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姚焰:減少「吃出來的病」,從合理膳食營養開始

2019-08-12     中國食品報網官方

(本報記者 周 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狀況取得了巨大進步,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極大改善。與此同時,由於醫療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人均壽命得以延長,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而來的是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在過去20年內迅速增長,不僅農村發病率攀升速度超過城市,且發病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45—55歲的中年人,成為心血管疾病新一代高發人群。合理的營養攝入,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臨床治療,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意義重大。

營養攝入不當是心血管疾病最大病因

當今社會,人們往往談癌色變,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才是絕大多數已開發國家居民的頭號死亡原因。我國也早已進入這個階段,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大約有2.9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腦卒中患者1300萬人,冠心病患者1100萬人,高血壓病患者2.5億人。在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兩例死於心血管疾病;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接近一半的死亡原因都是心血管疾病。

就全球範圍而言,根據英媒今年3月消息,2017年,全球共有5600萬人死亡,70%以上的人死於非傳染性慢性病。其中,最大的單一殺手是心血管疾病,每3個人當中就有1人死於與心血管有關的疾病。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姚焰透露,近年來,我國因冠心病而接受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呈爆髮式增長。以阜外醫院為例,該院的冠脈支架術由20世紀90年代中期每年僅200例左右,增加到如今的每年將近兩萬例,翻了100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飲食不當、營養攝入不合理以及生活方式不健康等。」

事實上,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密切相關。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糖尿病死亡人數達84萬人,已超過肺癌的年死亡人數,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心血管疾病目前仍然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姚焰告訴記者,將近9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都會發展為冠心病,目前我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存在糖尿病潛在風險。而糖尿病被醫學界認為是「吃出來的病」,因此,無論糖尿病還是心血管疾病,都與日常膳食密切相關。「通過對合理營養的科學管理和有效干預,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減少糖尿病患者因一些危險因素所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而致死致殘的發生率。」

目前公認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不可改變的因素,如年齡、性別、家族史等,還包括可改變的因素,如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超重/肥胖、體力活動不足、不合理膳食等。姚焰建議,保護心血管,首先要儘量遠離以上危險因素;其次是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減糖減鹽、少食用高脂肪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等。除此之外,要保持作息規律,不熬夜、多鍛鍊,通過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

「推薦人們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每天飲食總量的40%—60%,同時儘量食用糙米和全麥食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減少攝入含糖食品。因為在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中,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充足的膳食纖維以及由它們所滋養的腸道菌群等,已經與人體的健康代謝密不可分。而近幾十年來,飲食方式的巨變導致人體無法適應,不僅引發心血管疾病,還有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類風濕、消化道腫瘤等一系列慢性疾患。」姚焰告訴記者,在我國北方地區存在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總進食量過大,也就是所謂的「飯量」過大,又因食物種類不夠豐富,造成居民營養失衡。南方部分地區則存在喜愛夜宵和各種過度加工的食品等傾向。

凝聚社會力量實現合理營養干預

《國民營養計劃》指出,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提出了6項重大行動提高人群營養健康水平,臨床營養作為其中一項重要行動,旨在加強患者的營養診斷和治療,提高病人營養狀況。

醫療機構如何落實這一行動?姚焰表示,首先要將工作重心從強調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治療,轉向通過合理營養對疾病的預防以及對公眾的宣教,提升公眾的整體健康素養。其次要從單純西醫或者中醫的治療,轉向中西醫結合的互相補充和借鑑的方式,結合膳食搭配,降低發病率。「除此之外,希望通過多種媒體宣傳途徑,提升這一話題熱度,讓老百姓有更多機會聽到我們的呼籲。」

姚焰舉例說,很多老年人隨著記憶力減退,經常忘記吃藥或不記得自己剛剛是否吃過藥,針對這一問題,實際上可以有很有效的解決辦法——通過將一周的藥裝進藥盒,便可分辨出當天的藥是否已經吃過。「同時,可以利用能夠提醒人按時吃藥的APP,通過手機提醒+藥盒的方式,提高患者在吃藥方面的『醫從性』。」

「同理,大眾日常膳食的合理營養搭配,也可通過此辦法來達到監督提醒的目的。」姚焰建議,食品行業相關機構可與醫療機構對此進行合作,開發出各種健康飲食的APP,以實現根據不同地域、人群以及具體營養需求,對每個人的合理飲食和營養攝取進行干預的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現階段衛生健康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專業培訓和公眾教育的整合,標誌著社會力量——包括醫療行業、食品行業等企業及媒體的共同參與,也標誌著心血管疾病防控體系的進一步全面建立。「這是降低死亡、改善生命質量、提升人群健康期望壽命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健康中國、促進共享健康的重大使命和時代責任的具體體現。」姚焰表示,未來會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和公眾參與,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大健康理念的落地。

(文章轉載於「中國食品報網 www.cnfood.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1iIh2wBvvf6VcSZHJ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