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外貌
上海成都北路、新閘路口,車輛穿梭的南北高架道路邊,矗立著一排典型的石庫門房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就坐落於此。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指出:「本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凡有一個以上產業部門的地方,均應組織工會;在沒有大工業而只有一兩個工廠的地方,可成立比較適於當地條件的工廠工會。」8月11日,黨在滬成立公開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並由張特立(張國燾,時為中共中央局組織主任)兼任主任,幹事有李啟漢(後負責具體工作)、李震瀛、包惠僧、李新旦、劉藎人、董鋤平等。對於這個機關的名稱,羅章龍曾回憶:「勞動組合原是日本的名詞,因為當時日本工會很多,比較發達,這個名字是譯來的。」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的房屋,始建於清代宣統元年(1909),原是沿街7開間門面,由絲廠用作辦公場所;到1920年,改建成多幢兩層舊式石庫門房屋,分租給市民作住宅。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時,租用其中的一幢,門牌為北成都路19號C(今成都北路893弄7號),坐西朝東,一樓一底;它與兩邊的房屋一樣,系青磚、紅磚相間的清水牆牆面,有別致的石庫門頭,頂上那片片黛瓦則透出一種端莊之氣。當年,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機關,樓下為會客、會議和活動室,樓上為辦公室,亭子間為主要工作人員李啟漢的臥室兼辦公室。
回眸往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機關選址頗為確當。晚清上海開埠後,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至20世紀20年代初,申城工人總數已逾51.3萬人,其中產業工人超過18萬人,約占全國工人總數的四分之一,並形成了五大工業區。那時,上海北成都路、新閘路一帶,正位於五大工業區居中位置,是申城繅絲廠分布最密集的地方,而繅絲業則是申城工人數量最多的支柱產業。另外,此處還設有軌電車站,便於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人員隨時前往各個工業區,經常深入眾多工廠。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編印的《馬克思紀念冊》
《共產黨》月刊第六期發表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宣言》申明:「是由上海——中國產業的中心——的一些勞動團體所發起的,是一個要把各個勞動組合都聯合起來的總機關」,「我們只有把一個產業底下的勞動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組織起來,做成一個產業組合。因為這樣一個團體才能算是一個有力的團體」,「將來的世界一定是工人們的世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後,在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都建起了分部。1922年5月至1923年2月,全國各地的工人運動普遍展開,高潮迭起;在進行罷工鬥爭的同時,各地紛紛成立地區總工會和產業總工會,使工人運動向縱深發展。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滬出版了《勞動周刊》,作為「中國全體勞動者的言論機關」,由李啟漢、李震瀛、董鋤平等編輯。一位老工人在20世紀80年代初曾回憶:「在1922年,啟漢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我們工人就跑到他那兒去訴苦,找他幫我們出主意……《勞動周刊》,內容是資本家怎樣無理地壓迫工人,哪裡發生了罷工,哪裡工人在鬥爭等消息。工人們也常到他家,印刷工廠的工人和書店的店員常來幫助他印刷和發行《勞動周刊》。」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派李震瀛到滬西小沙渡,在原工人半日學校的基礎上,開辦了上海第一工人補習學校,報名的有200多人(其中女工約20人)。每天上午7點至9點的授課,由上完夜班的工人來聽;晚上7點至9點的授課,由上完日班的工人來聽。為方便工人學習,還專門編印教科書《勞動運動史》。據董鋤平回憶:在授課時,曾宣傳「你是工人,我是工人,天下工人是一家」,「大家互助」;「在教工人認識『工人』兩字時,就把兩個字拼成一個『天』字,並講工人就是天,是多麼了不起啊!」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聯合各業工會公推代表」,組織了上海各業工會代表團,「以圖樹立上海總工會之基礎」;而且,還支援香港海員罷工,追悼被軍閥殺害的湖南勞工領袖黃愛、龐人銓,發起召開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紀念「五一」勞動節,編印《馬克思紀念冊》並在上海學界舉行的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會中散發。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對此密切注意,在1922年6月上旬,以「煽動罷工」的罪名逮捕李啟漢,《勞動周刊》被勒令停刊;7月18日,又以「有礙租界治安」為由,查封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於當月遷往北京,上海改設分部,轉入秘密活動。不久,房主通過律師出面申請啟封,隨後原址曾與隔壁打通設立印刷廠,建築面貌發生了改觀。
1959年5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9月,陳列館正式開放,生動地呈現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光輝歷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曾創造黨史中的「十個第一」:這裡是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總機關,組織了黨成立後領導的第一個工人運動——上海英美煙草廠工人罷工,創建了黨成立後的第一個工會組織——上海英美煙草工會,創辦了黨成立後的第一份工人刊物——《勞動周刊》,領銜發起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推動形成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發起了黨領導的第一次勞動立法運動,出現了第一位為中國工人運動坐牢的共產黨員——李啟漢,第一次建立了領導工人運動的分支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五大分部和天津支部,建立了黨成立後的第一所工人補習學校——上海第一工人補習學校。前些時候完成的精心修繕,使舊址陳列館從成都北路893弄1—7號擴大至1—11號,整體建築在「修舊如舊」文物保護的原則下,進一步提升了建築質量,既展示上海石庫門建築的歷史風貌,也呼應「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