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來自杜倫大學的研究表示,觀眾多看偵探和犯罪類的電視劇會讓腦子變得更靈活聰明,因為好的劇集會給觀眾帶去一定的挑戰,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複雜的劇情,並一集又一集地記住它們。這樣可以刺激大腦,保持其活躍度,使他們的腦部更健康。
刑偵劇作為TVB的招牌拿手好劇,不僅僅是香港影視文化的一大特色,幾十年來經久不衰,同時也以跌宕起伏、曲折離奇的案件劇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然而,無論是臥底猜謎、科學推理,還是喜劇斷案、靈異科幻,最初覺得燒腦的情節,看多了之後,大家是不是也能發現其中隱藏的套路了呢?
你變得聰明了,分分鐘也許是你摸透了其中的套路而已。
變態連環殺人案是經典的標配
除了常規的仇殺、情殺、綁架勒索等案件,TVB刑偵劇中還特別愛加入連環殺人案,來渲染恐怖氛圍,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陰影)。
犯案的兇手往往都是因為一段不堪過往留下了陰影,導致看到某種標記符號就會觸發精神病,從而殺害具有相同特徵的人群。
比較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刑事偵緝檔案3》中的密室奇案。案件的兇手叫程守安,他年幼時因為保護弟弟程守望而被繼母打成智障。
繼母琴姨喜歡穿有蝴蝶圖案的衣服,導致程守安看到蝴蝶就會發狂,相繼殺害了圍了蝴蝶絲巾的司徒莎莎之母,以及戴了蝴蝶飾品的詹翠兒。
《法證先鋒1》中有個可怕的塑料袋殺人案,兇手小時候被一個眼周有痣的小三害得家破人亡,於是專門挑眼睛附近有痣的女人下手,用塑料袋套住她們的頭,讓她們窒息而亡。
他還把這些塑料袋都收藏在一個個瓶子裡,當成是自己的「戰利品」來欣賞,實在是令人毛骨悚然。
之後的《法證先鋒3》也延續了這種類型的案件。
兇手趙大龍的妻子出軌期間常常塗白色指甲油,導致他對塗有相同顏色指甲油的女人也心存怨恨。在殺害妻子之後,他又殺害了一個法醫的母親,因為他也塗了白色指甲油。
而兇手的兒子因為目睹了父親殺母的過程,也產生了心理扭曲,他將發現真相的法律專欄作家殺害後,將其手指甲塗成了白色。
這些變態連環殺人案,不知道成為了多少人的「童年陰影」,但同時也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的經典劇集。
從長相和氣質推斷兇手
一部好的刑偵劇,當然還少不了誤導性的嫌疑人,來製造曲折跌宕的劇情。
嫌疑人往往最初會被鎖定在和受害者有恩怨糾葛的人身上,但經過抽絲剝繭的偵查過程,你會發現,真兇其實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普通人。
比如《談情說案》中的變態醫生Stanley,平日裡的舉止談吐都十分穩重得體,在殺害妻子好友Fiona之後還特別沉著冷靜,誤導警方將Fiona的前男友當成嫌疑人,因為他曾與Fiona發生過爭執。
面對妻子的崩潰,他只是雲淡風輕地告訴警方她有精神病,讓所有人都差點中了他的陷阱。
在《讀心神探》的第一樁案件中,第一個嫌疑人盧文健在被盤問時態度強硬,只承認給死者梁思敏發過恐嚇簡訊和玩偶。反倒是財務部經理林維生,聲稱與死者毫無關係,平日與之相處也小心翼翼,最終卻是真正的殺人兇手。
相似的例子還可以在《棟篤神探》中找到,在「君士坦丁堡之血淚」案件中,兇手葉兆良是一個看似和善體貼的拍賣行職員,平日裡無論什麼時候都特別鎮定,連給屍體除下項鍊時都特別緩慢有條理。只是如此風度翩翩的人,在TVB刑偵劇中,都擺脫不了殺人犯的身份。
也許是為了消除大家「以貌取人」的習慣,在無線偵探劇中,長得丑的往往不一定是兇手,而看似正常又優秀的人,才是始作俑者。因此,有不少網友調侃道:「現在都是長得帥的人才是真兇」。
演員專業戶可推斷劇情發展
有很多時候,演員的演繹氣質也是劇情中的一大固定套路。比如,吳卓羲在TVB里就是出了名的「衝動王」,但凡有他參演的劇集,角色就一定會因為衝動壞事。
2005年的《學警雄心》里,吳卓羲飾演的學警因為其母親生病,無緣無故跟同期發脾氣,最後連自己也生了病;2009年他飾演《學警狙擊》里的一個臥底,因為衝動而私下去運毒,連累了Laughing Gor。
衝動最終會壞事,2011年他在《法證先鋒3》里因為衝動追疑犯,連累到證據被撤銷。
面對這個固定印象,吳卓羲本人也很無奈,因為導演表示「衝動才會有吸引到觀眾的效果」。
另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員就是李國麟。相信常看無線劇的人都知道,他承包了許多劇集裡的奸角。李國麟一出現,大家就知道准沒好事,就算演的是好人,也覺得他隨時都會變節。
他是《刑事偵緝檔案2》裡面的連環殺手,表面是好好先生,暗地裡為了保護妹妹而殺人;他亦是《法證先鋒3》里的玄學師傅,性侵了一個12歲的女童並使其懷孕,最終被判終身監禁;他還是《叛逃》里疼愛女兒的化學博士,但同時也是恐怖組織的頭領。
李國麟的「壞人專業戶」身份,也為觀眾大致指明了解謎的方向。
主角最後一單元必定要「渡劫」
細心的網友們一定能夠發現,TVB刑偵劇最後一件大案,幾乎都會涉及到主角的人身安全,不然就是被兇手布局陷害,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是Happy ending。
《法證先鋒1》的最後一集,小丑蘇志文為了幫Tracy報仇,而把主角高彥博(歐陽震華)擄走並困在一個貨櫃中好幾天,還錄下片段寄給梁小柔(蒙嘉慧)等人,自己寧可自殺也沒有告訴他們高彥博的下落,最終在法證部與重案組的共同努力下救回了奄奄一息的Tim sir。
當然也不排除有「渡劫」失敗的情況。《潛行狙擊》最後就是讓梁笑棠(謝天華)眼睜睜地看著周望晴(陳法拉)被古惑仔跛Co(黃宗澤)從高處推下而慘死,於是Laughing找跛Co復仇將其槍殺。
面對這個令人遺憾的結局,陳法拉卻表示很喜歡,因為Madam Jo的死突出了Laughing的痛,之後的劇情才會更合理跟瀟洒。
還有一種情況,你不知道主角死或沒死。比如《棟篤神探》原本的結局是即將婚禮的莫作棟(黃子華),在抓完小偷回程的途中,頭部隱患發作在街邊倒下。本來是Sad ending,但由於投訴的觀眾太多,TVB又決定拍出另一版大團圓結局以滿足觀眾的要求。
然而黃子華本人則表示,他自己更傾向於認為莫作棟是去世了,因為創作上更想突破原有的規則。只是最終還是要以觀眾的喜好為主。
除了以上劇情與角色上的一些固定套路,我們熟知的還有一些台詞的套路,比如「不是勢必要你說,但是你所講的每一句都將成為呈堂證供」;
還有一些鏡頭的套路,比如大結局的最後一幕,不是天台BBQ,就是主角團們收到call,某某地方有案件,然後大家一起出動沖向鏡頭方向,來個「集體走秀」。
但不管這些已經用到爛的「梗」還要再用多少次,TVB刑偵劇都在我們生活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既是我們的「童年陰影」,也是我們要重溫不知道多少次的「經典之作」,哪怕我們在一邊看的同時,一邊在「聰明地」拆穿他們的「套路」,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現在研究還告訴我們,看這些劇可以變得更加聰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