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導遊群里已沒人說話:「我同事去賣豬肉了」

2020-05-16   新10億商業參考

原標題:4月份,導遊群里已沒人說話:「我同事去賣豬肉了」

如果開一個疫情下各行各業的比慘大會,那最慘的一定是旅遊業。

最先叫苦的餐飲行業,大部分門店逐漸恢復營業;錯失春節檔、五一檔的影視行業,如今也等到了電影院開放的消息……但好消息再多,似乎也和旅遊業無關。

五一假期的諸多數據顯示,國內的旅遊業緩了一口氣,但要說全面好轉,其實還為時過早。

而由於國外的疫情形勢,出境游業務依然全面停滯、復工無望。

01

長達4個月的「被失業」

當想起春節那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時,出境游領隊陳明感嘆道:

「大年三十那天我還在出海,沒想到兩天後,我就被失業了。」

陳明,鄭州某旅行社資深出境游領隊,從業8年,「被失業」4個月。而在「被失業」前,他帶的最後一個團,是從鄭州出發,共有26名遊客的六天五夜泰國游。

回憶出發之時,也就是1月22日,其實國內已經有了關於疫情的報道。但當時只有幾十例且都集中在武漢地區,所以陳明和大部分領隊一樣,並沒有思慮太多就踏上了出境帶隊的旅途。

沒想到就從那時起,國內的疫情開始逐漸嚴重,陳明和遊客們雖然身在泰國,卻都已沒了遊山玩水的心情。大家在異國他鄉一邊關注著疫情的發展,一邊歸心似箭、想回到家人的身邊。

1月25日,陳明連發了好幾條朋友圈,是出境游圈子裡的領隊們開始自發組織,準備儘可能多的帶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回去。

沒想到一天後,陳明就接到了旅行社發來的文旅部發出的通知,「暫停旅遊企業經營活動」。

1月27號,陳明帶著旅行團登上了回國的飛機,落地時,機場的工作人員已經身著全套防護裝備,入境時間也比往常延長了許多。

萬幸的是,當時還不需要隔離,最後一個團的遊客也都很健康,後續沒有出現感染的情況。

然而,陳明雖然順利的完成了最後一次帶團工作,但也從那時起陷入了「被失業」的困境。

「其實我們根本沒接到過什麼正式的待業通知,反正旅行社都暫停經營了,所有領隊都心照不宣的『被失業』了。」

但讓所有國內導遊、境外領隊都始料未及的是,這個漫長的「被失業」期已經持續了近4個月,並且由於海外的疫情形式,現在還看不到復工的希望。

02

銷售、微商、外賣員……導遊們開始花式自救

陳明只是諸多領隊中的一個縮影,在旅行行業里,還有千千萬萬個和他一樣陷入「被失業」困境的出境游領隊。

「其實一開始心態還算好,覺得自己東奔西跑了這麼多年,休息一段時間也挺好,但年過完我就崩了,」陳明說,「身邊的親人朋友大多開始線上遠程辦公,但我是出境游領隊,肯定沒辦法復工,而不帶團就意味著一分錢的收入也沒有。」

與各行各業的企業員工不同,長久以來,絕大多數導遊從業者和旅行社之間基本都是掛靠關係,旅行社並不會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

而無論是國內導遊也好、境外領隊也罷,他們的收入甚至沒有基礎工資兜底,都是按照帶團的數量和質量來發每個月的工資。

因此,大多數導遊都會選擇自己繳納社保,再加上房租、房貸、車貸、生活支出等諸多開銷,當陷入「被失業」後,導遊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3月時,我們還在群里討論清明假期復工;4月時,群里都沒人說話了,但我知道大家肯定和我一樣期待五一假期復工。這段時間以來,我經常夢見自己在帶團,但一覺醒來,還是無班可上、沒有收入。」

國內的出境游項目,從1月下旬開始停擺,到了3月,國際疫情爆發後,復工更是遙遙無期,直到現在仍然還是看不見復工的希望。

悲觀的情緒正在籠罩旅遊行業,尤其是出境游業務。那在遲遲不能復工的日子裡,無論是國內導遊、還是境外領隊,又該何以為繼?

變則通,通則達。最近,越來越多的導遊、領隊開始自救,而他們選擇的職業,大多是基本沒有門檻的銷售、微商、外賣員等。

「說來也巧, 在家裡蹲了兩個月,有天去買排骨,突然發現一個同事正好在賣豬肉的攤位上切肉,問了問,原來是親戚的攤子,一直沒辦法復工所以來當了臨時工。」陳明還說到:

「其實對我觸動蠻大的,回家後我就想,與其每天翹首以盼旅行業重新開工,倒不如先去謀個營生、做個副業啥的。」

在想通這些以後,陳明開始跟隨導遊群體中的花式自救大潮,開始積極自救。

一開始,他在朋友的介紹下去嘗試做了幾天置業顧問,「都是賣東西,當領隊的時候賣紀念品,現在是賣房子,可能好上手一點。」

但疫情期間,也沒多少人去看房,有不少資深置業顧問也在直播自救,後來,陳明又聽人說送外賣不錯,於是轉行去做了外賣小哥。

不止於此,陳明還和認識的一名資深泰國代購商量好一件代發,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的生意。

現在,陳明的一天開始被分割的明明白白。從早上10點到晚上9點,他的身份是送外賣小哥;其餘的時間,他會在朋友圈發一些彩妝、燕窩、乳膠枕等產品。

但外賣員+微商的收入,還是達不到做領隊時的工資水平。

陳明提到,做領隊時,每個月的平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如今,他估算了一下,一個月的收入大約在5000元。

「總比坐吃山空好。我每個月房貸2000元,房租1000元,生活費1000—1500元,最起碼能維持正常生活」

現在,陳明朋友圈裡的同行們,有的在做房產、汽車的銷售,有的去賣化妝品,有的送快遞、外賣,有的做微商。當翻到他們的動態時,他總會點個贊,「我知道不是我一個人在苦熬。」

03

全球旅遊業苦等復甦

導遊們今年有多難,其實,就說明今年的旅遊業有多難。

拿國內旅遊業來說,在錯過了春節假期、清明假期後,五一假期終於交出了一份久違的復工答卷:

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雖說逐漸復工讓國內旅遊業看見了希望,但和往年的旅遊收入不可同日而語,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而和正逐步恢復的省內游、國內游相反的是,今年「五一黃金周」的團隊出境游數字歷史性為零,海外旅遊市場的不確定性,讓出境游業務依然遙遙無期。

五一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騰訊文旅等基於1.5萬份問卷髮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遊需求趨勢調研報告》顯示:

72.4%的人群今年有旅遊計劃,國慶節和暑假成為意願出遊高峰;

部分用戶將在年末或下一個春節安排出境游。

陳明提到,對於旅行社而言,出境游是毛利潤最高的業務,很多旅行社都是以境外游業務為主,比如他所在的旅行社。

因此就算省內游、國內游業務恢復,對於以出境游為主的領隊和旅行社而言,復工依然遙遙無期。

另外,在出境游業務上,遊客的偏好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因此對於旅遊業而言,出境游業務的重心可能也會隨之改變。

現在,苦等復甦的全球旅遊業已經紛紛展開自救。

比如5月13日,歐盟發布逐步恢復暑期旅行的指導方案,以期「挽救」旅遊業,同時建議民眾度假時遵守防疫規範。

再比如5月11日,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育塔薩在曼谷表示,泰國旅遊部門將陸續推出多項營銷策略,重新吸引國際遊客特別是中國遊客。

雖然出境游業務的恢復時間依然難以預測,但這些自救的消息,好歹給正停擺的國內旅行社和出境領隊們一點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