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朋友圈瘋傳的無人駕駛貨櫃卡車整船作業到底有多硬核?

2020-01-20     中國卡車網

  2019年1月17日,央視晚間《新聞聯播》一則《無人駕駛貨櫃卡車整船作業在天津港進行》的短視頻傳遍「朋友圈」。作為全球首次用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實現整船作業,在吸引央視關注的同時也讓行業再一次將目光聚焦到中國重汽!

  視頻中可以看到,現場一次性投入作業的25台由我國自主研發製造、達到全球自動化碼頭領先水平的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全部由中國重汽提供。

25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全部由中國重汽提供

  為什麼選擇中國重汽產品?在實現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整船作業過程中的難點有哪些?會對我們的運輸行業產生多大變化?對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領軍,中國重汽、天津港和主線科技三方的技術專家也從應用需求的角度給出答案!

  硬核一:從1台到25台 是由點到面的技術突破

  熟悉國內商用車無人駕駛技術的都知道,這並不是中國重汽、天津港、主線科技三方第一次集體亮相。早在2018年4月12日時,三方就曾攜手打造出全球首台無人駕駛電動卡車,並且在天津港開啟試運營。

三方攜手打造的全球首台無人駕駛電動卡車  

時隔不到兩年,從當初的全球首台試運營到如今的全球首次25台批量商業化運營,三方共同攻克了無人駕駛技術在港口水平運輸應用的眾多難題,為行業呈現出「中國創造」的實力。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接受採訪中所言:當前無人駕駛行業的泡沫正逐漸消退,大家進入了一個理性發展階段,今天取得這樣的成績,足以證明,我們團隊的進步一天都沒有停止。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大多數人眼裡,無人駕駛技術還很「神秘」,而1台無人駕駛卡車和25台無人駕駛卡車無非就是數量上的變化,但對於技術人員而言:從1台到25台,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是成指數級增加的。

三方需要共同克服許多難題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科工部副總經理楊榮指出:在空間相對侷促的港口碼頭與人工駕駛混用作業,本就對無人駕駛的實施難度非常大。1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運營時,只相當於1個點,大家都比較「照顧」,需要處理的信息也相對較少,而當25台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同時大規模作業時,則相當於鋪成了一個面,海量的信息需要實時處理。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科工部副總經理楊榮

」選擇清一色的中國重汽豪沃TX電動牽引車,是看中中國重汽60餘年深厚的造車底蘊和先進設計理念,不管是一直在用的傳統港口牽引車還是當前量身打造的無人駕駛底盤,重汽產品始終精益求精,技術實力領先,特別是專門為港口量身打造的無人駕駛底盤,融入了人工智慧、車聯網、雲計算、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創新技術,有效確保了無人駕駛電動集卡真正能夠規模化應用。」楊榮副總經理表示到。

  硬核二:PK「AGV」 更經濟,PK傳統人力,更高效

  在演示現場,記者發現25台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從外觀來看,除了搶眼的電池模塊和搭載的多個雷達、天線之外,與普通貨櫃卡車並沒有太大區別,那麼它實際運營表現到底怎麼樣呢?對於國內眾多亟需自動化改造的貨櫃碼頭又具有哪些參考價值呢?

外觀與普通集卡大同小異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先生首先指出:現階段的自動化貨櫃碼頭水平運輸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採用自動導引車(AGV)加地面埋設磁釘方案,另一種則是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方案。

  相比AGV模式,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方案不需要對碼頭地面等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對港口地質條件也基本沒有要求,車輛可以自動智能駕駛出入碼頭和堆場,直接將貨櫃送至指定位置,不僅縮短了運輸環節,同時價格也相對更經濟。

中國重汽集團汽車研究總院智能駕駛研究部田磊部長

  同時據中國重汽集團汽車研究總院智能駕駛研究部田磊部長介紹到:當前技術條件下,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可以實現35km/h的運輸速度,相比AGV最高的20km/h 運輸速度,效率更高。整車滿載行駛可達120公里,並且充電時間小於1小時,而且在後期使用方面,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卡車配件購買方便、服務及時,修理保養與傳統貨櫃卡車沒有太大差別,日常維護費用也相對較低。

主線科技CEO張天雷

  而對比常見的人工作業,主線科技CEO張天雷則表示到:雖然目前無人駕駛電動卡車的峰值效率還沒有人工操作高,但它是可以24小時全天候生產作業的,平均生產效率表現更優,且又安全可靠。

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平均生產效率更優

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可以不知疲倦的工作,這得益於車上安裝的北斗定位系統和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設備,同時輔以自主研發的多項人工智慧技術,可保證在夜間、大霧、雨雪等天氣和現場人員、車輛、作業設備交叉作業的複雜情況下,保持良好作業狀態,更高效。

  硬核三:區域物流和高速物流都要行業領先

  25台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完成整船作業,可謂是真正的夢想與現實同步!在記者興奮的將所見所聞發到朋友圈時,很多卡友都留言關心到,這「硬核」技術何時能應用到高速公路,服務於幹線物流。

港口場景相對封閉

  田磊部長也介紹到:產品唯有與場景適配,才能真正實現技術解放生產力。中國重汽智能駕駛卡車產品聚焦區域物流和高速物流兩大應用領域,港口屬於區域物流,環境相對簡單,可以率先達到L4級別無人駕駛表現,但對於高速物流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重汽團隊

而在中國重汽集團2020年商務大會上,重汽也結合需求推出了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第二代智能駕駛平台重卡。這是中國重汽在第一代智能駕駛技術的基礎上,全新研發的第二代智能駕駛技術平台,集成了車道偏離預警、前撞預警、自動緊急制動、停走式自適應巡航及車道保持輔助等高級駕駛輔助功能,車輛可以自動加速、自動剎車和自動轉向,實現了全車速範圍、固定車道內的L2+級自動駕駛功能,同樣屬於行業領先地位。

  技術突破,成本更低,行業領先,這是中國重汽智能駕駛技術帶給記者的三大「硬核」感受。作為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的搖籃,面對變化的時代需求,中國重汽精準把脈需求,領先布局,自然收穫也更多,這也我們更加期待重汽智能化產品在更多應用場景的亮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3u2xG8B3uTiws8Kkj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