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以前,我國上海有一個白貓品牌,這個品牌在當時,受人們的熱烈歡迎。更何況這個品牌在上海存在了幾十年,在國產品牌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品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年來我國其他的國產品牌異軍突起,反而白貓這個擁有多年老歷史的品牌,現在卻突然不見了。
或許人們不了解,曾經有著赫赫民生的這個品牌,在早年前就已經被我國曾經的首富李嘉誠給收購了一次福利。李嘉誠當時做下收購白貓集團的這個選擇,引起了人們很大的疑惑,畢竟李嘉誠最喜歡涉及的還是房地產領域以及選擇給其他公司投資,居然會在這種時候選擇搞起了實業,實在是和他以前的作風完全不同。
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李嘉誠確實出手了,當時的他的確花了1.5個億來收購白貓集團。更何況李嘉誠手中還有和記黃埔公司,這家公司選擇從白貓那裡,收購了白貓集團的商標。這件事情相當於李嘉誠已經完全將白貓這個品牌納入旗下。但是,對當時的李嘉誠而言,他並不是完全將白貓讓自己獨自掌控,他選擇和創立白貓的上海白貓公司一起合作,重新再創建了上海和黃白貓。
李嘉誠的本意,肯定是希望讓這家重新創建的公司,能夠在中國打出名聲,甚至將這個品牌發展成為全球都具有知名度的優秀品牌,可是李嘉誠當初的野心並沒有實現,這些年來白貓集團的發展實在是太過慘澹了。說不上盈利,反而是負債纍纍。白貓集團現在根本沒有辦法從每一年的營業中獲取足夠的利潤,來養活整個集團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辦法給集團帶來盈利。所以白貓集團在這幾年來完全已經陷入了資不抵債的深淵之中,但是這對集團來演是一件壞事,但是對李嘉誠個人而言,反而算得上是一件並沒有那麼大的事情。
因為李嘉誠成功賺回了15個億,對他而言反而是大獲成功。這是因為李嘉誠當年想要收購白貓,其實最初的展望並沒有想過將這個品牌發展得多好來贏取收利,反而他最開始的時候是對白貓集團掌控的一塊地皮有興趣。
雖然在當初李嘉誠做出收購白貓的舉措以後,讓大家以為他真的有這種信心,白貓集團發展的特別好。但是事實上李嘉誠這些年來對於白貓品牌的營銷並沒有多上心,李嘉誠真的這麼上心,那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屈臣氏和百佳這兩個強有力的銷售渠道,來推銷白貓品牌的產品。事實上大家也看到了,白貓自從被李嘉誠收購,整個企業的發展都處於每況愈下的境地。
所以說李嘉誠實際上真正想要的只是白貓集團的那塊地皮,這塊地皮在上海算得上是面積廣闊了,因為這塊地皮居然有130,849平方米。這塊地皮的面積如此的廣闊,如果在上海進行開發,後續項目的整體價值將難以預估。
白貓公司發現後續和李嘉誠合作創建的上海和黃白貓處於這種尷尬的境地,再也沒有辦法忍受現在集團的後續發展了,於是他們決定將自己手中掌控的20%股份徹底轉售給了李嘉誠。
也就是說現在李嘉誠手中是完全掌控了上海和黃白貓集團的,所以他將集團的股份掛牌對外出售。李嘉誠如果成功將集團的股份對外出售,那麼他可以白白的賺取是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