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奮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系列報道之七:全健:與病毒零距離交鋒的「排雷戰士」

2020-02-23     黔中平壩

「如果我們醫務工作者都不衝上前,這病毒只會越來越猖獗,我們必須擔起戰『疫』責任,無愧於從醫的初心和使命。」這擲地有聲的話語,出自於三0二醫院檢驗科、輸血科黨支部書記、檢驗科副主任全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全健始終堅守在抗疫第一線,將生死置之度外,把責任懷揣心間,夜以繼日與新冠肺炎病毒零距離「交鋒」,汗水和專注下的面容,是對他身上「白色戰袍」最好的詮釋。

奮戰一線20餘天,他是距離病毒最近的人

1月20日,在三0二醫院的發熱門診,檢驗科接到核酸檢測樣本採集任務,全健義無反顧站了出來。但疫情緊急,缺少最為關鍵的防護服,他無法做到三級防護,只能儘量減少身體暴露的部分。「沒有條件也要上,病人病情不能等,疫情形勢不能等。」撂下這句話,全健只穿了一件隔離衣就投入到取樣工作中。

「病人張開嘴,用咽試紙收集其咽喉的粘膜,這時病人會出現乾嘔的情況,如果病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在沒有防護服的情況下,取樣醫生十分危險。」全健言語平淡,但依然能夠想像當時情況的急迫和危險。

也是從那天開始,全健就再也沒有回過家。春節期間,與家人的團圓成了「奢侈品」。

1月27日,三0二醫院黨委發出選派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通知,醫院黨員紛紛報名,但由於名額少,又受專業限制,全健多次請戰無果。「就算不能到疫情最重的地區與戰友們並肩作戰,我也會站好每一班崗,在行動上與他們同行。」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月1日,接到醫院建設核酸檢測室通知,全健和科室人員克服場地和春節期間工人不足難題,加班加點設計方案和整理規劃房間,短短三天,就完成了場地改造和基礎設施投放。而他還要負責制定檢測流程,確保樣本準確檢測。

檢測樣本上千份,他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

2月6日,核酸檢測儀器連夜送達醫院,這讓全健興奮不已。儀器安裝調試完,全健從傍晚6點檢測第一支樣本開始到次日凌晨4點,才結束第一批30支樣本的檢測工作。此後,只要進入檢測室,他都是連續干10多個小時。

醫院核酸檢測室有16名醫生,他們既要負責外出採樣,又要完成樣本檢測,在一次次忙前忙後的「衝鋒」下,這群年輕醫生迅速成長為醫院新冠肺炎病毒檢測的核心力量。樣本採集、試劑配置、滅活病毒、樣本處理、核酸提取、上機分析,他們用心做好每個流程。

「最初從外地調配來的核酸提取儀僅有32個孔,而核酸分析儀有96孔,儀器的不匹配使得檢測一批樣本就要耗費六七個小時。」全健對此非常擔心,沒有做核酸檢測,病人就無法確診和得到正確治療,救治時間慢不得,停不得。

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就是對病人的負責。全健將上述情況及時反饋給醫院。2月9日,醫院順利增配一台64孔的核酸提取儀,讓整個檢測流程縮短了近2個小時。

目前,三0二醫院PCR實驗室已經成功檢測1864份核酸樣本,而全健親自參與檢測的就有近千份。

每天工作10餘小時,他是敬業的「排雷戰士」

「早上8點上班,下午3點左右吃午飯,飯後稍作休息,繼續工作到晚上11點。」戰鬥10餘個小時後,全健還要將當天的檢測結果及時反饋給各級各部門,並且對實驗室的工作進行人員調配、解答醫生和病人的各類疑問。

「我們下午3點出實驗室吃午飯,不敢過多進食和飲水,生怕在工作中想上廁所。」考慮醫療物資緊缺,全健和其他檢驗醫生進入實驗室後都儘可能達到身體的極限才會出來。他們工作時渴了不能喝水,餓了不能進食,連上廁所都要忍著,就是為了不浪費任何一件防護服。

隔離衣、防護服、N95口罩、兩層一次性醫用手套、護目鏡……記者在不浪費醫用物資前提下,在清潔區體驗式穿上了這一層層「盔甲」,簡單走動20分鐘便已汗流浹背、呼吸困難。而他們每天在這全副武裝的狀態下,要聚精會神地工作10餘個小時。

每當從實驗室出來,卸掉這層層防禦後,在全健身上,是浸濕了的頭髮,是布滿勒痕的面龐,是幾乎濕透了的秋衣褲,是溫度驟降後的顫抖,而在如此艱辛之下,他依舊笑然面對,沒有退縮。

面對職責和病人,全健問心無愧;但面對家人,他滿心愧疚。

「妻子是老師,從未有任何抱怨,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大女兒今年三歲了,小女兒才2個月……等疫情結束後,我要好好陪陪她們。」全健看著手機里妻子和女兒們的照片,眼眶漸漸紅了;而一轉身,迅速穿上防護裝備的他,又大步向實驗室邁去。

戰「疫」在防控一線

來源:安順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6aMcHABjYh_GJGVubs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