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婦女苦練書法30年,小楷精緻,1尺賣6000,專家:缺少靈動

2019-08-22   不二齋

每個人一生我都至少有三次機遇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當機遇來臨的時候,能夠抓住他,並且堅持不懈,定能讓人生之路得到改變,即使沒能成功,才能過一個精彩的人生,劉智莉無疑是抓住了機遇的人。

農村婦女苦練書法30年成書法家,上央視,小楷精緻,1平尺賣6000,專家:還沒入門,缺少靈動。

當今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移動的自媒體,自己有任何特長,都可以隨時上傳網絡,來展示自己,這給很多身懷絕技的草根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和平台,只要你足夠有才華,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展示自己,獲得關注、得到收益。

網上那些有一技之長的普通人,動輒就可以獲取百萬甚至千萬粉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不會唱歌跳舞,能寫寫畫畫也可以獲得關注。我深處書法行業,看到過很多民間書法愛好者,沒有加入任何書法家協會,僅僅靠網絡一夜走紅,成為焦點,從此上門求字者絡繹不絕,通過自己的愛好獲取了應有的報酬,這在古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感謝網際網路時代,讓普通人多了一個上升的渠道。

我們今天說的這位女主人公是一位農村婦女,她叫劉智慧莉,天津靜海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1983年高考落榜的她選擇了去鄉里辦的服裝廠打工,成為了一名裁縫,服裝廠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有時會一天還要工作十幾個小時,80年代的高中畢業生也能算得上半個文化人了,不能一輩子就這樣下去。

於是,平時就對書法非常感興趣的劉智莉拿起了買筆,在廢舊的報紙上練習起書法來了,這樣一方面可以不斷的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畢竟服裝廠的工作實在讓他感到疲勞和乏味。

和很多書法愛好者不同的是,劉智莉並不是簡單的練上幾天,然後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她學習學習是認真的,這一練就是30年,自學是沒有出路的,於是她就利用工廠午休時間,騎自行車去3里多外的文化站拜師求教,得到老師指點的劉智莉的書法進步飛快。

機會又一次來臨,1986年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天津分校成立,他用自己7個月的工資繳費報了名,從此開始了在工作之餘往返於70公里之外的學校學習的生活,幾乎每天凌晨4就要起床,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對此昏厥在地。

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就算是函授大學這樣的學習經歷,在當時也是很少人能夠有機會的,又有很多人因為學費而退縮,這次讓劉智莉收穫了很多,還結識了當時國內著名的書法家,可以說真正的走向了書法之路。後來她還拜了著名書法家寧書綸為老師。並且多次在國家省市級別的書法大賽上獲獎,對家報紙對她進行了報道,還登上了央視《半邊天》欄目。其書法的價格也一路飆升到6000元一平尺,不僅從事了自己喜歡的行業,還因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一位書法家。

當今從草根從事書法行業的人有很多,有的還非常出名,但是大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和專業書法家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整體的大形有了,但是細節寫得還不夠到位,有的甚至不臨帖,作品又過於野俗,雖然一時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是很快就會被人遺忘,得不到更加長久的發展。

但是劉智莉的書法不同,她學習書法的道路是非常正統的、傳統的,其楷書學習歐陽詢,非常的純正,秀美而不呆板,小楷學習王羲之《洛神賦十三行》,更是被她發揮到了極致,在王獻之小楷的基礎上,他還融入了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書法風格,寫的秀美而不輕浮,剛勁有力而又流暢多姿。

相對於劉智莉的大楷,我則更喜歡她的小楷書法,如此工穩、細膩精緻,卻又不失古典的趣味,實在難得,絕對是專業書法家的水平,也難怪她能否脫穎而出,這背後凝結了多少的汗水,但是,即使是這樣,也逃不出一些專家挑刺的「法眼」,有些專家甚至批其書法還不入門,不知道這些專家是怎麼看出來的。

每個人一生我都至少有三次機遇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當機遇來臨的時候,能夠抓住他,並且堅持不懈,定能讓人生之路得到改變,即使沒能成功,才能過一個精彩的人生,劉智莉無疑是抓住了機遇的人。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