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丹:同舟共濟,向陽而生

2020-07-14     當代公益

原標題:陳一丹:同舟共濟,向陽而生

7月14日,2020年網際網路公益峰會召開。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峰會主席、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發表主旨演講,回顧了公益慈善組織對疫情防控的付出和支持,也向在「戰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致以敬意。他表示,網際網路公益已將億萬人的點滴善意匯聚成了愛心洪流,未來期待廣大公益夥伴能更好運用眾多網際網路公益平台的特有優勢,發揮各家所長,堅定人心深處的善意,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向陽而生!

各位親愛的公益夥伴們,

大家好!

2020年的網際網路公益峰會,可以說是最為特殊的一屆。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無法像往年一樣,去到同一個地點,面對面的交流分享。基於這個特殊情況,我們峰會組委會決定,今年的網際網路公益峰會完全搬到網際網路上舉行。在這裡,我首先向熱心參與此次峰會的夥伴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

2020年,對我們的公益同仁們,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之下,各家慈善組織和公益機構迅速行動起來。從一線抗擊疫情最亟需的口罩、酒精、防護服等醫療用品,到保障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糧食、蔬菜及農副食品,從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武漢等省市,到海外陸續爆發的義大利、日本、英國、美國、巴西、衣索比亞等各大洲國家,公益夥伴們的身影出現在危險的地方,帶去溫暖的扶助。

我們看到,從疫情爆發的最初階段,公益慈善事業便成為抗擊疫情戰鬥中的一支生力軍。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的首期3億元「疫情防控基金」,在1月24日疫情剛爆發時便第一時間緊急設立,投入到對緊缺物資的採購和運輸中,幫助解決抗疫前線的燃眉之急。

在此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這筆基金支持了將近400萬個口罩、27萬套防護服、6萬多份檢測試劑盒以及40多萬雙防護手套、將近10萬個防護面屏等醫用物資運抵前線,並完成發放。在這些數字背後,眾多與病毒正面交鋒的醫護人員得以受到應有的保護,眾多被病毒陰霾籠罩的百姓得以儘早獲得檢測,眾多公益夥伴為此投入巨大心血,又因此獲得巨大寬慰。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很快把國內「戰疫基金」提升。在這個高度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公益與人道主義精神應成為跨越國界和民族的力量源泉。抗疫已不是一地或一國之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們也向世界各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與支持,設立的全球戰疫基金,已幫助2500多萬件醫療抗疫物資送達全球35個國家,運輸距離累計達45萬公里。

本次總計騰訊成立15億人民幣的「戰疫基金」和1億美元的「全球戰疫基金」,由騰訊公司和騰訊基金會聯合推動,騰訊公司的管理層和各部門同事都有深入主導和參與,運用了企業自身能力調動資源,調動企業在不同國家的分支機構,也聯合了其他企業合作夥伴和公益夥伴,產生更廣泛、更有效的協同能力。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拼的不僅是守護生命的速度,更是持續援助海內外的耐力。用一些公益同仁的話說,叫做「沒有中場休息」;我們內部同事也有個類似的說法,叫「打滿全場」。隨著戰疫形勢的不斷變化,我們也不斷把「戰疫」戰線深入和擴展,從醫院到社區,從國內到國際。

同時,我們也看到,這次疫情來勢之兇猛,波及之廣泛,令眾多公益機構和行業夥伴經歷了一場大考。一方面,在網際網路公益近些年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民眾的公益意識和理念更加普遍深入,公益行為更加便捷主動;另一方面,對公益機構的專業性期望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抗擊疫情等救災救難的特殊時期,人們希望「出一份力」的迫切心理,往往轉化為對公益機構更高的道德要求、能力要求和檢查標準。同時,網際網路有放大個人情緒和意見的特點,也使一些個案引發蝴蝶效應,會觸發整個網際網路公益界同時感受壓力和反思。可以說在本次疫情中,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在承載期望和承擔壓力中成長和進步。

「戰疫」過程中,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防疫人員、公務人員、部隊官兵和公安幹警值得我們致敬。我們還看到了廣大的社會志願者,他們深入社區服務各地,對整體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支持作用。我們與民政部聯合發起了專門針對全國廣大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湖北省養老機構工作者的關愛保障行動。社會志願者也是身在一線,以切身行動傳遞公益愛心與善意的使者,在這裡向他們表示敬意。

令我個人深受感動的是,在這個特殊時期,無論是平台還是慈善組織、公益機構,都沒有因為個別事件的輿論壓力而退縮。公益初心不變,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的公益夥伴們依然義無反顧,砥礪前行,並在網際網路等技術的助力下加快自我進化,不斷提高項目的透明度和執行效率,建立並鞏固與施益方和受益方的信任連接。

在騰訊公益平台上,我們第一時間設立了「馳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專題,以「守護善的力量」為名,為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提供技術保障。截至6月11日,累計1281萬人次在騰訊公益平台上為馳援戰疫捐贈善款,共計超過6.06億元。

同時,80多家慈善組織在平台上啟動執行工作,為湖北以及全國十多個省份的醫院和社區發放醫療和防疫物資,並通過「戰疫天使守護計劃」為各省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關愛金和保障金。一些慈善組織還根據自己的幫扶範圍,為特定弱勢群體,比如兒童、老人、殘疾人、環衛工人、一線防疫工作者等送去了防護物資,幫助他們平安度過疫情。還有一些慈善組織,組織當地積極協助一線防疫工作,包括進行社區消殺、宣傳防疫知識、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進行體溫檢測等等。

正是這些公益同仁的守望相助,彌補了疫情下社會資源難以快速精準分配而造成的防疫鴻溝;正是大家的攜手同行,讓每一位公益夥伴在跌宕起伏的浪濤中,給予彼此力量和鼓舞。這幾個月來,我們收到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感謝,法國的巴黎聖日耳曼俱樂部還在社交網站上引用了一句中國古語來表達感謝: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我相信我們的公益同仁們也都收到了不少類似的反饋。它讓我們更加堅信,公益溫暖人心的善意可以跨越地域、國家、種族,去激發每一個人的善念,讓愛心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我想,這次國內國際的共同「戰疫」,正是今天網際網路公益峰會主題中,前四個字「同舟共濟」在疫情期間的意義;駛過狂風巨浪,我們終將看到更美的風景,這正是主題中後四個字「向陽而生」在後疫情時代的展望。

後疫情時代,社會復產復工,學校複課復學,人們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同時也繼續保持謹慎應對。我們也看到,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的調整,網際網路新技術爆發出的巨大潛力,都讓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同樣也給每一個網際網路公益平台和機構帶來新的思考,推動新的進步。疫情之下,很多人因情緒驅使產生感性的公益行為,而我們有機會通過平台與機構的能力,繼續喚起他們的善意,並把一次性的感性行為轉化為理性的思考和持久的習慣,這不僅是為網際網路公益行業,更是為整個國家和社會沉澱下一筆寶貴的公益財富。對每一個公益從業者而言,堅信人心深處的善意,用心喚醒心,用愛溫暖愛,是我們前方永遠的陽光。

2020年,中國有穩定發展的需要,也有宏偉事業的藍圖,期待著網際網路和公益慈善的力量去共同描繪。如何通過平台與機構的聯動力量,以網際網路公益的特有優勢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後脫貧時代的鄉村振興,這些課題和探索都對整個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與此同時,數字時代的變革也在進一步深化,新基建國家戰略的提出讓產業網際網路進入快車道。公益慈善事業如何與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結合?平台與機構能否利用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方式提升項目運營效率與可信度?5G技術落地對人們獲取信息方式和習慣的改變,又會給人們與公益項目的連接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本次網際網路公益峰會,我們迫切地希望聽到各位參與者的真知灼見。我相信大家的真誠交流,會給我們這個公益行業,給中國網際網路公益事業注入新的思考、新的動力、新的發展。

每一次挑戰,都是我們提升能力的機遇;每一份監督,都是促進工作改善的動力。中國的網際網路公益發展,就是在一次次挑戰和機遇中不斷歷練,不斷疊代,通過技術應用、信任構建和文化沉澱,與社會發展和趨勢潮流貼近融合,形成中國網際網路公益的特色和力量。

在今日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已經將億萬人的點滴善意匯成愛心的洪流。讓我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向陽而生。

微信重大更新!

微信公眾號推送時間線打亂,請小夥伴動動小手,加上星標,精彩內容會優先推送給你哦!

徐永光:守住底線比機構做大更加重要!

點個贊,點亮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hU0T3MBnkjnB-0z0y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