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看?21部動漫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2021-04-13     日劇部屋

原標題:孩子不能看?21部動漫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跟進一個最近的國內熱門新聞。

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了一篇《動畫領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長安全消費調查報告》,該報道認為動畫片中時有涉及暴力和犯罪的陰暗元素,導致近七成兒童模仿。

這個報告不是亂來的,而是對上千名家長進行了調查,結果讓部屋君震驚——有8成家長呼籲嚴控當前國內播放的動畫片的尺度

能理解21世紀過去20年,還是會存在不少相當保守的家長,但超過80%這麼大比例的家長覺得當前播放的動畫片尺度太大,部屋君還是驚掉了下巴。(先聲明,以下內容不針對所有家長,僅針對這8成)

不用質疑,尺度太大也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具體點名哪些動漫有問題,包括日本的《名偵探柯南》、《迪迦奧特曼》(是的,奧特曼在國內家長的認知里是屬於動畫作品,以及所有奧特曼都是迪迦)。

還有國產的動畫《熊出沒》,以及歐美的《小豬佩奇》、《小馬寶莉》,幾乎無一倖免。

它們都被家長認為涉及陰暗、驚悚、懸疑等大尺度元素,對小孩有害,應該被管控。

被列出的這些動漫「並不冤枉」,該報告調查方進行了認真的一幀一幀、一秒一秒的扒。

還亮出了一系列數據加以佐證。

被點名的21部動畫片含1465處易被模仿危險點。其中,用語方面,存在687個問題點;劇情方面,存在176個問題點;場景方面,存在416個問題點;動作方面,存在128個問題點;其他與核心價值觀不符的引導暗示性元素方面,存在58個問題點。

還做出了不同尺度分類的統計表。

在暴力犯罪元素統計表中,《名偵探柯南》等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見血、肢解等血腥場面(柯南不能有犯罪?),《熊出沒》的光頭強總是拿著電鋸(伐木工不能拿電鋸?),《迪迦奧特曼》更是從根源埋下了暴力因子——奧特曼除了天天暴打小怪獸(怪獸不要打?)

以下是21部被點名動畫的完整名單

《熊出沒》和《小豬佩奇》被超過一半的家長選擇了有問題,這麼一對比,似乎《名偵探柯南》只有30%的家長選擇,是比較幸運的了。(當然,和現在《熊出沒》《小豬佩奇》更多小朋友看有關)

在選擇這些動漫的家長眼中,或許 柯南不能有犯罪劇情、奧特曼不能打怪獸。

當然,調查方也是有事實依據的,確實出現過一些兒童模仿動漫情節所釀成的慘劇的案例,諸如「烤羊案件」、「模仿熊出沒墜樓」等等,家長的擔心可以理解。

但是,全國的孩子數億,這些年反反覆復提到的案例也就這幾宗,不能因為小機率的個案而禁止所有,正如不能因為每年的幾起墜機事件,而全世界禁止飛機起飛。

希望各大家長,要對自己孩子的智商有信心,智商正常的低齡兒童是沒有那麼蠢的。

部屋君也找到了一份資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譜尼克在其著作《園丁與木匠》做了多個關於孩子模仿能力與選擇能力的實驗,得出結果:孩子的理解能力遠比我們想的全面且理性。

我們的孩子並不會比外國小孩差,憑什麼人家的孩子看了半個世紀的奧特曼也沒有長成痞子和流氓,而如今國內的小孩就得變成豆腐腦,非得用溫室來保存方才能夠不讓他們粉碎殆盡?

不過也很有意思,其實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大多數家長又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之驕子,拚命讓學習奧數、音樂等少數天賦型選手的技能。

按照當今家長(特指調查中的8成家長們,並非指所有家長)的思路,被奉為文學經典的四大名著,一本也不能留,中學也不能被列入考綱必讀的書。

《紅樓夢》有大量未成年早戀、《西遊記》迷信和血腥、《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有大量的暴力。

那就真的只能看科普類作品了,現在把孩子保護得這麼好,出社會了誰保護他們呢?

大家或許多少遇見過這種案例:考試能力很好的孩子,一些基本的為人處世和生活自理能力非常欠缺。

自家孩子做了不對的事,真的應該歸罪於動畫嗎?部屋君覺得罪魁禍首更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欠缺。

日劇《溫室里的加穗子》里對女兒過度保護的母親

這些家長耽誤自家孩子就算了,如此過度保護,要求全部動畫都整改,甚至禁止播出,更耽誤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

有一個比較鮮活的例子,10年前很火的國產動畫《虹貓藍兔七俠傳》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因為這部動漫被禁播了,原因是有家長提出,在動畫中,存在大量血腥廝殺場面,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到他的孩子。

如此雞蛋裡挑骨頭的做法,有幾部動畫能倖免?即使是本來尺度就很低的國產動畫,發展道路就被堵住了。

雖然經常看日本動漫的我們都知道,動畫片不是兒童專屬,但國內依舊有一個比較錯誤的大眾認知:動畫片就是給小朋友看的,因此一定要把控尺度,這又是阻礙國內動畫發展的認知。

部屋君更建議擔心自己孩子受到動畫污染的家長,家裡不要買電視好了。

柯南里有犯罪橋段,所以應該禁止?

事實上,並沒有看到過哪個罪犯是因為看了柯南而埋下了犯罪的根,倒不如換一個角度看待這部作品,柯南里的罪犯都沒有好下場,讓孩子們知道不能去犯罪,它妥妥的是一部防犯罪作品。

部屋君說說自己小時候看一些動漫所學到的東西:勇氣、誠實、愛心、團結、夢想、熱血、青春等等。

10年前還在感慨,我們小時候打開電視有《灌籃高手》、《足球小將》、《龍珠》、《美少女戰士》、《數碼寶貝》、《精靈寶可夢》《蠟筆小新》...即使國產動畫也不乏《葫蘆娃》、《西遊記》、《黑貓警長》這些亮眼之作。

新一代的孩子似乎只有《喜羊羊》、《熊出沒》,哪知道 如今《喜羊羊》、《熊出沒》都被說是問題動畫了,再下一代真不知道可以看什麼了。

甚至幾年前還想著,等到我們這一代長大做了家長,可能情況會更好,但似乎也很能,盲猜參與調查的上千名家長的孩子是在3~12歲之間,那這些家長大概是75年~90年出生的,應該小時候也看過不少日本動漫和特攝片奧特曼,然而他們也選擇不讓自己的孩子看。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充滿危險的也不只是動畫世界,孩子生下來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危險,過分的保護會不會物極必反?

又或者說他們本身就缺少對孩子的教育和保護、卻又害怕動畫「傷害」孩子。

他們對孩子放任不管、卻又把自己的過錯推給動畫,真的很悲哀。

雖然最開頭說的調查結果很讓人迷惑,但調查方也有一點值得夸一下。通過調查,他們還提出了制定動畫分級制度勢在必行,雖然這在全世界已經不新鮮了,但在我國屬於很先進的想法,不僅動畫,也呼籲電影推出分級制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ORRyHgBDlXMa8eqqH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