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礦產地質——中國礦產地質志•重慶卷•普及本》
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本志書是一本面向普通大眾的地質礦產科普讀物,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展示了地質礦產世界的絢麗和神奇;全面總結了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特徵,介紹了境內各種礦產資源的基本概況、地理分布及勘查開發利用過程,客觀真實地記錄了重慶市礦產資源全貌。
1.項目概況
《重慶礦產地質——中國礦產地質志·重慶卷·普及本》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承擔的「中國礦產地質志」項目的研編任務「中國礦產地質志·重慶卷」的成果之一,由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承擔。工作周期為2016—2021年。目標任務是研編完成《中國礦產地質志·重慶卷》及其普及本,礦產地質圖、成礦規律圖(1∶50萬)及其說明書和成果資料庫建設。《重慶礦產地質——中國礦產地質志·重慶卷·普及本》是在充分搜集、利用重慶市礦產勘查單位、地質科研工作者數十年形成的大量地質資料及國內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研編而成,由五個部分構成,約12萬字,精美照片及插圖120餘張(個)。
2.成果簡介
(1)用通俗的語言和精美的彩圖,普及了地球及礦物、岩石、地層、構造、礦床等地學知識;介紹了重慶地層岩石、地質構造基本特徵,展現了地質世界的絢麗與神奇(圖版Ⅰ)。
圖版Ⅰ
a—長江巫山段石灰岩地層被水流切割;b—南川金佛山桌狀方山;c—長江北岸巫山神女峰——U型河谷
(2)綜述全市礦產勘查歷史,謳歌地質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從遠古時期到現代,重慶地區的找礦活動大致經歷了古代萌芽期、近代成長期及現代發展期3個歷史階段。早在200萬年前,「巫山人」就在重慶這片土地上生活,並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始認識和利用礦產資源(圖1)。近現代地質工作者也找到了一批礦產資源,獲取了一批地質資料,為重慶早期地質礦產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圖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慶地區礦產地質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全面總結了重慶地區地質勘查工作過程、地質隊員的辛勤付出與取得的主要成果。
圖1 「巫山人」博物館陳列的「巫山人」
使用的石器工具
圖2 天府煤礦自製機車交付使用
(3)按能源、金屬、非金屬、水氣四大類礦產分別介紹了重慶市各類礦種的基本特徵、工業用途、礦床類型、地理分布、重要礦床特徵、勘查歷史及其開發利用狀況等。煤炭:主要介紹了煤炭的形成、用途、分類、不同含煤地層與煤質在全省的分布情況等。頁岩氣:主要介紹了頁岩氣的性質及用途、類型與分布、勘查與開發利用狀況。介紹了國內外頁岩氣發展歷程、首個中國頁岩氣資源勘查及首個商業開發的大型頁岩氣田的投產,奠定了重慶市頁岩氣資源最大的地位(圖3)。涪陵頁岩氣田(圖4)是國內首個大型頁岩氣田,也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地熱:重慶地熱開發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隨著旅遊和健康養生觀念的深入,已發現的地熱資源得到了廣泛應用。鐵礦:重慶的鐵礦資源豐富,但受礦石品質、交通地理條件等影響,查明的鐵礦資源一直未得到較好利用。錳礦:全市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地12處,累計查明錳礦資源儲量6177.78萬t。鋁土礦:依託市內豐富的鋁土礦資源,1994年南川區第一家民營礦業公司——南川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重慶市博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南川80萬t氧化鋁項目是中鋁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令而建設的重大工程,是重慶市直轄十年內一次性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目前全市累計查明鋁土礦資源儲量1.52億t。汞礦:早在商、周之際,巫巴山地諸巫已經掌握並施用「不死之藥」——丹砂了。目前全市累計查明汞礦資源儲量1562.35萬t。鍶礦:1970年2月,安增基在合川縣首次發現天青石礦,後經開展地質工作發現了特大型天青石礦——合川乾溝鍶礦。成立於1987年的重慶市大足天青石礦業公司,目前擁有古龍礦區天青石、菱鍶礦的專屬開採經營權,可開採儲量逾600萬t,年生產銷售天青石25萬t以上,年創利稅3800萬元。
圖3 首個頁岩氣勘探井——黔頁1井點火成功現場
圖4 俯瞰涪陵頁岩氣田
3.成果意義
該書集成了重慶近百年來的地質成果,全面收集重慶各礦種及礦產地資料,綜合集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普通大眾普及礦產的基礎知識,介紹重慶礦產現狀以及開發利用歷史。該書對全面普及礦產資源的基礎知識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科普讀物,也為科研機構和高校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文獻,具有廣泛的參考利用價值和社會意義。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程軍 張麗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