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賺!一篇足以改變散戶命運的交易文章,獻給有緣人

2019-06-27     狼行華爾街

股票,就像人,也有自己的品格和個性。有的股票弦繃得緊緊的,個性緊張,動作呈跳躍狀;還有的股票則性格豪爽,動作直來直去,合乎邏輯;總有一天你會了解並尊重各種證券的個性。在各自不同的條件下,它們的動作都是可以預測的。

市場從不停止變化。有時候,它們非常呆滯,但並不是在哪個價位上睡大覺。它們總要稍稍上升或下降。當一個股票進入明確趨勢狀態後,它將自動地運作,前後一致地沿著貫穿 整個趨勢過程的特定線路演變下去。

當這輪運動開始的時候,開頭幾天你會注意到,伴隨著價格的逐漸上漲,形成了非常巨大的成交量。隨後,將發生我所稱的「正常的回撤」。在這個向下回落過程中,成交量遠遠小於前幾天上升時期。這種小規模回撤行情完全是正常的。永遠不要害怕這種正常的動作。然而,一定要十分害怕不正常的動作。

一到二天之後,行動將重新開始,成交量隨之增加。如果這是一個真動作,那麼在短時間內市場就會收復在那個自然的、正常的回撤過程中丟失的地盤,並將在新高區域內運行。這個過程應當在幾天之內一直維持著強勁的勢頭,其中僅僅含有小規模的日內回調。或遲或早,它將達到某一點,又該形成另一輪正常的向下回撤了。當這個正常回撤發生時,它應當和第一次正常回撤落在同一組直線上,當處於明確趨勢狀態時,任何股票都會按照此類自然的方式演變。在這輪運動的第一部分,從前期高點到下一個高點之間的差距並不很大。但是你將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向上拓展大得多的凈空高度。

請讓我舉例說明,假定某個股票在50的位置啟動。在其運動的第一段旅程中,也許它將漸漸地上漲到54。此後,一二天的正常回撤也許把它帶回52.5上下。三天之後,它再度展開旅程。這一回,在其再次進入正常回撤過程之前,它或許會上漲到59或60。但是,它並沒有馬上發生回撤,中途可能僅僅下降了1個點或者1個半點,而如果在這樣的價格水平發生自然的回撤過程,很容易就會下降3個點的。當它在幾天之後再度恢復上漲進程時,你將注意到此時的成交量並不像這場運動開頭時那樣龐大。這個股票變得緊俏起來,較難買到了。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場運動的下一步動作將比之前快速得多。該股票可能輕易地從前一個高點上升到60、68乃至70,並且中途沒有遇到自然的回撤。如果直到這時候才發生自然的回撤,則這個回撤過程將更嚴厲。它可能輕而易舉地下挫到65,而且即使如此也只屬於正常的回撤。不僅如此,假定回撤的幅度在5點上下,用不著過多少日子,上漲進程就會捲土重來,該股票的成交價將處於一個全新的高位。正是這個地方,時間要素上場了。

不要讓這個股票失去新鮮的味道。你已經取得了漂亮的帳面利潤,你必須保持耐心,但是也不要讓耐心變成約束思路的框框,以至於忽視了危險信號。

這個股票再次開始上升,前一天上漲的幅度大約6到7點,後一天上漲的幅度也許達到8到10點--交易活動極度活躍--但是,就在這個交易日的最後一小時,突如其來地出現了一輪不正常的下探行情,下跌幅度達到7到8點。第二天早晨,市場再度順勢下滑了1點左右,然後重新開始上升,並且當天尾盤行情十分堅挺。但是,再後一天,由於某種原因,市場卻沒能保持上升勢頭。

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危險信號。在這輪市場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在此之前僅僅發生過一些自然的和正常的回撤過程。此時此刻,卻突然形成了不正常的向下回撤--這裡所說的「不正常」,指的是在同一天之內,市場起先向上形成了新的極端價位,隨後向下回落了6點乃至更多--這樣的事情之前從未出現過,而從股票市場本身來看,一旦發生了不正常的變故,就是市場在向你閃動危險信號,絕對不可忽視這樣的危險信號。

在這個股票自然上升的全部過程中, 你都有足夠的耐心持股不動。現在,一定要以敏銳的感覺向危險信號致以應有的敬意,勇敢地斷然賣出,離場觀望。

關於買賣點

忘記你的成本很重要。忘記成本後,再考慮,假設你現在空倉,你會怎麼辦,如果你還會買持倉股,那就拿著,如果會買別的股,那就換股,如果選擇空倉觀望,那就賣出。

市場熱點明確,資金進入的上漲段,能夠把握熱點賺取盈利固然好,但是在熱點退散、資金退散的下跌段的交易才是短線好手與普通選手的區別。

短線好手幾乎不會出現季度性虧損,盈利從杜絕虧損開始。

大盤下跌的不同階段,不同的資金級別,策略也完全不同。

小資金階段,下跌初期仍可以積極進攻,隨著資金的增大,犯錯的成本也隨之加大,在確認下跌後,傾向於防守。

市場弱勢時自然機會就少,市場強勢時,60%以上贏面的機會較多,接近每天交易。

重倉出擊相對少些,平均一年10幾次左右,其中4-5次10%以上的獲利包括1-2次20%以上,虧損10%控制在1次或杜絕。沒有具體統計過,感覺大致如此,反應在收益率曲線上,就是平時穩攀升為主,偶爾跳躍式上揚,極少大幅回落。

控制回撤,最重要的就是迴避系統性崩潰風險,事實上絕大部分崩潰都有前兆,從賺錢和虧錢效應的演變過程可以進行推斷,不過為此可能也會放棄很多機會。 止損,不看好了就賣出,管它是不是止損。

看看天氣,如果覺得要下雨了,就早點回家,不要貪玩,天氣好了再出來,說簡單點就這樣。

1.關於超跌度的把握,大盤的角度,連續下跌一段後,再出現大陰線,指數遠離5日線;板塊的角度,超跌的板塊在連續下跌一段後,再次出現集體性的大幅殺跌,當兩者結合的時候,便是超跌的出擊時刻。

2.有賺錢效應的情況下,做熱點為主。有恐慌效應的情況下,做超跌為主。

3.根據市場的賺錢效應和恐慌效應來判斷大勢。

4.超跌的品種穩住了,強勢的個股機會就大些,超跌的品種繼續創新低,強勢的個股補跌在即。

我是做短線的,所指的賺錢效應,以短為主,大致展開如下:

1、這個市場上有大量的短線選手,很多人其實對市場理解的不夠,但是他們在階段也會賺錢,這種賺錢會階段增加自信,進而快速地投入到下一個品種上,當這種行為產生群體效應時,這種背景下熱點就容易有持續性。

2、相反的,如果短線追漲的那些,接二連三的失手,導致資金大幅回落,他們就會進入反思,從而減少操作,當這種行為產生群體效應時,一些強勢股沒有後繼者,就容易形成補跌。

3、這兩種心理變化過程,不斷循環往復,踏准了節奏,就能分辨出機會的大小,進而決定進出的倉位。

知易行難,我有個朋友也做短線,追龍頭為主,剛開始大家都是幾十萬,行情好的時候,他主動和我比收益率,經常超過我,行情不好的時候就聽不到他的聲音,現在他還是幾十萬。

所謂的龍頭理論實際並不科學,雖然很多做短線對此篤信不疑,這也是導致長期迷茫和不能穩定獲利的本源。

在我看來沒有永遠的龍頭,雖然買龍頭是一種方法,但是想辦法賣出龍頭才是更高的境界。

有時買龍頭不是因為膽子大,而是根據板塊整體動能,龍頭有相應溢價,而股價尚未反應溢價時介入;有時買跟風,不是因為膽子小,是因為龍頭賺錢效應十足,而部分跟風品種尚處低位,有隨時受龍頭激發而具備向上潛力(職業炒手正是此路好手)。

我有個關於主流,支流,次主流之類的劃分,這個應該歸於大局觀的範疇。

關於熱點,有長期的主流,也有短期的支流,長期的主流能持續,可以反覆做,短期的支流,爆發力強,都有可操作性。

預期也是動態的變化過程,要結合大盤和整個市場狀況。

因為簡單,所以果斷,最忌自己都不看好了,只是因為套了幾個點,還在猶豫。心態問題,我只能說,情緒是情緒,操作是操作,獲利兌現和恐懼虧損是人的天性,但是作為職業投資應該克服,迫切也好恐懼也好,操作該怎麼還是怎麼,如果讓情緒影響了操作,便不該了。我覺得其中最大的忌諱就是虧錢了就急於翻本,亂操作一氣,容易錯上加錯,後果嚴重。

具體技術的東西,個人不怎麼注重。大方向的問題,或許就是asking說的一張紙的意思,懂了就懂了,不懂的多說也無用,用我的話說,就是雖然做的是短線,但是看的是更大的局。

更大的局,簡單說,就是一個股票10元買的時候,看的應該是15或者20元甚至更高,實際操作中,可能賺了三五個點就走了,或者割肉走了。具體技術的東西我不太關心。

低成交量不支持藍籌行情,但是可以製造局部熱點,是不是一日游,就看是什麼樣的局。

看我的實盤不會對你有多大幫助,因為你不知道我在操作的那一刻的想法。

功夫未到時,你即使看了全部實盤,也不能了解,功夫到了,隻言片語便知。

做短線,熱點的判斷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有沒有賺錢效應。

往大了說是綜合素質,什麼都要知道點,但是實際上到後來,什麼技術啊,基本面的都不重要,到了那個階段,k線看一眼,就決定操作了。

最早我是做短線的,後來又搞價值投資,後來又搞回短線,不是反對其它方法,只是目前我們的市場比較適合短線。

在交易的世界裡,各種各樣的交易方法流派紛呈、形式各異、花樣迭新。屈指細數,趨勢型的、日內短線型的、套利對沖型的、程序化型的、量化高頻型的、人工智慧型的,也許還有未來想像不到的其他類型的,但海納百川、萬象歸宗,大家用盡渾身解數最終的目的還是一個賺取價差,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透過表象看本質交易的世界與這滾滾的紅塵莫不是如出一轍!無非各自的表現形式、方法手段、途徑路線不同而已,形形色色、眾生萬象,皆由心生,人心即是世界,就像《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對令孤沖講到:人心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心,有人心就有江湖,你又如何退出江湖?

來到交易世界的人們夢想盈利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尋道前行的路上,總要在紛繁複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之路,交易體系的建立和涅槃是一個由簡到繁、再化繁為簡的過程,這註定是一段不同尋常的歷程,成功的內涵其實是保持一種超然的狀態,達到和延續這種狀態需要有太多的汗水和蛻變才能實現,習慣成自然也絕非隨便練兩句就可以形成,這個目標本身就是超越千萬人之上的小機率事件。通往地獄的門是寬敞的,有太多的人行走其中;通往天堂的路是狹窄而隱蔽的,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通過。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境遇似乎是千百年來有志而有成之人共有的感嘆!

投資如同修行,除了你必須打造出自已簡單易行的贏利模式外,還要在劇烈市場波動面前堅守自已的投資理念。道理和方法是很容易講清楚的,但是難在執行,其原因在於同樣一種投資方法,每個人的理解並不一樣,因此,只有理解透徹的投資者才能最後勝出。

金融市場中,大多數人賺賺虧虧,但是最終始終無法實現穩定盈利。

市場中大部分交易者因為技術的不達標導致虧損,但是也有一部分交易者技術已經過關,但是在心態上卻始終無法過關,你所欠缺的其實只是一次頓悟。

一旦過了技術關,其實交易最大的敵人將不再是市場,而是你自身,你的本心、觀念以及行為方式;有人始終不了解失敗並非來自於市場,在市場中自己敗給了自己。人最大的敵人來自於其內心。金融市場不同於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當人們從事其他社會職業時,人性的弱點很多時候可以用某種方法掩飾起來,但在金融市場上,每個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點充分地表現出來。

這也是為何即便市場中很多有技術的人,甚至是技術很好的交易者依舊多次犯著同樣錯誤。而技術好的交易者大多表現地較為貪婪,而往往貪婪所表現的便是重倉交易、頻繁交易,期望一夜暴富;因為他們非常相信自己的技術,並且不希望錯過這麼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將自己精力和財力都賭在了一次交易上,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情況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交易有時候會顯得枯燥。這很正常。你並不是為了追求刺激才進行交易的。你可能會坐在電腦面前數小時卻無所事事。這不是一個按小時來計算薪酬的職業,而是根據你的正確抉擇計算薪酬。而往往正確的抉擇是遠離市場行為。如果你想要刺激,那麼請另覓他處。試著學習尋找自我控制的樂趣,並且接受枯燥無聊也是成功交易的一部分。

永遠不要這樣向:「我知道市場將要做什麼。」不,你不知道,也沒有人知道。你應該想:「無論今天市場怎麼變化我都知道我該怎麼做。」針對每種可能發生的情境,預先設計反應的行為。這就是你擁有的絕對自由和保障。只要設想好整組「如果……,那麼……」的情節,市場就拿你毫無辦法。在這些情節中,「如果」是指市場行為,而「那麼」則是你的回應。你無法控制市場如何發展,但你可以控制並且調整你的回應。

決定自己想交易什麼。如果是趨勢,那麼就順勢操作。如果是區間,那麼就逆勢操作。在上升趨勢里高買高賣,在下降趨勢里低賣低補。在區間中則低買高賣。如果你想操作趨勢反轉,千萬不要之憑藉價格資料。千萬不要只因為「價格已經夠便宜了」就買進,或者因為「價格已經夠貴了」而放空,你還需要明確的根據。

界定你的信號。根據你的系統反映出的信號才是你執行交易的唯一有效原因。剩下的都涉及情緒。絕對不要讓情緒干擾你的操作抉擇。當你的交易系統發出進場信號時,要毫不猶豫地建倉。當你的交易系統發出賣出信號時,及時了結。如果你對自己的交易系統產生了懷疑,那麼就先做紙上的模擬測試。如果你的交易系統仍處於測試過程中,不要進行實際交易。

樹立交易的積極信心。務必要了解交易中涉及的得失關係。野心勃勃的交易策略能使你做出正確決定時的利潤最大化,但也能減少你做出正確決定的次數。而相反的策略則能增加你正確的機率但減少每筆交易的潛在利潤。

保持彈性。針對市場變化修訂你的交易系統。調整自己的野心,並且根據當前處理的市況形態,挑選恰當的交易架構。隨時查核自己的作為,是否符合當前市況條件。

界定什麼是失敗者。失敗者認為他們比市場更精明。失敗者認為他們可以找到所有答案。失敗者認為市場中一定有某種秘密系統和指示。失敗者認為他們可以避免損失。失敗者不採用止損,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終究是對的。寫下所有這些失敗者的特徵,經常自我檢討,看看是否出現類似的特徵。不要讓自己成為失敗者。

界定贏家的思考方式。寫下所有成功交易者的特徵,經常閱讀並且衡量自己與之的距離。用這樣的比較來找到你的弱點並且分析如何改善。對自己保持絕對的誠實。任何你不對自己檢討的事,市場最後會提醒你,而且這種提醒可不會是非常美好的體驗。

無論你在市場中遭遇了什麼挫折,都不是它的錯。不是任何造市者或者專業人士的錯。更不是什麼神秘的幕後操縱者或者邪惡的空頭。永遠都是你的錯。你做出的決定,並且加以實施。你自己選擇參與或者不參與。請擔負起完全的百分之百的責任。做回你自己。不要抱怨或者解釋。責任感能帶來控制能力。對自己掌握完全的控制力,交易正是一種自我控制的絕對考驗。剛開始,你可能覺得冷酷而不自在,覺得自己孤獨地生活在堡壘里。最後,當你取得優勢,體會站在最頂峰的感覺,所有這些就都有了回報。完全操控自己的行為,絕對自我控制,這就是一切努力所追求的報償。總之,試圖成為自己宇宙的主宰。

學習一點自嘲。不要對自己太苛刻。你不用向其他人證明任何事。不妨成為第一個嘲笑自己錯誤的人。不要試圖追求完美無缺,傑出表現就已經夠好了。

你可以在完全看不懂行情的情況下獲取利潤,也可能在看對行情的時候虧錢。

預測與交易使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預測是「點狀」的、是相對的,而交易是「環狀」的、是絕對的。甚至眾多的「交易之環」還要組成更大的「交易之鏈」。一位交易者是否出色,完全取決於他的「交易之鏈」是否出色。如果我們不能弄清其中的區別,那麼我們就很難完成出色的交易。

對於預測者而言,他們並不需要給出絕對化的二元觀點。比如,按照黃金分割,我們可以指出某某價位有阻力,甚至我們還能指出第二、第三阻力位。但阻力位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預測者並不用回答這樣的二元選擇,賣出還是持有?而對於交易者而言,必須只能作出「賣出」或者「持有」的二元選擇。市場的語言中,並不存在阻力位、超買超賣等詞語,而最終必須落實在買賣二字之上。市場不管你怎麼想、怎麼看,只關心你怎麼做!

對於預測者而言,他們並不需要「成環」的觀點。預測者可以今天看多,明天還看多;而交易者如果今天做多,那麼只能考慮什麼時候該做空(平多)。也就是說,交易者的觀點只能夠是多、空、多、空的循環。明白嗎?對於交易者而言,看多或者看空是需要資格的!我經常在熊市中聽到某股評的觀點為看多,下跌半個月後還看多,下跌一個月後仍然看多。我同樣經常聽到某套牢慘重的股民,對著我說他看多股市。問題是,你還有錢嗎?股評任何時候的正確觀點都是有意義的,而交易者則不然。很多總是想給我上課的老股民,經常在底部形成後跟我講:「多麼明顯的底部特徵呀!只不過我沒有資金了,而你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去抄底?」雖然我不屑於與他們爭論,但我心裡很清楚:能夠讓你看出底部特徵的技術,恰巧正是讓你現在根本就沒有資金的技術。我始終想不明白,總是思考在我的地基上如何蓋房子的人是一種什麼心態?或許,他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在下次底部來臨時,如何才能擁有抄底的資格。

對於預測者而言,他們更在乎正確;對於交易者而言,我們更在乎獲利。我經常聽到股民說:「因為某某均線金叉,所以我看多。」我覺得這是荒唐的,我作過歷史統計,這種單一命題的正確率不足40%。但我確實經常說:「因為某某均線金叉,所以我買入。」這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我雖然沒有機率優勢,但我有賠率優勢。區別在那裡?區別在於按照這種方法單次交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對於預測者而言,他們講究衝擊極限;對於交易者而言,我們更講究平淡無奇。簡單地說,預測者更在乎正確的次數,而交易者更在乎的是賠率的大小。如果利潤是一定的話,我希望是由更少的獲利次數與更多的虧損次數組合而成。而對於預測者而言,就截然相反。孫子兵法是繼承道學文化的產物,其中的一個觀點是:他只會去打那些順理成章就能獲勝的戰爭,而不會去打那種高難度的戰爭。上漲不停就持多不動,遠遠沒有在橫向整理中連續6次指出高低點更吸引觀眾的眼球。這樣一來,預測者更講究天天有觀點(必然是注重短線),而(趨勢跟蹤)交易者更希望天天沒事做。

我經常聽見交易者對我惋惜地說:「我曾經非常看好的一隻股票變成了黑馬,但我卻沒有拿住。」事實上,對於交易者來說,「做的能力」比「看的能力」更為重要。表面上看,從「看到」到「做到」只不過是一小步,其實這一小步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遠得多!

交易的磚塊並不能決定交易者的戰績,而由眾多技術磚塊組成的系統大廈才是真正決定交易者成敗的關鍵。同樣的磚塊,可以建出風格截然不同的大廈。其實,交易也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而重要的是你能建出什麼樣的大廈。

我可以保證,我能用三個月的時間,教會一位不懂交易的新手幾乎全部正統的交易技術。但一位新手將這些磚塊組建成適合自己居住的系統大廈,就絕對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實現的。要知道,我只需要三分鐘就能教給你一種長期獲利的交易系統!同樣,讓你絕對接受這種「愚蠢」的方法仍舊需要數年的時間。

了解更多股市資訊、操盤心法和交易系統,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C567016),免費訂閱最新的股票情報、經驗技巧和操作策略、獲取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MWCmwBmyVoG_1ZBn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