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8|跑過沙8,發現美---浙大沙8感悟

2019-07-29     亞沙賽媒體平台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

風吹起了從前,從前初識這世間,萬般流連

看著天邊似在眼前,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吳青峰《起風了》

前言

自2014年開始,我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所以混跡於各類跑團,其中,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浙江戈友會,每次參加西湖戈友接力挑戰賽,都能感受到戈友間有種特殊的戰友情,深切體現著「走過茫茫戈壁,都是兄弟姐妹」的真諦。自此,使我對於戈壁挑戰賽有些嚮往。2018年初,考入浙大MBA時,有人建議去參加亞沙賽,當時我回絕了,主要是因為對這賽事不了解。直到有一天,大明傑的徵召令來了,想著既然在浙大,總得為浙大代表隊做點貢獻,所以聽從了厚朴營兄弟建議:先亞沙後戈壁。

從2018年10月加入沙8訓練的微信群開始,堅持打卡,參加了二選,直到2019年4月中旬得知,終於可以代表浙大出發了。

出征

4月27日,出征的日子。凌晨3點半,沙友前輩鐵馬、DK和邊叔叔,一路送我去機場,在機場,見到了其他更多的沙友:大明傑、秋香女神、查師兄等等,我們24位隊員明白,這是沙友們給我們的最好禮遇,希望我們不辜負,超越自己,順利完成沙八,拿回「沙鷗」。

6點30分,飛機直飛銀川,落地後,明顯感覺空氣的乾燥,一早吃進去的小麵包,早已在三個多小時的航程中消化殆盡,肚子餓得咕咕叫,正準備去買點吃的,突然沙八一姐和盈盈同學直接跳出來,要去機場KFC幫大家買漢堡,正中下懷,感激不已。

稍微等待後,登上組委會的大巴車,直奔阿拉善,車程2.5小時,一路看過去,除了一些明顯內蒙符號的建築外,沿途是一片片光禿禿的荒山,這些山就是北方空氣乾燥的主要原因之一。

蒼天般的阿拉善,放空你的心靈。一行人抵達阿拉善大酒店已是下午2點,沒有開始放空心靈,倒先是放空了胃。肚子又餓了。

歡迎晚宴,見到了好多友校的隊伍,各隊的參賽口號振聾發聵,沙8近在眼前。

賽程

4月28日早上5點30分起床,再次檢查好裝備,早餐,大廳集合,出發。

大巴發車後30分鐘,手機就徹底沒有信號了,終於可以擺脫手機了,哈哈,期待接下來的比賽。

「浙大沙8,平沙萬里!加油!加油!加油!」,我們浙大的口號平凡,樸實,但在點將台上的氣勢如虹。

我們就這樣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剛踏入沙漠的2公里,有些不適應,心律上來較快,這都是因為沒有參加清明沙灘拉練留下的遺憾,所以放緩節奏500米,平復下。因為我的任務是帶著裘老師一起完賽,所以整體還是徒步為主。只是偶爾要看下路線。相對來說比較佛系。小委和慶濤,實力都不俗,一直在我們前面。在過了CP1點500米左右的時候,我上了個廁所,結果小步快跑追了500米,一直沒有發現裘老師,緊張,先用對講機呼叫,沒回應,然後跑到沙脊線呼叫,邊走邊看,每個沙峰都會多停留10分鐘,這樣步行到了CP2,也還沒有發現,然後繼續小步快走,在穿越一個沙地荊棘地帶時,聽到對講機回應「我是裘婷,我剛已過CP3」,哇,猛地一驚,趕緊加快腳步跑起來,等趕到CP3,知道裘老師在我前面1.5公里左右位置,但前面有2條路,暫不清楚她在哪條,在CP3簡單補水後,繼續向前跑,路上看到了慶濤,於是停下來,一起步行,直到CP4,抓起2塊西瓜,繼續趕路,在離第一天終點2.5公里的位置,看到了奇榮和麗芳,奇榮真是個好小伙,上坡時拉著麗芳,或者幫她抬著背包,互助精神的最佳體現。為了追上裘老師,我先趕上去,直到終點,才追上了裘老師。

第一天比賽,整體下來,除了「丟了」裘老師,其餘基本還可以,感覺自己已經適應了沙地,可以跑起來。賽程時,經常可以看到有三條路線:一條是很靠近引導旗幟,所以走得都是沙脊,起伏最大,爬坡最累;一條是沿著引導旗下面的沙谷走的,也有起伏,難度適中;一條是沿著更遠處沙丘的切線,雖然路程延長了,但可以跑起來,如果一直能堅持跑的話,這條路在速度上是最快的。誠如漫漫人生路,也有好多選擇,不同的選擇會決定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且人生從來不能回頭,既然選擇了,就勇敢的走下去,即使道路並不平坦,也要堅定你當初的選擇,提高效率,活出精彩。

4月29日,凌晨5點起床,整理帳篷。

早餐是稀飯湯,榨菜和小麵包。簡單熱身後,出發拱門處排隊。7點準時出發。

第二天是32公里,距離比第一天還長,所以大家前半程都按照隊長指示壓著速度前行。

裘老師是參加過沙7的,所以她很清楚自己的比賽節奏,跟著隊員後面踩著腳印,一步一步踩得比較踏實,然後在下坡加快些速度,第二天,裘老師、慶濤和我一路一起。每個CP點補水,路段上鹽丸和能量膠交替補給,感覺第二天的賽程整體下來比第一天還順利,路程雖長,但坡度還可以,好像沒有遇到什麼大的上坡,所以,我當時認為第二天我們A隊的成績應該比第一天還好。

第二天的賽程是本次比賽中最長的,所以一路可以看到很多友校隊友間的幫扶,以及可以聽到一些對講機里歇斯底里的激勵口號。這讓我想起人生路,雖然也會有很多鼓勵或者是支持協助,但更多的路是要靠自己走的,所以也更加明白賽前那句忠告:沙8賽場,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團隊最大的貢獻。

4月30日,氣溫比前一天更低,凌晨3點多就被凍醒了,為了體能,還是躺著閉目養神一小時,4點半起床,整理帳篷,收拾,7點出發。

最後一天,所有隊員都是鉚足了勁,所以出發時明顯整個隊伍行進速度有很大提升,即使剛開始就有幾個連續的坡。所以,旁邊對講機里傳遞來的聲音,更多的是:「快,跑起來!」、「旁邊那條路,比較平緩些,可以跑,後面的人從那邊走!」。裘老師、小委、慶濤和我,基本就在一起走,路上還遇到了奇榮和麗芳。最後賽段,裘老師、小委、麗芳和我,四人還攜手一起衝刺。

最後,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我們AB隊一起在終點等待賽程三天裡一直為我們服務的C隊小夥伴,擁抱、熱淚,浙大代表隊也如願獲得了團隊賽事最高榮譽沙鷗獎。

5月1日,凌晨抵達蕭山機場,沙友們準備好了鮮花、照片迎接我們,亞沙文化傳承一如既往,感謝!

體會

趙老師說,走進沙漠時,感受到渺小,因為對於茫茫沙漠,人類是如此的渺小,該如何征服?走出沙漠時,感受到偉大,3天70公里,我們沒有屈服,我們完成了挑戰,每個人都是最棒的!誠然,對於那些體力透支已達極限,還在不斷挑戰的隊員,他們已不是在用身體在行走,而是在用自身的意志力。那股子勁兒在茫茫大漠間顯得尤為耀眼,這是渺小的人類在無情的天地間生生不息的力量,那種前進的意志力、向上的生命力,穿越幾百萬年,在我們的血液里流淌。記得沙8一姐說過的「把驕傲留心裡,把遺憾留沙漠。」他們責任在肩,使命使然,讓人尊敬。但對於我,沒有驕傲,所以只是把遺憾留在沙漠了。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在沙漠奔跑一次,放飛自我的奔跑!

記得謝院長在沙8誓師大會上提到梁漱溟的話「人的一生一直在處理三種關係: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己內心的關係」,從而實現的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就是這三種關係均衡之願景。最終目的是達己。亞沙賽的長距離徒步中,讓我能更多的與自己對話,讓我有機會與一群努力奮進、永不言棄的勇者同行;讓我有勇氣面對殘酷的自然、挑戰身體的極限、認清真實的自我,在堅持到底之後,見識到自己的初心,也算是達己的一種方式。同時,也認識到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沒有不勞而獲,無論做什麼,都得一直努力,一直前行,堅持自己的夢想!永不放棄,下一秒就會有希望。儘管亞沙賽已完成,但是對自我的挑戰和突破還在繼續!

沙8結束了,但那些大漠風景、歡笑時刻以及賽程中隊友們奮力拚搏的場景一直歷歷在目。感謝糖糖隊長、佳好佳組合、榮芳組合、曉凱組合、裘老師、沙8一姐、三瘋哥、德哥、漢哥、跑得最快的邦偉、史上最強攝影師老趙和蔣老師,在終點等我們的各位C隊小夥伴,以及在機場接送我們的各位沙師兄和沙師姐們,謝謝各位,讓我經歷一次大漠的洗禮。

亞沙一次,沙友一生。

浙大 周亞科

2019年5月10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eAnQWwB8g2yegND_V5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