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熠,雲南廣播電視台都市頻道記者,3月31日到達瑞麗,在抗「疫」一線發回十多篇現場報道,親歷瑞麗疫情防控的點滴。
記者手記
今天是4月7日,瑞麗抗「疫」一線不斷傳來好消息:全省由各方力量組成的隊伍馳援瑞麗、患者病情逐步好轉……到瑞麗第8天了,每天早上看疫情數據不斷增長是最難受的事。採訪中的每一張面孔,都在奮鬥、在付出,疫情儘快出現拐點是當前所有人的心愿。如今,希望越來越近了。
空曠的街頭——原來車水馬龍才是真正的國泰民安
3月31日,
瑞麗市區所有居民進行居家隔離,
街頭不再熙熙攘攘,
許多曾經繁華熱鬧的地方,
變了模樣。
醫務工作者—— 我們安居於室,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3月31日,
瑞麗市啟動了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
近三十一萬人的檢測量,
瑞麗僅用時一天半,
這樣的中國速度絕無僅有。
奇蹟背後,
是數千名醫務工作者不眠不休。
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間疾苦,
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
是情分和信念。
我只要回憶上一回相會的場景,
我就能支撐到下一次和你見面。
志願者——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在瑞麗,
每一位市民都想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哪怕這份力十分微弱。
馳援家鄉,
我們都是小螞蟻,
只是做個小小搬運工,
但願有用吧。
這次瑞麗疫情里
有太多這樣的故事,
我們收集來的也許只是萬分之一,
現實世界裡,
或許並沒有那麼多的超級英雄,
多得是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
也正是因為他們,
我們才滿懷希望。
守邊人——我們之所以讚頌勇氣,是因為他們總在明知風險的時候仍然選擇做該做的事
之前網絡上一直充斥著各種質疑,這個邊境小城時隔198天再次封城,病毒源高度疑似通過人或物從緬甸輸入,有人會問:邊境就不能管起來嗎?有那麼難嗎?直至親自前往了邊境,才發現真的有那麼難。
瑞麗邊境線長169.8公里(江河段105.1公里,陸路接壤64.7公里),犬牙交錯,阡陌相通,沒有天然屏障,一條小河,甚至是一道坎,就是兩國國境線,抬腳就到了對方國家。從去年10月起,瑞麗市幾乎所有公職人員及企事業單位都抽出人手巡防邊境,可即使這樣人手還是不夠。
三十二歲的張學龍,
守邊數月,
卡點人手不足,
他必須二十四小時堅守崗位,
小兒子長時間見不到爸爸,
心裡已經有了怨氣,
不願意再跟爸爸同榻而睡。
一位90後寶媽,
從事會計工作,
日常業務多且繁雜,
孩子的爸爸也參與守邊。
日常工作需要處理,
孩子需要照顧陪伴,
還要輪班值守邊境,
她希望自己能有分身術。
這對夫妻,
丈夫是退役軍人,
多次作為志願者陪著妻子
到邊境值守點支援守邊,
今年1月12日
是他們結婚20周年的紀念日,
這個特殊而有意義的紀念日,
是在邊境線上一起過的。
他們都戴著口罩,我們首先看到並注意到的,是那口罩上方的眼睛,每一雙眼睛都透露著疲憊,但卻沒有一個人輕易走下前線。疫情中,有人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無視事態的發展程度,該玩玩該吃吃,用鍵盤隨意敲擊文字,認為自己很有見地,有人則身體力行擔負著守家重任,他們是如春天般美好溫柔的人,心存良善,眼裡有光。
後記:
此時此刻,我無比眷戀那種平安、健康的日子,即使它是瑣碎的、平淡的。待疫情結束,夢裡有想見的人,夢醒就去見她吧。
——葉熠
都市頻道融媒體策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