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玉墜「不見了」,奶奶大鬧幼兒園讓老師賠錢,結果孩子被勸退

2019-08-29     C位媽媽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孫子上幼兒園,奶奶特意找老家的人求了一個玉墜保佑孩子健康平安學業有成,但是有一天奶奶給孩子洗澡的時候發現孩子脖子上的玉墜不見了;

第二天奶奶就風風火火去了幼兒園,讓老師把玉墜找出來,要不然就得賠錢,老師也很委屈,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動過孩子的玉墜,但是也找不到,但是孩子玉佩是在幼兒園丟的只能賠錢。

有一天學校要統一清洗孩子午睡的被褥,在換床單的時候,孩子的玉墜掉了下來,經過這件事,還了老師的清白,幼兒園也找到了孩子的家長,委婉地說出了「勸退」。

像上面的事情很多幼兒園都應該有遇到過,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幼兒園都是禁止孩子佩戴貴重物品的。

幼兒園老師心聲:不要給孩子帶貴重物品上學,因為幼兒園的孩子還比較小,對於貴重物品沒有保管的意識,可能玩耍丟到哪裡,或者拿去換什麼東西,都是有可能的。

​上周幫同事收快遞,問她什麼物品她說給孩子買的橡皮,我以為只有兩三塊,沒想到收到的是鞋盒子那麼大個盒子晃起來裝的滿滿的;

我問她你買這麼多橡皮幹嘛要用到孩子畢業了,她說這些還不夠兩個月丟的,孩子每次回來不是找不到鉛筆局勢找不到橡皮,有的時候課本都丟了。

所以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保管自己的物品是需要去慢慢學習起來的。

家長要教孩子保管自己的物品

現在很多家長更注重培養孩子學會分享,但是孩子總是把東西順手送了,順手不知道放在哪裡了,家長也是頭疼;

所以這個需要家長去慢慢的跟孩子講清楚,自己的東西可以跟同學一起玩,但是不能隨便送給別人,自己帶的東西,使用結束之後要放好,要是丟掉了,下次用就沒有了。

​除了要跟孩子強調這些,平常陪孩子遊戲的時候也要刻意的去培養孩子的這種意識;

比如一同玩過積木後,讓孩子把積木收起來放好,或者嘗試的跟孩子討要積木,如果孩子要給;

可以跟孩子講:「那我拿走了,你下次就會缺一塊兒了,確定好給我嗎?下次你就可能拼不起來」教會孩子去思考這個後果作出選擇。

​另外要教會孩子盤點自己的物品,自己今天帶了什麼東西,自己要學會理清楚,回家的時候需要再盤點一下;

並且叮囑了孩子之後,發現孩子做的好的時候,要給孩子相應的誇讚,去肯定和讚揚孩子的行為,更能激發孩子去學習,去模仿。​

​平常孩子們丟一些橡皮、鉛筆、鉛筆盒的時候可能沒什麼,家裡多備一點就完了,但是要是什麼貴重的物品也被孩子丟失了,就會造成財產損失。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教會孩子保管好自己的東西,這對孩子以後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促使思維更加具有條理性,邏輯性都是非常有助益的。

今日互動:你會給孩子帶貴重的物品上學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C位媽媽】,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2ayQ24BMH2_cNUgOF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