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集體戰「疫」,勝利終將屬於我們

2020-02-09     汽車頭條

大時代的特質之一,就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

頭條君萬萬沒想到,庚子年開年敘寫國內汽車圈的第一篇《頭條榜中榜》,居然會在一片比2019年車市寒冬還要更為「肅殺」的氛圍中展開。

當然,反過來講,也越是在這種「新冠肺炎」肆虐的特殊時期,就越能看出在患難中各個汽車品牌企業的毅力和勇氣,越能看出這個特定行業中做事的人們,到底有著怎樣的操守和性格。也正是由此,我們記錄下了那些艱難時刻的特定瞬間,同樣顯示出別樣的意義。

事實上,整體中國汽車行業,在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時,反應都很及時迅速,向外界傳達出的主流信念,也是積極而富於正能量的。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中國汽車行業及汽車周邊行業共捐款、捐物累計總額已經遠超10億元,而且各個品牌助力「抗疫」的行動仍在繼續深化。

而作為疫情爆發最為嚴峻的地區,湖北地區的慈善機構意料之中成為了大部分車企捐款捐物的首要選擇。據汽車頭條APP調查,車企捐贈的十億中有近六成的金額直接流向了湖北省負責分配物資的慈善機構中,由其統一分配。主要慈善機構有,湖北慈善機構,湖北紅十字會,武漢慈善機構和武漢紅十字會。

而除了直接向湖北方面直接「輸血」,還有一部分企業,則通過本體基金會再度設立專項基金來支持抗疫。其中,如吉利汽車攜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通過設立2億元人民幣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基金,來馳援湖北、浙江、河南等各大嚴重疫區省份。

除卻捐款,外界也更能在這次「疫情攻防戰」中,看到汽車企業所扮演的多重社會角色,因為上述捐款捐物企業,還適時地在交通運輸,以及城市物流等方面各自發力,除卻捐車等方式,也有的企業合理利用品牌旗下出行公司為抗疫提供助力。

更有像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傳祺等一批「技多不壓身」的車企,充分展現出來一個汽車這樣複雜工業產品生產企業所具備的完備體系化生產運作能力。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人家除了能造車,還能分分鐘「轉職」,生產口罩以及消毒水等疫情防控工作急需的物質用品。

這星期整個泛汽車圈的工作主題都只有一個,就是利用好各自優勢,「各顯神通」抗擊「新冠肺炎」。當然,要客觀展現疫情下的企業百態,有值得稱頌的正面實例,則也偶爾會浮現出一些強蹭熱點的「反面教材」。

汽車圈集體戰「疫」,勝利終將屬於我們

就好比此前在2月3日,博泰集團召開了一次線上發布會,其宣布面對國內洶湧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推出一個名為「生命之翼」的直升機飛行救援平台,並表示將在為防控疫情而阻斷陸路交通的特定情況,展開一系列飛行救援服務,以消解公路交通等方面的不便。

乍一看,這是個很適時的舉動,然而仔細分辨,卻還是能察覺到潛藏在「公益名頭」背後的,蠢蠢欲動的商業訴求。後期的結果當然也必定不達初衷,該集團也只能以公開道歉來收場,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除了泛汽車圈有這麼一則反例,廣義的汽車圈裡,也有個品牌選擇錯了宣發傳播的方向和路徑,這個品牌就是「來自大洋彼岸的新興造車新勢力代表之一」的賽麟。

這一次,賽麟汽車方面表示,「出於對於前線醫護人員的深切關切」,緊急決定為前線醫護人員設立「逆行天使」專項獎勵,具體來看就是將給予100名奮戰在前線最優秀的醫護人員總體價值不低於1500萬元的獎勵。或許給予精神鼓勵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從相關表述來看,這次活動怎麼看怎麼像一次以「公益為名的選秀」,而在各位醫護人員不分你我都在共同攜手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時候,這種說法也很像要把醫療人員集體分出個三六九等來。這種「非蠢既壞」的故意炒作,的確令人大開眼界。

當然,這一次疫情對於汽車圈的影響,更體現在了很多其他關鍵環節上。對於依靠消費者到店現場體驗來拉動業績的汽車經銷商而言,疫情對其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由此,藉助現有的技術基礎,各家車企以及經銷商紛紛適時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線上看車等車主服務,從某種維度來看,這樣的做法也是迫不得已。

與此同時,此次疫情的破壞力還體現在了汽車生產和製造方面。據了解,豐田汽車方面就在2月7日向外界宣布,其位於中國的工廠復工時間將再次推遲至17日以後。同時包括華晨寶馬、現代、起亞汽車等諸多車企,也相繼推遲了在中國工廠的復產計劃。此外更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如豐田、現代等車企還出現了零部件供應中斷的情況,這無疑是對連年下滑的汽車行業雪上加霜。

可以說,作為開年以來的最大「黑天鵝事件」,「新冠肺炎」的肆虐給了我們太多警醒。而立足於整個汽車圈而言,種種實例都表明,面對困難唯有團結一心,才能迎來最後的暖春。

眼下,疫情尚未過去,我們還不可鬆懈,所有人都應該在合理地範圍內做自己應做的事,合理復工,合理宣傳,合理運營。

最後,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MfoKnABgx9BqZZIs6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