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第一華語黑馬,它實至名歸

2021-01-18     24樓影院

原標題:開年第一華語黑馬,它實至名歸

請點擊上方藍字「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今年的春節檔,依舊是「神仙打架」的一年。幾部大製作的賀歲片,都早早定檔,亟待與觀眾見面:《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說家》《侍神令》……

與之相比,眼下的1月檔期,則多少顯得有些冷清。

沒什麼大熱新片,也沒什麼票房黑馬。

滿打滿算,也只有張震主演的懸疑新片,還比較值得一聊——

《緝魂》

《緝魂》由江波創作的《移魂有術》改編而來。

原著是一部科幻小說,曾獲得過華語科幻星雲獎。

小說將全文題眼放在智力遊戲的驚心動魄上,而改編之後,電影則將全片題眼放在情感與人性的討論上。

用作者江波的話說,就是「電影把原本更接近智力遊戲的原作進行升級,展現了更多生老病死、貪嗔痴慢和悲歡離合」。

江波

雖然《緝魂》是一部科幻片,但細分下去,它其實只能勉勉強強算得上是一部軟科幻

片中故事,發生在不遠的未來——2032年。

片中並沒有出現太強烈的科幻感,所有高科技產品都只是蜻蜓點水,有點像「低配版」的賽博朋克

如此處理,儘管未來感不足,但卻可以最大程度地貼近日常,做到開源節流、省時省力。

此外,它還打破了懸疑與科幻的類型限制,讓我們看到了國產科幻片的另一種可能:不再局限於大製作、大特效、大格局,而是由小切口入手,將科幻元素與犯罪、懸疑等其他元素完美結合

片中出現的核心概念,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複製人腦」技術。

即,將一個人的意識植入另一個人/機器人的大腦,以此來延長壽命。

類似設定,早前我們已在國外的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全面回憶》《副本》《攻殼機動隊》等等。

不過,對華語影壇來說,如此設定劇情,卻是史無前例的初次試水。

正因如此,所以光看概念,《緝魂》就已經將電影的可看性拔高到了一定的程度。

《緝魂》之所以能夠被成功改編,導演程偉豪,著實功不可沒。

最近幾年,憑藉《紅衣小女孩》系列、《目擊者之追兇》等作品,程偉豪成功在國內影壇打響了名號,人送外號「犯罪懸疑之光」。

他拍攝的電影,總是集燒腦、反轉於一體,用各種出乎意料的「神轉折」反覆碾壓觀眾的視聽神經。

這一次,在電影《緝魂》里,他再一次復刻了這一套路,通過抽絲剝繭、層層揭秘,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尾。

影片一開場,就祭出了一宗充滿看點的豪門殺人案——

身患絕症、臥床不起的富商王世聰在家中遭人殺害。

王世聰掌握的王氏企業,專注於「RNA神經元計劃」,試圖用人腦複製為人類延續壽命。

兇案的犯罪嫌疑人,主要指向兩人:一個是王世聰的二婚妻子李燕,另一個是他與前妻所生的兒子王天佑

一年前,前妻唐素貞因受王世聰冷落而抑鬱自殺,兒子王天佑由此對父親懷恨在心,蓄意報復。根據管家提供的證詞,警方沒過多久,便將王天佑緝拿歸案。

就在兇案即將告破、水落石出之時,案件又發生了令人揪心的反轉……

檢察官梁文超(張震 飾)和自己的同事兼妻子阿爆(張鈞甯 飾),一起就案件展開調查。

調查過程中,他們發現這件案件遠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樣簡單:

王世聰公司的總經理萬宇凡,似乎與王世聰的兩任妻子有著不可告人的曖昧關係;

二婚妻子李燕嫁入王家之後,簡直像變了一個人,不但舉止怪異,而且疑似中邪……

此時,梁文超身患癌症,情況不容樂觀,而懷有身孕的阿爆卻不惜賣房,毅然決然地為丈夫治病。

面對絕症,夫妻二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當梁文超決定接受現實,坦然面對命運時,妻子阿爆卻鋌而走險,決定為挽留丈夫做出最後的努力。

於是,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負責調查的他們也越來越深地捲入到了這起案件當中。

正因加入了這層情感上的糾纏與考量,所以《緝魂》看起來比《目擊者追兇》更溫暖、更深刻。

儘管披著科幻、懸疑的外殼,但《緝魂》真正的落腳點,卻是愛,是救贖,是令人潸然淚下的至情至性。

片中所有人的行為驅動力,都是由愛衍生而來的——

因為有愛,所以有欲,所以有捨不得放不下的生之執念、生之貪念。

除了人物與情感之外,兩位主角的出色表演也構成了本片的一大亮點。

張震認為,「梁文超是一個非常富有正義感的人,同時他身上也會有一種為了一件事情而燃燒自己的狀態」。

為了達到這種「燃燒自己的狀態」,他不惜瘦身(24斤)、剃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演出那種瀕臨死亡的羸弱狀態。

電影里,他有一場跟李燕之間的對峙戲。

這場對峙戲被張震演繹的極其出彩。

對峙過程中,梁文超強裝鎮定,但顫抖的雙手還是出賣了他身體的力不從心,佝僂的身體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整個人的狀態,看上去就是一個大寫的「疲憊」。

而飾演阿爆的張鈞甯,則在電影里貢獻了自己演藝生涯最出色的銀幕表演,徹底顛覆了她固有的花瓶形象。

有場發生在醫院裡的哭戲,被她演繹的頗具層次:包括悔恨、倔強、惋惜等情緒依次在她臉上流露,與淚水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了令人信服的真切感和感染力。

看過《目擊者之追兇》的觀眾,都會對程偉豪雷厲風行的敘述風格留下深刻的印象。觀看過程中,我們必須繃緊神經,才能不錯過任何細節,跟上故事節奏。

與之相比,這次拍攝《緝魂》,導演卻特意「慢」了下來,前半程給足時間讓觀眾跟著人物走,為後半程的劇情反轉做足鋪墊。

跟隨劇情一起反轉的,還有這部電影類型上的豐富性

剛開始,全片從兇殺案引出,有著懸疑片的底色。但看著看著,它又穿插了各種各樣的東方神秘元素,看起來像是驚悚片。再看下去,科學技術撥雲見日,電影也隨之顯露出了科幻片的質感。直到最後,導演才筆鋒一轉,讓觀眾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部情感倫理片

該片最成功的地方,是導演將複製人腦的未來想法融入生活的瑣碎當中,用超前的科學技術檢驗人類的情感與人性。

男主梁文超的視角,其實代表了普通觀眾的視角:一個富有正義感、道德感且時日無多的普通人被迫捲入一樁奇案,進而逐漸體會到科學與道德、人倫、情感之間產生的種種博弈。

透過這種博弈,導演延伸出了諸多富有思辨性的人生命題。

比如,什麼是愛的本質?我們常說愛一個人是愛他的靈魂,那如果這個人的靈魂移植到其他人身上,換了一幅面孔,那我們還能正常愛他嗎?

比如,什麼是生命的盡頭?如果身體隕滅,但意識長存,那這個人所獲得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永生嗎?

與之類似的哲學問題,在《緝魂》里還有許多。它們跟隨劇情層層推進、層層反轉,給人以深刻的思考與啟迪,在很大程度上拔高了影片的敘事層次。

雖然該片在敘事和演員等角度給人許多驚喜和意外,但就影片本身,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比如,影片將中西元素一股腦地混搭在一起,時而「招魂」,時而「換腦」,看起來風格雜糅,具有明顯的割裂感

而且,由於片中出現了懸疑、科幻、驚悚在內的多種電影類型,所以整體風格看起來並不明晰,類型雜糅的厲害。如果觀影途中,你不湊巧去了趟衛生間,那再回來觀看,你大機率會懷疑自己走錯了影廳。

不過,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還是瑕不掩瑜,有著院線片難得一見的元素,以及國產片類型與尺度上的突破。

即便稱不上是頂級好片,也仍值得一看!

1. 豆瓣開分5.8,什麼年代了,還在玩瑪麗蘇大女主?

2. 豆瓣9.2,又一部國產神片!

3. 開年爭議之作,不止女性復仇爽片那麼簡單

點贊、在看、分享,一鍵三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L46FHcBuNNrjOWzIg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