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風俗之「花被」

2019-08-20   阿傑傳承閩南文化

閩南的風俗,女兒出嫁時娘家必須給準備一條黑白格子布,稱之為「花被」,結婚當天新娘出門時要蓋在頭上(類似北方的紅蓋頭),更重要的功能是孩子出生時用來抱BB的!特別是BB未滿周歲,晚上出門一定要用花被蓋頭臉,據說能避邪。

講究的人家,還會在花被上用紅線繡個「卍」,並壓上一個小鉛片。這個「卍」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繡的,必須家人「4腳在在」才可以,即家裡有兒女、老伴,爸媽、公婆都健在。「4腳在在」代表穩穩噹噹,一生好走。

鉛片叫作「鉛錢」,在閩南話里,「鉛」音同「緣」,是希望新娘及BB「有人緣,得人疼」。

花被在喜鋪店都可以買到,閩南各地的還不太一樣,廈門的格子大,漳州的格子小。

黑白格子包巾

按照閩南傳統風俗,每個閩南人家的女兒出嫁之前,娘家會為她備好所有今後在夫家日常用品,其中不僅包括夫妻倆平時要用到的梳妝檯被單被套枕頭,牙膏牙刷洗臉盆,泡茶用具等等,還包括將來小外孫的薄被子厚被子等等。這些東西會在新娘出嫁之前送到婆家,叫做「前頭走」。

不同的巷子,不同的村落,娘家準備的「前頭走」在數量品種上可能不一樣,但有一樣東西是絕對不能落下的,那就是「黑白格子抱被」,閩南語叫做「花被」。

很多北方人來到了廈門,看到大街小巷懷抱中的嬰兒都包著一條黑白格子的薄薄的四方斤,很不解。是迷信麼?是寶寶出生的醫院統一發送的麼?是時尚界格子控的流行麼?

其實這是閩南的一個風俗,背後不儘是外婆對小外孫的愛,對女兒永遠的牽掛和保護,背後還有現代育兒科學的知識呢。

嬰兒的視覺系統在剛出生時候是不完整的,嬰兒在出生後一個月里只能看見黑白兩色,只能看見20厘米範圍內的東西。

所以,科學育兒專家製作黑白顏色的卡片來幫助嬰兒這個時期的視覺發展。而這個閩南人家的黑白格子包巾有著類似的功能。

寶寶看見自己能見到的清晰的東西,他會感到安全。

黑白格子包巾還有一個幫助寶寶安睡的功能。當你帶著寶寶外出的時候,寶寶經常會不打招呼的就在你的懷裡睡著了。這時,你輕輕地把隨身攜帶的黑白格子包巾蓋在寶貝兒身上,同時遮住光線,為寶寶製造一個光線不刺眼的小小舒適空間,寶寶會睡得更舒服。當然也有擋風保暖的作用。

現在,你知道閩南地區每個寶寶身上那塊黑白格子包巾的妙用的吧。

當你在中山路,在小巷子,在小區樓下,看見了,你會露出一個理解的溫暖的笑容。

因為那是一份濃濃的愛。

黑白色,是永遠的流行色,是最簡單的搭配,是娘家對女兒最樸實的愛。

格子,是永遠的流行圖案,縱橫編織著的是兩個家庭對小寶寶的呵護。

花被的實際作用

1、外出擋風,可直接包在寶寶身上,可打個結戴在寶寶頭上

2、偶爾遮雨:突然下雨,先用花被幫寶寶遮擋一會。

3、遮光:寶寶睡著了,花被一角搭在自己肩膀,其他蓋在寶寶身上。

4、保暖:出門在外,突然降溫,用花白包裹一下小孩,聊勝於無。

5、親密哺乳:花被一角搭在自己肩膀,其他蓋在寶寶身上。讓寶寶在花被裡秘密喝奶,裡面光線合適,不太暗,不刺眼,外人不可偷看哦。

6、座位固定帶:可以用花被把寶寶固定在餐廳的寶寶餐椅上,或者嬰兒車上,防止跌落受傷等等。

7、使用花被,表示對婆婆和媽媽等老一輩的認同,促進家庭和諧。

8、按照迷信說法,使用繡「卍」的花被,可以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