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3》收官:等不來的原班人馬,回不去的綜藝榮光?

2019-07-16     一點劇讀

文 | 糖炒山楂

「7季,6年的青春,再見了」。7月12日,《奔跑吧3》收官日,總導演姚譯添發博感慨,不舍之餘也為這檔走過了6年的老牌綜藝未來再添謎題,市場不乏「沒有下一季」的猜測。未來交給時間,回首當下,「換血」之後的《奔跑吧3》交出的答卷如何呢?

從市場大盤來看,雖有《嚮往的生活3》《巔峰之夜》等多檔綜藝同期競技,但《奔跑吧3》仍然實現了「收視12連冠」,成為當之無愧的衛視綜藝霸主;話題發酵上,節目也曾多次將鄭愷、楊穎、朱亞文、王彥霖等人送上熱搜榜單。一切看似都還是美好的模樣。

只是數據顯示,《奔跑吧3》CSM52城首播收視為1.334,收官收視2.319,平均收視1.9923。而此前《奔跑吧兄弟》四季平均收視分別是2.6183、4.7557、4.2728、3.5861,改名後的前兩季也有2.8395和2.0190。換言之,相比前6季,《奔跑吧3》再次刷新了收視新低。

顯然,對於這個遭遇了成員大換血、走過了7季的王牌綜藝,不少觀眾還是作出了自己的選擇,而網友們一次次關於原班人馬的呼喚背後,似乎也在訴說著綜N代的難題:等不來的原班人馬,回不去的綜藝榮光。

等不來的原班人馬,新兄弟團無法跨越的「天塹」?


鄧超忙著以《銀河補習班》證明自己的導演功力,陳赫和鹿晗去了《嚮往的生活3》做客,走向收官的《奔跑吧3》仍然沒有等來它的「原班人馬」。而即使網友也曾對鄧超、陳赫等「老牌」兄弟團百般嫌棄、各種吐槽,但是當他們宣布離開,仍然不可避免成了觀眾心中的白月光、硃砂痣。

這也自然演變成《奔跑吧3》和新一代兄弟團無法跨越的「天塹」,事實上,這種聲音一直伴隨著節目始終,最嚴厲的苛責當屬「靈魂人物都離開了,留下的都是無關緊要的」了。其實回望這一季節目,不能說新兄弟團不努力,他們甚至是「拚命」的。

作為導演和兄弟團整蠱的對象,頻頻以「好慘一男的」登上熱搜的鄭愷,從前幾季的「無存在感」到這一季的話題王,無疑是極為顯眼的。數據更具說服力,節目播出的三個月,每周六也成了鄭愷百度搜索指數的「峰值」,較之平淡的上半年有了明顯的人氣提升。

相比鄭愷的「人設」大轉變,楊穎和李晨突破並不是很大。前者一掃之前拚命女郎的樣子,更多是以「團寵」和「常勝將軍」的樣子出現,也成為網友詬病的點;後者雖有隊長之名,但主打的仍然是「大黑牛」人設,不過「廉頗老矣」的感覺時常襲來,讓人感慨。

占據大半壁江山的新人成員,想要收穫觀眾緣並不容易。引發最多討論的當屬期待值極高的王彥霖了,不過由他引發的微博熱搜中,「跑男這期沒有王彥霖」以4.1億閱讀量成功登頂,在一眾子話題中尤為突出,反而沖淡了他對節目的貢獻和在兄弟團中的作用。

王彥霖的頻繁缺席,更是一度讓《奔跑吧3》陷入」拼盤綜藝」的質疑中。換血之後觀眾對新成員本就接受不易,成員的不固定和缺席、以及之後其雖然回歸但鏡頭大量刪減,更是加劇了輿論發酵,再次消耗了市場的期待值。而就王彥霖本人來講,缺少《奔跑吧3》加持,個人影響力也快速下降。

新人代表宋雨綺和黃旭熙從一開始的缺少觀眾緣,發展到最終收穫了一眾粉絲。兩人青春靚麗的外表、過硬的業務能力、沒有包袱各種拋梗等都慢慢收穫了認可,而諸如「雨綺弟弟」、「亞霖哥」、「139club」、「九條雞」等網絡梗也在網絡上傳播被網友熟知,在節目中站穩腳跟。

朱亞文是後續發力的代表,雖然存在感不算高,但偶爾能夠帶來一縷驚艷。不過和其當初參加《心動的信號》一樣,他始終缺乏明確的記憶點,反而在四個新人中略顯平平。百度搜索指數來看,前三期的爆發後他的搜索值也逐漸下降,更一度和參加節目前的熱度持平。

最難是開端,走過了《奔跑吧3》,換血之於「跑男」或許不再是門檻,畢竟在12期節目之後,新兄弟團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粉絲群體,而老兄弟團帶動的情懷也在逐漸弱化,兩股力量的拉扯逐漸消弭。不過新老成員各自的「定位」和轉變問題,也意味著「天塹變通途」,還遠。

從「高大上」到「生活煙火氣」,回不去的綜藝榮光?

七年之癢,癢的不僅是明星成員,更是觀眾和市場對節目模式的疲倦和麻木。就像六年之後觀眾雖然懷念原班人馬,但卻不再為那句「we are 伐木累」會心一笑,熟悉的節目套路也已然難以讓觀眾買單。回首近兩年的節目不難看出,《奔跑吧》不斷創新想要打破市場固化認知的想法。

以改名後的《奔跑吧》為例,第一季主打「保衛黃河」等大主題、第二季跑進聯合國的「高大上」之後,這一季他們選擇了回歸生活,讓節目更具煙火氣和年輕態——換血後的新兄弟團更青春活力外,主題升級亦是如此。

垃圾分類是這個夏天毫無疑問的熱點,各種網絡段子盛行之下,似乎也鮮少有人回想起在四月份,《奔跑吧3》便試圖將這一命題帶到大眾視角下。節目聚焦了正在學習垃圾分類的小學生、身處其中的環保工人,再到生活中的每個人、多種生活垃圾,主題上的現實性不言而喻。

之後的節目《奔跑吧3》還將目光對準了鞍鋼工人中的父子情、熬夜特輯里的年輕人,這些最日常生活中我們極易忽略的、卻又真實存在的情感和現實。當然,諸如紀念大慶發現油田60周年傳遞鐵人精神、紀念澳門回歸等極具時代命題的正能量主題也被納入其中。

可以說,從主題層面來看,走向年輕化和現實化的《奔跑吧3》,正在試圖跳脫出了昔日娛樂致死的窠臼,開始關注現實意義。「市場中有態度的綜藝,一定要回歸做內容,用內容和明星相互配合」,姚譯添的話給出了《奔跑吧3》的改革思路和方向,亦是當下綜藝的突圍之道,只是這種投注市場買單率如何呢?

其實向正能量、向現實命題靠齊,一直是綜藝節目的核心問題,市場更是幾多探索,無論是《極限挑戰》在上一季加入的正能量主題,還是情感綜藝大爆發對現實題材的關注,都是其中代表。只是由此引發的討論要麼是吐槽節目強行正能量、關注現實,要麼仍局限於娛樂向內容,《奔跑吧3》亦是如此。

目前來看,觀眾對《奔跑吧3》的認知大多仍停留在「有意義了,但沒意思了」上,再加上成員大換血,收視下滑便是最好的證明;與此同時,從熱搜話題來看,市場關注仍停留在娛樂話題上,對正能量主題的討論並未引發太大關注。當然這和觀眾對其定位有關。

除此之外,《奔跑吧3》暴露的諸如遊戲劇本明顯、剪輯混亂、強行搞笑尷尬等問題,楊穎永遠是獲勝方、王彥霖鏡頭極少等爭議也被網友點名指出。不過大部分網友仍以「導演沒換,感覺還行」對標《極限挑戰》,豆瓣5.3的評分雖然一般但並未出現大幅下跌,只是這些也因為導演的收官發文而蒙上了一層陰影。

無論如何,圍繞著《奔跑吧3》成員換血、主題正能量的討論都在逐漸落幕,洗牌迅速的綜藝場上不斷有新話題席捲而來,毫無疑問的是,走過了六年七季的「跑男」,雖然仍在執意向年輕態靠齊,卻再也回不到過去的高光時刻。當然,在這個綜N代普遍「擱淺」亟待改革的市場上,它留下的思考和借鑑仍在繼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ODTAmwBmyVoG_1ZpZC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