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0斤!興化農婦自製香腸賣遍全國

2020-01-23   泰州文話

一串串紅通通、圓滾滾的香腸,整齊掛在鐵架上,排列成方陣,走進興化市西郊鎮侯管村的一戶農家小院,這裡瀰漫著濃濃的年味。

63歲的吳興蘭穿行其間,看看香腸晾曬的「火候」,檢查著質量。看到已經肉質緊實,可以食用的香腸,就把它們取下來,打包好,等女兒回來拿去發給預定的客戶。

吳興蘭在檢查整理灌制好的香腸

吳興蘭還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小打小鬧,不值得報道。」她笑著說,她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這個「土手藝」,有一天還會做成「生意」,讓全國各地的人都品嘗到她灌的香腸。

做香腸絕對是良心活。她家的香腸全部是真材實料,沒有添加劑,不加澱粉,就連拌肉的生薑、蔥,都是自家地里長的。粗算一下,春節前賣出去的香腸有兩千多斤了。

吳興蘭家香腸的最大賣點,就是「土豬肉+純手工灌制」。

因為在農村購買豬肉不便,所以購買豬肉的任務就落到了吳興蘭女兒祝花的頭上。每天早上6點多鐘,祝花就會騎上電動車到興化城區的菜場幫媽媽買製作香腸的豬肉。

「媽媽特地交代,肉要選本地的土豬肉,而且肥瘦都要有搭配。」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現在的祝花已經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這豬肉是本地土豬還是飼料豬。

灌制香腸

不僅女兒成了媽媽的得力助手,兒子、兒媳、女婿也加入灌香腸的隊伍中,大家分工有序。

因為用絞肉機做出來的香腸跟自己一刀一刀切出來的比,少一層味道,所以吳興蘭堅持手工刀切。

這就苦了孩子們,他們負責將買回來的肉清洗乾淨後,用刀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到大盆里。

長時間的切肉,他們手上都被刀磨出水皰。而吳興蘭則負責清理灌香腸要用到的腸衣,再將孩子們切好的肉用自己的秘方腌制。每天從清晨忙到下午,雖然很辛苦,但大家忙得很開心。


無任何香料,堅持自然風乾

記者到吳興蘭家的時候,正巧趕上她灌制年前的最後一波香腸。

吳興蘭從小就學會灌香腸的手藝,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練手,現在她只要看到多少肉,就知道配多少拌料了。

「肉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太肥吃起來就會油膩,太瘦的話吃起來又太硬,不好嚼。」吳興蘭說,而給肉腌制調味也是很重要的一步,雖然用的調料無外乎醬油、鹽、糖、料酒、蔥姜等,但如何配比很重要。用手將肉和調料攪拌均勻,等腌制入味後,就可以灌了。

檢查完香腸的吳興蘭準備開始灌制香腸了,她將準備好的腸衣全都套在漏斗上,頭上打上一個結,然後把肉丁塞進去。灌一會,她就會用手往下捏一捏,使肉變的更緊實。

「捏的時候不能太用力,容易擠破腸衣。有空氣的地方可以用牙籤扎一下,這樣拿的時候不容易破。」吳興蘭說,等全部灌好後,再把腸子每隔20厘米扭轉兩圈,在轉圈的地方再扣上繩子,就可以掛到外面晾曬風乾了。

吳興蘭在檢查整理灌制好的香腸

除了豬肉的品質外,顧客最關注的當然是口味,吳興蘭說,她家的香腸咸中帶甜,肥瘦均勻,屬於興化人偏愛吃的口味。她家的香腸之所以好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全部自然風乾。

剛剛灌好的香腸不能掛到大太陽下面曬,要掛到遮陽通風的地方,慢慢讓香腸風乾,這樣的香腸才有「臘香」。另外,香腸不要乾得透透的,那樣吃起來會太硬,摸起來半硬就可以收起來剪開,放冰箱冷凍起來,一般保存四五個月沒問題。


把香腸賣到了全國各地

說起在朋友圈賣自製香腸也是偶然。祝花說,因為媽媽灌的香腸味道好,每年都有熟人要媽媽幫忙灌,有興化本地的,也有外地的。

本地的吃完了可以再幫忙灌,外地的就不方便了,後來就有人提議,讓她在朋友圈裡賣,這樣也方便外地喜歡吃香腸的「吃貨」購買。

母女倆在查看訂單

今年10月,祝花聽從顧客的建議,決定試著將媽媽灌制的香腸推廣出去,她還特地準備了真空包裝的儀器,還有精緻的禮品袋。

祝花本來就從事微商,所以在朋友圈裡推廣香腸也是駕輕就熟。直爽熱情的她很有人緣,很快就發展到了近千客戶。不少客戶主動幫她推銷,香腸甚至賣到了北京、上海、浙江,最遠的還有新疆。吳興蘭每天都要灌一次香腸,每次都灌一兩百斤才夠賣。家裡的平台上都晾滿了香腸。

祝花說,經常有顧客反饋:「香腸太好吃,連兩歲的寶寶都吃了好多。」「家裡還有香腸嗎?太好吃了,我還要買。」

「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媽媽沒想到自己到六十多歲還能『創業』,忙碌的她精神面貌都跟以往不一樣了。」祝花說,媽媽一再叮囑她,賣香腸,賺多賺少是一回事,一定要保證原料的衛生、健康,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看到別人吃得開心,誇她的香腸做得好,她就很開心了。


來源:泰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