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500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 的機遇與挑戰

2019-08-05     一帶一路報道

文 / 貴州大學東協研究院講師 王九龍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海外華僑華人的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也需要海外華僑華人的幫助與合作。「一帶一路」建設中,華僑華人可以在經濟合作、基礎設施建設、中文教育、中華文化傳播方面大有作為。

2017年11月7日,海外僑胞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合作交流會在廣州舉行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是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大國和平崛起之路中提出的最為重要的構想,必將會對我國當前與未來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一帶一路」建設是新時代我國新的開放之路,是中國從區域性大國走向全球性大國過程中的重要部署。海外華僑華人對我國40年的改革開放做出過重要的貢獻,是我國可以利用的重要海外資源。「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海外華僑華人如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這也是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所要考慮的議題。本文將從機遇與挑戰兩個角度分析「一帶一路」建設與海外華僑華人的關係,重點分析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海外華僑華人可能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一、「一帶一路」建設與海外華僑華人

對於中國大部分省份的居民來講,海外華僑華人可能是陌生的,因為他們很少接觸海外華僑華人這一群體。但是對於我國東南沿海,尤其是廣東、福建、浙江、海南等省份,海外華僑、華人、僑眷、歸僑對他們而言是熟悉的,因為這些省份有著濃濃的「僑味」,他們也是我國著名的僑鄉聚集地。

「2017『一帶一路』華商峰會暨海外僑胞故鄉行」活動在成都舉行

據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統計,當前我國海外華僑華人總數在5000萬至6000萬之間,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大約有4000萬,占據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的2/3。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非洲、西歐區域,是海外華人的傳統聚居地。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東北亞、南亞、西亞、北非、中東歐這些非傳統華僑華人聚居地區,必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參與進來。

除人口眾多之外,海外華僑華人還擁有雄厚的資本。根據國務院僑辦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海外華商總資本達到5萬億美元。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華商資本豐厚,占據海外華商總資本的2/3以上。以浙籍僑胞為例,僅是浙籍僑胞就擁有7000億美元的資產。如果將其看作一個資產實體,比作一個國家的話,在全球資產排名中可以排到第15位。東南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在東南亞地區,華商擁有的資本達到1.5萬億美元,實力超群。世界華商500 強中約1/3 在東協國家。在東南亞證券交易市場上市企業中,華人公司約占70%。華商經濟對所在國的經濟有著重要影響。

除此以外,海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各類華僑華人社團逾2.5萬個,全球華文學校近兩萬所,數百萬學生在校接受華文教育,海外華文學校教師達數十萬。由此皆可表明,海外華僑華人是一個擁有雄厚實力的團體。

海外華僑華人如何與「一帶一路」建設形成對接,對此研究議題,眾多學者已經形成了共識,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合作

經濟領域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最為重要的部分,而由於海外華僑華人在經濟領域的重要地位,經濟合作必然成為「一帶一路」與海外華僑華人最重要的對接點。福建社科院的李鴻階教授認為,海外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可以在深化產業合作、促進經貿合作、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海洋經濟合作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2017年11月15日,陝西省海外僑務工作聯絡點落戶加拿大

(二)基礎設施建設

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暨南大學王子昌教授認為「一帶一路」的核心是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參與沿線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中國企業「走出去」。而在中國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恰恰急需這樣的機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很大,並且海外華僑華人在這些地區和國家本身就擁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海外華僑華人可以抓住這一機遇,與中國企業做好對接,更好地參與所在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中文教育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中國專業人才隨著中國的資金流、貿易流、技術流、物流等流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地國家需要更多懂中文的人才。海外華僑華人在此領域可以發揮自己天然的優勢,通過擴大或者興辦中文教育,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語言人才,為構建民心相通提供支持。

2018年7月12日,廣西南寧市廣西華僑學校內,來自越南的華裔青少年正在學習篆刻

(四)中華文化傳播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布著不同的文明,「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讓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連接上更為緊密,也是不同文明之間的接觸、碰撞、溝通與融合的平台。不同文明的承載者相遇,難免會遇到亨廷頓所說的「文明的衝突」。海外華僑華人作為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在與當地居民接觸過程中,可以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播者和解釋者,消除其他文明承載者對中華文明的疑慮和擔憂。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能夠為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發展提供眾多機遇,中國也可以受益於海外華僑華人為「一帶一路」倡議所做的貢獻和努力。但是我們對此問題也不能過於樂觀,必須要了解其中潛藏的危機和挑戰,以更合理地規劃我們的行動,預防危機的發生。在處理「一帶一路」與華僑華人關係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區分對待華僑與華人

在中國當前的主流話語中,我們總是習慣於將華僑華人連接在一起,包括本文在內(為了符合當下的語言習慣)。但是,這容易使我們忽略華僑與華人的區別。華僑是居住在海外並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公民,華人是具有中國血統但不具備中國國籍的華裔。

海外僑界與天津文化交流聯誼活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宏教授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之下,要充分認識並尊重華僑華人的政治、文化和社會差異性。華僑是中國公民,政治上認同中國;海外華人國籍屬居住國,與中國的聯繫更多在文化和經濟領域。因此在一些政策制定或者實施過程中要有所注意,更好地有利於大多數人的利益。

(二)注意平衡華僑華人利益與當地人利益

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由於華僑華人這一「親族」本身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親密關係,因此很多學者都提倡海外華僑華人一定要利用好這一機遇發展自己。事實上,「一帶一路」在他國實施時,我們還應當關注當地居民的利益,必須注意平衡華僑華人利益與當地人利益,讓雙方都受惠,不能偏頗一方。「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合作、發展和共享之路,因此要讓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民都能夠享受到「一帶一路」的紅利。

2018年「海外華僑華人玉林懇親大會」開幕式

(三)注意保護海外僑胞的安全

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非洲、中亞、西亞等部分區域,由於政局混亂、恐怖主義、社會犯罪等因素,僑胞們不時遭受生命財產威脅。根據中國社科院吳遠仁的研究,社會犯罪、政治矛盾和民族排斥成為危害我國海外同胞的三大主要事由,這三種事由在全球危害我國海外同胞的事件中合計達43.4%。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必須做好僑務保護和領事保護工作,保障海外僑胞的人身財產安全。

三、結語

「一帶一路」建設與海外華僑華人有很多連接點,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也寄望他們抓住機遇,得到一個新的、更好的發展。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向雯

審核:彭納

主編:鄧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xNpYmwBUcHTFCnfNY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