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李榮浩最近攤上事兒了。
在《中國好聲音》中,李榮浩為學員準備了一首歌曲《你的酒館為我打了烊》,遭到網友炮轟,被罵上熱搜。
「李榮浩怎麼能選這樣的歌曲,簡直是太Low了!」
「網絡歌曲也算音樂嗎?你對音樂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這一次,李榮浩沒有選擇沉默,而是發了微博予以反擊:
在這段話里,李榮浩詳細列出來八點反駁那些說他沒品味的網友,這裡面其實有個很讓我認可的觀點在於——
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標準,每個人的主觀評判標準不一,誰都不要自作聰明,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要知道,有時候別人不搭理你,不是因為他們怕你,而是懶得浪費時間和你理論。
不要把別人的不計較,當成你自己的理所當然。
一、
現實中,你是否遇到過「槓精」?
只要外在的人和事不如己意,從來不去積極或者具有建設性地進行溝通,而是對人和事進行否定和批評,甚至於惡意攻擊或詆毀。
這樣的人,他們腦海中自有一套邏輯,別人休想撼動。
王蒙的文章里曾經描述過這類人。
醫生說:「請坐。」
病人說:「為什麼要坐呢?你是在剝奪我不坐的權利嗎?」
醫生無可奈何,倒了杯水說:「請喝水吧。」
病人說:「並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裡摻上氰化鉀,這水就絕對不能喝。」
醫生說:「我這裡並沒有放毒藥,放心吧!」
病人說:「誰說你放了毒藥呢?難道我誣告你放了毒藥?難道檢察院起訴書上說你放了毒藥?我沒說你放毒藥,而你說我說你放了毒藥,你這才是放了比毒藥還毒的毒藥!」
......
在文章中,王蒙提及到了一個概念,叫做「語欲勝人」。
也就是說,這類人在說話的時候,總想勝過別人。
這種人心理的路徑依賴,就是需要把現實生活切碎成無數個碎片,在每個碎片中都要獲取局部戰爭的勝利,最後,變成了失敗的人生。
他們在每一個他發動的口頭戰役裡頭,都取得了他們認為的勝利;
有時候他們認為把別人給駁倒了,其實是別人不願意理他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完全喪失了,而這種人往往覺得自己溝通能力還特強。
——這就是人們口中的「槓精」。
二、
來訪者陳靜(化名)最近就很煩躁。
這不,陳靜在一家琴行上班,這家琴行除了銷售琴,還有相關的培訓課程。
這一天,陳靜所接待的一位家長在孩子上了一半的課程之後,說老師水平不行,吵吵嚷嚷要求全額退款,這對於剛工作不久的陳靜而言,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陳靜在我這裡購買的是一個總諮詢時長,在她遇到職業困惑的時候,可以隨時和我預約30分鐘以內的諮詢,便於解決突發性或者臨時性的職業問題。
陳靜很快和我取得了聯繫,約了一次簡短的諮詢。
陳靜告訴我,孩子培訓之前會簽署入學合同,家長也有簽字,合同上約定的很清楚,上課一周後只能退30%,可遇到這種家長,揚言合同不合理要訴訟,這讓陳靜很頭疼。
我給陳靜的建議如下:
首先要明確客戶的期待;
其次需要了解事實;
例如,為何客戶的孩子上了一半的課這才想起來退費,而不是在第一節課不滿意後就和琴行工作人員及時反饋?
最後要讓客戶認識到,TA的這種訴求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依然在試圖積極地為您解決問題。
在我們了解問題出在哪裡之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其他措施予以彌補。
陳靜恍然大悟,表示用我的方法試試看。
隔了兩天她找到了我,對我表示感謝,說是客戶果然有些問題沒有被關注到,後來按照我的思路成功解決了問題。
三、
我想起了自己當年在一家心理諮詢機構做志願者的經歷。
那個時候,一位姑娘交了錢預約了老師一個療程的諮詢,但在第一次諮詢結束後,她覺得老師沒有解決問題,要求老師退還諮詢費。
老師當時還告訴她,心理諮詢本來就是一個長程的過程,這才一次就選擇退出,站在專業的角度來看,並不利於心理問題的解決。
但姑娘就是不依不饒,和老師哭訴自己還是學生,生活多麼艱難之類......
最後老師沒有說什麼,讓我們扣除了這一次的諮詢費用,將剩餘款項退給了對方。
當時我們為老師鳴不平,但老師意味深長地說:
「這種事情我也遇到不是一次兩次了,有些人一方面希望解決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又不相信專業的幫助,不願意給自己一點機會和時間,她今天的問題有可能就此埋下,未來可能她會遇到一個更大的障礙,那個時候,可能幾個療程都無法治癒了。」
「做我們這一行,雖說我們有顆助人的心,但歸根結底還要在於求助者本身強烈的改變意願,你必須把手伸出去,相信專業的力量,否則,誰也幫不了你。」老師無奈地說。
我漸漸明白,原來,很多人自以為掙來了眼前的利益,殊不知,未來還有更多的隱患就此埋下。
而具備「槓精」特質的人,他們的小聰明往往會阻礙自己的未來。
1、「槓精」特質的人普遍頭腦聰明,只可惜這種聰明常常被用來抓住他人的言語漏洞上。
說個真實的案例。
諮詢者李榮(化名)是一家公司的項目經理,在做項目的時候,他遇到了傳說中的「槓精」。
不管李榮提出怎樣的方案,這位「槓精」總能單純地挑起事端,並且總是迴避重要問題,揪著細節對你大肆反駁,從來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勝心。
李榮對這位槓精束手無策,因為你跟槓精計較吧,最後收穫不了任何有用的方案或建議,純屬浪費時間;你不和他計較吧,他又打著討論項目的名義,對你的工作指手畫腳,妨礙工作。
2、「槓精」的關注點並不是解決問題,也不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幫你改進,而是喜歡用氣勢壓倒你,挑毛病讓你難堪。
我告訴李榮,針對這種「槓精」,最典型的招術就是「乾坤大挪移」。
槓精挑刺就是一種習慣,他們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自己並沒有多麼靠譜的想法。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些槓精給些實在的改進建議,問問他們有什麼好的想法。
四、
很多「槓精」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由於過分計較眼前得失,往往失去了潛在的機會。
曾經遇到一位超級鬱悶的諮詢者小強(化名),之前經常和同事小王「開槓」。
在小強看來,小王這個人做事總是不靠譜,想法特別多,總是不斷地變來變去,便有事沒事拿小王開槓,橫挑鼻子豎挑眼。
但另外一個同事小李就不這樣,他反倒是工作的銜接上儘可能多和小王溝通,摸清楚小王的思路。
並且事後小李和小強說,其實吧,小王這個人還是挺有想法的,只是有些想法不夠成熟,但這個人並非一無是處,還是不要盯著他身上的缺點,只要不影響正常工作,不妨多看看對方的優點。
然而小強則不以為然,認為小王這人成不了氣候,沒把小李的話放在心裡。
結果一年之後,小王就調到其他分公司了,小強對小李說:「怎麼樣?這樣的人啊,肯定在這裡呆不長的!」
三年後,當小王再次出現在他們面前,並且還是以主管身份出現的時候,小強徹底懵了。
原來啊,小強眼裡小王的多變和想法多,恰恰是直覺特質的體現,後來的小王去了公司戰略部,表現非常出色,一路升職加薪。
這是小強壓根沒有想到的。
小強很尷尬,後來小王成了領導之後,發現小強在工作崗位上沒有任何作為,漸漸把他給「邊緣化」了。
而他的同事小李之前和小王比較熟絡,現在對小王的領導風格更是適應很快,也深得主管器重。
我告訴小強,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誰都有青澀不成熟的一面,但是我們要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和事,與其到處挑刺發泄不滿,倒不如多看到對方的優點和進步,為自己結一個善緣。
所謂風水輪流轉,等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準這些「弱關係」就能助你一臂之力。
而這些是「槓精」們始終無法意識到的更高層面。
心理學上說,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對方,會造成一種雙方對抗的溝通氛圍;溝通的目的是建設性地解決衝突,而是當兩個人處於對抗狀態的時候,溝通就成了破壞性的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槓精」自以為自己溝通能力強,能夠輕易影響他人,殊不知,這恰恰是不懂得溝通或者溝通能力低下的表現,言語上的制高點往往都是以破壞關係為代價換來的。
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你也遇到了「槓精」體質的人,你可以選擇:
對於這種在言語上想要勝過的人,如果不違背原則,不妨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主張自己的態度。
就像李榮浩這樣。
再回過頭看李榮浩的回覆,做到了有禮有節、不卑不亢。
尤其最後那段話讓我擊節稱嘆,可謂「致槓精」的經典回覆:
「......你喜歡就好,不喜歡也沒什麼。誰都有不喜歡的東西,但你不喜歡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壞的,你喜歡的東西也不一定是好的。因為根本沒有一個實際的、具象的標準線去衡量,所以不要分好或者壞、高級或低級。你不喜歡吃臭豆腐,你也不用罵喜歡吃的low。 如果你會罵,那我錯了,對不起,是我的不對,我不該說這些。我的觀點是錯的,你是對的,請繼續保持。」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