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再通治療,兒童與成人真的存在差異嗎?丨前沿進展

2019-10-25   醫脈通神經科

導讀

2019年10月來自德國的 Peter B. Sporns 等在 JAMA 上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目的在於探討血管內再通術對小兒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些隨機臨床試驗表明,大血管閉塞的成年患者採用血栓切除術(EVT)療效顯著,然而EVT與兒童卒中是否有關聯都是未知的。因此,EVT在小兒缺血性腦卒中中的臨床價值很有必要。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項回顧性多中心的隊列研究,最終納入2000年2018年期間27個歐美卒中中心的73名兒童卒中患者中位年齡為11.3歲,男生共37例(51%),女生共36例(49%)。其中63名兒童(86%)接受前循環閉塞治療,10名患者(14%)接受後循環閉塞治療;16例(22%)患者同時接受靜脈溶栓治療。主要臨床結局為7天時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兒科卒中量表(PedNIHSS)評分,次要臨床結局為6個月和24個月的改良Rankin評分(評分範圍:0[無缺陷]-6[死亡])和併發症發生率。

研究結果

PedNIHSS神經學評估結果如下:入院時,PedNIHSS均值為14.0(IQR,9.2-20.0);第7天時,PedNIHSS均值改善到4.0(IQR,2.0-7.3)。

mRS評估結果:在6個月時,mRS評分中位數為1.0(IQR,0-1.6);在24個月時,mRS評分中位數為1.0(IQR,0-1.0)。

在73例兒童患者中,其中1例(1%)出現介入後出血併發症,4例(5%)介入治療周圍出現短暫的血管痙攣。

在HERMES薈萃分析中,成人患者出現症狀性腦出血的比例為2.79 (95% CL, 0.42-6.66),兒童患者為1.37 (95% CL, 0.03-7.40)。

研究結論與相關性

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卒中EVT的安全性與成人治療的安全性無差異,多數兒童患者神經學預後良好。在缺乏高水平證據的情況下,這項研究可能支持臨床醫生對兒童卒中進行非適應證血栓切除術這一治療方法。

討論

血管內血栓切除術已成為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腦卒中成年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然而,兒童卒中機械再通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關知識僅限於小病例樣本。在兒童患者中,根據現有的總結報告,大多數研究尚未對血栓切除術的潛在應用進行系統探討。

本次試驗為回顧性多中心隊列研究,主要結果為:(1)在缺血性腦卒中和大血管閉塞的兒童患者中,EVT是可行的,因為大多數患者成功地進行了再通;(2)兒童機械再通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低(僅1例出現相關腦出血);(3) 大多數兒童患者的長期神經學結局良好;(4)兒童試驗中基於PedNIHSS評分所確定的短期改善與成人試驗中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的短期改善相當。

局限性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為回顧性設計涉及到大量的影響因素,導致數據殘缺,從而對血栓切除術的長期結局的分析可能產生偏差。另一個局限性是缺乏對照組,即沒有進行血管內血栓切除術治療的具有大血管阻塞和相似中風嚴重程度的相當的同期組群。根據兒童患者群體罕見疾病的小樣本臨床隨機試驗的證據和同類型成年患者群體的研究證據,研究人員採用HERMES薈萃分析間接評估了成人血栓切除術的安全性。由於不同中心缺乏標準的血栓切除納入方案,使研究人群存在異質性。儘管如此,這種異質性仍然支持了臨床實踐,即在不完美的臨床環境中血管內治療是可行的,儘管進一步改善與治療標準化是有希望的。

醫脈通編譯自:Peter B. Sporns, Ronald Sträer, Jens Minnerup, et al. Feasibility, Safety, and Outcome of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in Childhood Stroke. JAMA Neurology[J].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4,2019. doi:10.1001 / jamaneurol.2019.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