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說:許多偉大超群的人物都能夠如此沉思入定,這正是他們內在精神力量的來源。而我們在孩子身上發現,他們都有這種思考能力,這種發自內心的專注能力,這是一種普遍的人性特徵。
她還提到:我們要做的是為孩子準備一個儘可能不受大人監督、不會被大人的命令壓得喘不過氣的環境。
專注是孩子的天性,就像山中的溪流,自然流淌,汩汩而出。上周我們邀請到家長幫家長大學教研總負責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郭一潔老師,針對如何提升孩子專注力這個話題,郭老師給家長們提出了專注力的4大品質和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也給出3個有效方法。
由於音頻時常較長,下面小步以文字的形式把內容整理出來給大家,方便還沒聽課的家長們來學簽到學習哦。(內容有刪減和細微調整)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歡迎來到勵步聯合家長幫家長大學的大型直播課,我是今天的主講老師郭一潔。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自己,我2009年從北師大畢業,做家庭教育也快十年了,在這十年裡面我深刻地感受到工作氛圍的不一樣。
之前我跟人說我做家庭教育,很多家長就很懵,然後就會問我是教語文還是教數學。現在我在跟人說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家長們就會自然反應說:「你快跟我講講我們家這個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你看兩者感受完全不一樣,所以在我做課程的時候,我不光知道哪些東西很重要,哪些問題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會面臨的痛點問題,我還更會從媽媽的角度去考慮說我們這些當爹的當媽的我們想要什麼,我們能做到什麼。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叫做專注力。這十年里來我接觸了那麼多的家長,基本沒有一個說我們家孩子專注力特好的。家長最常的表達就是我們家孩子坐不住,寫作業慢,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愛走神。
關於專注力這個問題,我發現身邊很多家長對於專注力這個概念的理解其實是有偏差的,或者說不夠全面, 其實在心理學上專注力有一個更為中性的表達,叫做注意力,它的概念是什麼呢?它是指我們的意識對某個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
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就是「指向」和「集中」,我打個比方,我們的專注力就好,比喻成一個手電筒,當我們人在很放鬆的狀態下,走在一片很漆黑的野外時,突然聽到一個打開手電筒的聲音並看到一束光。這個過程,也就是啟動你的注意力,這就是「指向」,也就是你選擇注意力。
那麼接下來你總要照一會兒才能看清楚到底是什麼發出的聲音。這個過程就是注意力集中的過程,也就是我們保持注意的過程。所以專注力就是你打開手電筒,並向你想照到的地方持續地照一會兒,就是這樣的一個心理過程。
了解了注意力的概念後,我們還要知道注意力還有四種品質: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有的孩子看黑板抄題,有的孩子他看一次黑板只能記住一個字,而有的孩子可能看一次黑板能記住三個字。
所以他記住三個字,寫字的效率自然就高了,因為他一下可以寫三個字,這個就是注意的廣度。
正常的情況下,3-4歲的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時間的是10~15分鐘,5-6歲是15~20分鐘,7-10歲的孩子可以做到20~30分鐘!
很多家長老師抱怨孩子上課總是走神,這個時候孩子心裡只能說一句,寶寶做不到,因為「腦子還沒發育好呢「!
因為這是完全是有生理基礎的,是我們人體正常發育所限制的,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三個月的孩子就能跑得很快。所以我們對孩子提出要求時,要提出合理的要求,符合孩子當前能力發展和生理髮展的要求。
就拿寫字這件事來說,對於一個剛上學的孩子來說就是一件不是那麼熟練的事情,因為他需要用意識去加工去思考,這個時候如果你還要求他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就會很難,他會很容易不知道我是該聽課還是還是該記筆記。
但如果換做是我們成人,寫字已經很熟練了,基本不用去思考這個字應該怎麼寫,所以你只要聽到老師講什麼,你就直接可以把它記錄下來。就像現在在螢幕前的家長們,我猜有很多人是在一邊聽一邊在記筆記,這個過程我們會覺得完全沒有壓力。所以我們讓孩子注意分配的時候就要考慮兩件事情同時並行的時候,他是不是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雙向水平。
注意的轉移,就是注意力能夠從一件事情遷移到另一件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切換的速度。
因為有的孩子他切換得特別快,有的孩子他切換就特別慢,也會影響到它的效率。比如說有的孩子下了課玩的特別嗨,但一上課他做抑制不住剛才的那種興奮的鏡頭,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入到上課的狀態,這就是因為它切換的速度會比較慢。
好了,我們剛剛講了注意力的四個品質,家長們現在想想,自己孩子在哪方面有欠缺,我們就可以進行有針對的訓練。
我非常希望你能夠記住這張PPT上這張圖,因為如果我們不了解概念,就會籠統地表達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就像我們說孩子感冒了,你得先弄清楚它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了解了症狀的起因才能對症下藥,不能一感冒就吃消炎藥。
已經了解了什麼是專注力以及專注力的四大品質之後,接下來我要講的內容非常重要,我希望每位家長都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這部分的內容記住。
大家看下PPT上的這張圖,這張圖對於我們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非常有意義,這叫注意力的曲線。
這是心理學家耶克斯-多德森博士在1908年提出來的定律,又稱「倒U曲線」,U型曲線是表示刺激水平和專注力的關係。
我們為什麼會注意到一些東西,是因為我們受到了某種刺激,而這種刺激如果太多或者不夠,你就很難集中注意力,因為你注意力集中的時候也就是受到恰當程度刺激的時候。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定律,但現在依然覺得是適用的。
現在一個七歲的孩子,他接收到的信息和我們那個時候能是不能比的。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媒介,每天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而信息越多,我們受到的刺激越多,孩子就會越來越不專注,因為太亂了。
有一個數據顯示:我們一個成年人一天要被手機打斷150次以上。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我自己都嚇到了!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孩子保持注意力集中,我們一定要對孩子觀察,你給他的刺激是多了還是少了。
每個孩子注意力的缺失或者不足的表現是不同的,而且每種不同的表現也都有相應的訓練方法,我今天主要講三個比較通用的方法,就是不管孩子是什麼樣的行為表現,這三個方法都管用。
好,大家看一下這兩張圖,你覺得哪家孩子的專注力會更好一點,不用多說,肯定是這張粉紅色的房間很整齊的,對嗎?
結果才知道,這個木棍專門從床底下掏東西用的。
我聽完這個故事,我就跟他媽說:「你先讓他干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好了就行。你讓他知道書放在什麼位置,每種類型的書在書架的第幾層都要很清楚。 」
按照我的說法去做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做題的思路就變得清晰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其實,每個人的大腦都喜歡乾淨整齊的環境。我們的大腦是信息處理中心,所有的信息的存儲和提取都是要靠大腦的神經元之間傳遞信號。這種電流傳遞的速度快,我們對信息存儲和提取的速度也快。孩子也就學得快,輸出的快。
所以,我們讓孩子自己去整理他的書籍和玩具,看似是在整理環境,其實我們是在整理孩子的大腦。我們需要讓孩子的大腦更有條理性,更清晰。
檢查完物理環境,還有一個環境非常重要,但是往往最容易被我們給忽略,就是情緒環境。
情緒這種東西你看不到也摸不著,但是它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而對於孩子來說,孩子對情緒是最敏感的,也最能捕捉到你的情緒狀態。如果你今天生氣了難過了,他都能感受得到。
心理學家做過研究表明:人在開心和愉悅的情緒狀態下, 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所以我們要讓孩子保持有積極的開心的愉快的情緒。
我們可以在孩子開始一項任務,尤其是比較難的任務之前,要關注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總結一下:我們培養孩子專注力,第一個方法叫做做事之前先掃描,環境整潔心情好,我們要關注孩子的物理環境和情緒環境,只有這兩個環境都創造好了,我們才真的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第二個方法是通過觀察細化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的家長要有一雙慧眼。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全神貫注完全不說話的觀察孩子做事情的過程?
我想很多家長答案都是:No.
所以今天我特別希望你聽完課以後,下次去嘗試一下,就只是在旁邊看,什麼話都不說,只去感受不講話。你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我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給孩子做的是穩定性的練習。
在這裡我也特別誠心的想提醒大家:當我們和孩子做一件事情,要把孩子的「行為態度」和他的「人格」分隔開,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所以在幼兒階段,我們只糾正孩子的行為,我們不能給孩子貼上你是一個「磨蹭」「拖沓」「不專注」這樣的一個標籤,一旦孩子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有了人格化這樣的一個標籤,就真的很難改了。
好,我們總結一下,第二個方法叫做用心觀察多了解,行為細化不能少,我們家長要多看少說少下判斷,這樣才能最有利於我們孩子的成長。
那麼接下來第三個方法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方法,叫做專注力玩出來。
遊戲是孩子訓練孩子專注力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這裡我給大家分享三個小遊戲,是我自己經常和孩子玩的,分別是從聽覺視覺和體覺三個方面。
第一個叫做聽音辨位,是訓練孩子聽覺專注的。
我們可以把一個手機的鈴聲或者是那種會發出滴答滴答聲的鬧鐘藏起來,然後你和孩子一起來找,遊戲的難度還可以不斷的增加,
比如說聲音越來越小,你還可以增加點噪音,讓孩子根據聲音去分辨它的位置去判斷,這是我們訓練孩子聽覺追蹤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第二個叫你在哪裡,是訓練孩子視覺專注的。
準備5到10張撲克牌,然後把撲克牌都翻過去,拿起一張讓孩子記住裡面的花色,比如說紅桃A它是排在左邊的第三個,然後你就開始挪動撲克牌的位置,就很像電影裡邊演的那樣子,之後你就讓孩子再找出它記住的那張紅桃A在哪裡。
如果他找到了請注意一定要表揚他,告訴他說你看得很準,你的注意力很集中,你都能找到這張牌,然後你繼續加大難度,你還可以讓他同時指兩張,還有你變換的速度可以越來越快。
這樣其實在過程裡面他就不斷地挑戰自己,不斷的給他增加一些刺激。
第三個遊戲其實就是拍球就拍籃球或者高抬腿,你讓孩子多做一些高頻次快節奏的運動,也是有助於提升孩子注意力的。
這些方式其實都很簡單,也是我們在家裡經常可以跟孩子玩了,專注力不好,你不能只用語言來教育他,語言是最無效的方式。
有時候,我們需要找到孩子喜歡的、能接受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提高他的注意力,因為注意力確實很大程度上受生理髮展的限制,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需要給他更多的機會去鍛鍊去訓練去提高。凡是能力都是可以訓練提高的,只要我們在這個過程裡面跟孩子好好交流。
好,總結一下我們第三個方法叫做遊戲訓練最有效,寓教於樂水平高!
遊戲有很多種,我們還可以從市場上買到那些專注力訓練的書籍,家長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智慧來創在,包括我們家長幫自己出的一系列專注力的課程裡面也會介紹很多很有意思的遊戲。
最後用幾句順口溜總結一下我們今天的內容:
專注能力很重要,提升需要用對招,
做事之前先掃描,環境整潔心情好!
用心觀察多了解,行為細化不能少。
遊戲訓練最有效,寓教於樂水平高,
只要時刻傳遞愛,孩子就有好未來。
最後,希望用這樣一種很簡單的很輕鬆的方式讓大家記住並能在實際的生活中去運用。
有位心理學家曾提出: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個「情緒水庫」的說法。由於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諸多不喜歡而不得不去做的事,不斷地適應外界的規範,忍受著學習上的挫折,因此,小朋友的情緒水庫不斷在進水,需要適當地紓解。
即使是大人也無法在憤怒或焦慮的情緒中專心學習,何況是年齡尚淺的孩子呢?
所以,當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時候, 不妨多給他們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