後,要退出「微博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雖然又引來一波嘲諷,但ikun們這次看上去或許真的想好了——就像一個女孩在一條指責流量粉的微博下面回復,「其實真的沒有粉絲願意做數據,真的很累,誰不想躺著粉?每天舔舔顏,聽聽歌,看看舞台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fZjJGwBmyVoG_1ZM-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