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檸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家王阿姨有天坐公車去親戚家做客。在公車上看到座位對面有位「爸爸」抱著個孩子,神情有點緊張,可孩子卻趴在爸爸肩上不哭不鬧,一直睡覺。
王阿姨突然覺得奇怪,自己的孫子差不多也這麼大,可睡覺卻沒有這孩子那麼安靜,這孩子真的一路都是紋絲不動的。
王阿姨隱約覺得不對勁,便同孩子「爸爸」閒聊起來。在交談過程中,孩子爸爸的反應顯得局促不安,甚至有點答非所問。
王阿姨意識到有可能是遇到人販子了,因為前兩天還在新聞上看到關於拐賣兒童的新聞,裡面有個案例跟現狀有點相似,於是便藉機換座位,到車尾偷偷撥打電話報警了。
人販子見情況不妙,想抱著孩子下車,這時王阿姨召集了車上所有的年輕人阻止了他。等警察們都到達現場後,人販子才說出實情,原來孩子是被喂了安眠藥,才會睡得如此沉。
在我們生活周圍,人販子經常會神出鬼沒的出現。現在的人販子有著強大的演技跟手段,來混淆著人們的辨別力。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辨別身邊的人販子,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別讓這些猖狂之徒有機可乘。
怎樣區分身邊的人販子
現在的人販子都善於偽裝,裝扮也相對低調,不會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人販子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惡狠狠地直接搶奪孩子,而是會通過誘騙或者喂安眠藥等方式,進行拐帶孩子。
要辨別人販子,可以從人販子的面部特徵以及行為動作方面下手。
一般人販子在作案前後都會顯得慌張,面對人們的盤問也會覺得不耐煩,想要抓緊逃離。即便手上抱著小嬰兒,但隨身也沒有攜帶與寶寶相關的物品。
人販子一般會在目標身邊潛伏較長時間,會同孩子的家人套近乎,在孩子家人放鬆警惕的時候便尋找機會下手。
人販子關心的始終是孩子,當有陌生人與你在交談的過程中,經常提到孩子,把聊天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並會向你了解孩子的一些習慣時,家長們應該要引起注意了。
要識別人販子,也可以從人販子手中孩子的表現可以觀察出來。
一般人販子會通過給孩子喂安眠藥的方式,讓孩子安靜的入睡,從而避開孩子哭鬧而引起路人的注意力。
有些人販子手中的孩子,會顯得恐懼、極力掙扎,並會在人販子懷裡不停地哭喊著「爸爸、媽媽」。這時候人販子通常會謊稱自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是叔叔阿姨等,進而避開嫌疑。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是家長們的心頭肉。當孩子被拐賣了,必將足以讓一個幸福的家庭跌入深淵。
在生活中的人販子就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作為家長,在希望國家對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給予嚴重懲罰的同時,要儘可能的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別人孩子落入人販子手中。
今日互動:大家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辦?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青檸媽媽,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