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城區湖景小學(濰城區南關街辦中心小學)教師花春英,1985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教育工作34年。
1994年之前,由於村辦小學條件艱苦,教師嚴重不足,她承擔了全科教學兼班主任工作。
1996年至2014年,除小學數學教學、班主任工作外,她還兼任了學校大隊輔導員一職。
2014年至今,花春英從事小學音樂教學,以及南關小學幼兒園的管理工作。
退休在即,回顧自己的教育生涯,花老師有許多感慨。
她說,不管是教學還是管理,不管是在什麼崗位,自己用親身的經歷,見證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三十多年的教育之路,讓自己收穫了最多的人生體驗,讓自己平凡的生命變得更加豐盈。
注重體驗,把教學融入生活
新一輪課程的改革與實施,給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花春英雖然教了幾十年數學課,但思想卻不僵化,能夠與時俱進,積極投身於教改之中。
她認為,生活是課程與教學的源泉,離開生活,學生談不上完全的學習。為此,她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互動合作和實際操作能力。
比如學習完乘、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係一節,她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在家長的帶領下到超市或商店購一次物,計算所需花費。就這樣,從參觀超市、了解價格,到搜集數據、計算總價,再到交流體會,學生不僅更好地體會了所學數量關係的應用,而且分析比較、自主探究、溝通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再例如,教學「年 月 日」時,課前,花老師先讓學生搜集近幾年的年曆卡及有關「年、月、日」的小知識,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研究的方式,學習相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老師的她,只起一個輔助的指導作用。而留給了學生足夠大的思維空間和足夠多的創新學習機會。
不僅如此,作為一名老教師,花春英還積極投身實驗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中。她的動手創造能力受到大家的一致稱讚。比如在教六年級自然課時,她發現,利用三球儀給學生演示月相形成情況,並不理想。於是她主動利用課餘時間查找資料,並在同事的幫助下,用廢邊角料製作了一個「月相形成演示儀」。這個儀器和後來製作的「聲音記錄比較儀」分別獲得濰坊市創新自製教具評選二等獎和區二等獎。2003年6月,她撰寫的信息技術教育論文《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教學》獲得區二等獎。
2000年1月,花春英獲得區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大賽二等獎;2004年6月,她指導的學生王夢嬌參加濰坊市第三屆小學生探索與應用能力競賽獲得一等獎;2004年11月教研室組織的全區四年級各科抽測成績公布後,花老師任教的四年級數學成績,居全區之首;2010年10月,濰城區教研室組織的全區六年級語數英抽測中,花老師任教的數學取得了鄉鎮街辦第二名的好成績。而她個人,也先後被評為街辦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優秀教育工作者、濰城區優秀教師等。2012年9月,被中共濰城區委、濰城區人民政府授予「濰城區優秀教師」稱號。
這些榮譽,都是對其教學成果的最好詮釋。
真情陪伴,讓學生陽光成長
作為一名班主任,花春英深知,這一崗位擔負著引導學生成長與進步的重任。
所以,她十分注重新接班級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學習後進生和家庭情況不好的學生。陪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解除他們思想上的包袱,使他們在新的環境中樹立信心,鼓足勇氣,積極上進。
有一位叫馬潔的學生在給花老師的信中寫道:老師,自從我第一天來到這個學校,我就覺得您是一位和藹可親的教師。就像自己的母親一樣關心我、幫助我,使我的成績越來越好……我覺得您是這個學校里最棒的一位老師了。您在我的心目中永遠都是最優秀的教師。
有個姓徐的男生,母親過世,全家靠父親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粗心的父親忙於生計根本顧不上他。那年「五一」節過後,他穿在身上的還是棉褲和毛衣。常常熱得出汗,再加上不勤洗澡,身上常常散發出怪味。於是,同學不願和他交往。
發現了這一問題後,花老師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把小徐領回家,幫他把頭臉脖子清洗乾淨,又把兒子的衣服給他換上,讓他清清爽爽地去上學。
花老師還利用班會時間,鼓勵同學們從多方面關心、幫助小徐。從一支原子筆,到一個作業本,同學們的友情,讓小徐變得越來越陽光、開朗。
花老師說,在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這樣的事很多,也很小,甚至不值得一提,但自己卻從中感受到教育的價值,以及愛心的力量,從而讓自己的職業理想更加篤定。
身兼多職,將工作做到極致
2014年之前,花春英還擔任著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工作。現在,擔任湖景小學音樂教學,南關小學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不管什麼工作,她都時刻要求自己,做到極致。
在她的帶領下,從2000年起,學校大隊委員會就開始開展隊員「一日良好行為活動」,每個中隊委員會選定一名優秀隊員,共同組成學校檢查小組,在值日隊長的帶領下,隨時對個人品行、班級衛生等方面巡查,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小隊,限期改正。這一活動已經成為學校的品牌活動。
每年藝術節、科技節時期,花春英組織指導的學生社團都會分擔起街辦中心小學的比賽任務,她和同學們一起查閱資料,組織工具,製作,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並頻頻在比賽中獲獎……
2002年10月,花春英被授予「濰城區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稱號, 2007年8月、2011年8月,她兩次被授予「濰城區優秀少先隊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9年3月,花春英負責管理的南關小學幼兒園被評為區級規範化幼兒園。
感恩家庭,對老人仍懷愧疚
談到家庭,花春英說,作為兒女,她是不稱職的。這些年,自己欠家人太多太多。
每天早早到校,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校里,家裡只剩婆婆一人料理家務。有時候婆婆身體不太舒服,她顧不上,全靠丈夫一人照料。
有一年,暑假的一天,婆婆感到腿部疼痛難忍,要去醫院檢查治療。當時花春英正在學校指導學生即將參賽的獨舞《水中花》和小合唱《七色光》。參加訓練的學生,一大早就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學校等著,自己不能扔下他們。可是婆婆呢?老人知道她忙,囑咐她說:「我有他爸爸帶著去醫院看腿病,你快忙吧,別讓孩子們等著你……」
那一年,花春英指導的獨舞在全區藝術節展演中拿了一等獎。而她的家,也在「家庭美德教育」活動中被區委宣傳部、區婦聯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稱號。
花春英說,在教育這片熱土上,自己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做。雖然再過三個月,自己就要離開為之奮鬥了三十多年的講台,離開朝夕相處的領導和同事,還有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但自己將一如既往地把工作做好,善始善終完成各項工作,站好最後一班崗,為一生的教育工作划上圓滿的句號!(來源:《濰坊教育》雜誌 通訊員 李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