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王曉《讀碑窠石圖》,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中國傳統的古代藝術承載著千年來悠長而宏大的文明,蘊藏獨樹一幟的東方文化。古代藝術和工藝的頂尖作品不僅塑造著中國藝術和文化的歷史,還會為現在和未來的藝術和時尚設計帶來怎樣的啟發?
=========
「 山水畫之巔:神人之境」
今年夏天的票房黑馬《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驚人之勢殺入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三,無疑是暑期檔被討論最高的電影。不少觀眾一定對其中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圖》和指點江山筆印象深刻,電影中《山河社稷圖》的原型就來自於千年前青綠山水的巔峰之作《千里江山圖》。
《哪吒之魔童降世》宣傳海報,2019年
談起中國古代傳統繪畫,藝術史學者高居翰將山水畫視為其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誠然,中國山水畫自成一派,它不僅是對山川自然景觀的描繪,更是古人的審美、價值觀和哲學思想的精神之所在。若論山水畫當之無愧的巔峰,無疑是大師輩出、星輝燦爛的宋朝。
郭熙《早春圖》,絹本設色,158.3×108.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青綠山水之絕唱
近年來關於《千里江山圖》的爭議頗多,畫史無名、題跋存疑,神秘的少年天才王希孟是否真的存在?但不可否認,《千里江山圖》是一幅堪與《清明上河圖》並駕齊驅的巨作。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51.3×1191.5cm,故宮博物院藏
遠看大山大水、峰巒起伏、飛瀑其間,近看又有飛檐亭角、流水人家,花鳥草蟲無不微妙。山體賦青綠重色富麗堂皇,遠景則以淡色薄染,墨色用筆勾染之間不失董、巨一派的骨氣,集北宋大家之勢為一體。從這幅畫中,人們仿佛真能窺見北宋氣魄萬千、燦爛輝煌的千里江山。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51.3×1191.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雄渾壯闊之極致
在宋人眼中,文人畫家李成是「山水畫第一人」。比起宮廷富貴的青綠山水,北宋的主流畫壇仍然承襲了五代以來的北方山水畫派的全景式構圖,氣勢雄渾沉鬱、浩然壯闊。
李成不僅繼承了晚唐以來的山水技巧,還獨創了蟹爪枝和捲雲皴,筆法精微,惜墨如金。他將自己的憤懣和不得意盡傾筆下,山水與畫家真正合二為一,至於臻境。只可惜如今流傳下來的多是李成的仿本或傳派作品,但也不失精彩之處。
李成(傳)《晴巒蕭寺圖》,119.76×55.88cm,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
若論山水畫的雄渾莊嚴,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無能出其右者。巍峨的主峰峭壁占據了絕對的視覺中心,以驚人的氣勢給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壓迫感。懸崖間飛瀑直下,近景中山石樹木雜錯,一行旅隊緩緩自蜿蜒的小路走來。時人議曰:「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如坐外。」
范寬《溪山行旅圖》,206.3×103.3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人意境之最
對於李成、范寬所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米芾卻斥之「俗氣」,江南山水畫派中的巧趣更得他意。江南水鄉中煙雨朦朧中的遠山和變化萬千的流雲成為米芾筆下獨特的景色,他自創的「米氏雲山」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盡顯文人畫意境。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繭紙本,19.8×28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的真跡無一流傳,但其子米友仁承其畫法,傳世之作《瀟湘奇觀圖》以水墨點成雲山景色,重巒疊嶂之間濃雲翻滾、遊走四方,恍如飄渺仙境;以朦朧點染代剛勁的皴擦,山水畫另一別具一格的奇觀在米氏父子筆下成就。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局部),繭紙本,19.8×28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 工藝之美:單色釉 」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繪畫有著文化精神上一脈相承的氣質,無論是富貴華麗,亦或沉穩莊嚴,都體現著中華文化中的藝術共性。
清代工藝之極致在中國歷史中無可置疑,但是提起乾隆,或許你會想起他在釉彩瓷器上令人「堪憂「的審美品位:五顏六色、滿是富貴花紋裝飾堆砌的瓷瓶。而與之對比明顯的是雍正對素凈典雅的單色釉瓷器的偏愛。
清乾隆粉彩鏤空雲龍紋夔鳳耳轉心瓶(左);清雍正仿哥釉塑貼三羊瓶(右),故宮博物院藏
事實上,乾隆時期的官窯單色釉瓷器並不比雍正時少,甚至遠超前人。清人入關後,在廢墟之上再一次點燃了景德鎮的窯火,在宋、明的基礎之上更加重視瓷器的燒造。因燒制工藝的複雜困難,清代的單色釉瓷器絕大部分都是出自官窯里的名貴之器。
宋官窯粉青釉葵瓣口盤,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單色釉自晉「縹瓷」到唐朝「秘色」、「千峰翠色」、「雨過天青」,宋朝「青、藍」釉色,從青釉瓷發展到黑釉、黃釉、藍釉、紫釉等多色瓷器,無論在釉色和制瓷技術上,單色釉瓷器在清代康雍乾三朝達到了無可爭議的最高峰。單色釉瓷器代表中國瓷器燒制和收藏的極高水準,在拍場上為其一擲千金的藏家常常不在少數。
鈞窯天藍釉紅斑盤,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鈞窯天藍釉撇口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而在高溫色釉瓷中,紅釉燒製成品率最低,成就也是最高的。在仿宋朝和明朝官窯釉色的同時,康熙和乾隆年間的紅釉發展出濃艷清透的「郎窯紅」、淡雅的「豇豆紅」、深沉厚重的「霽紅」、明艷嬌麗的「胭脂紅」等等,在不同的釉料和窯溫下能夠燒制出各種不同的紅色。
雍正款祭紅釉高足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郎窯紅釉高足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釉彩的歷史便始於單色釉,它是一部顏色的歷史,也是美的歷史。不施裝飾、渾然天成,單色釉瓷器的純粹與極致是中國古代美學絕佳典範,從當代的眼光來看也是前衛的「極簡」之作。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
「 如何將古代藝術巔峰與現代時尚結合?」
2019年9月4日,BMW攜手清華美院、Designworks設計團隊為中國定製的藝術車新BMW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亮相成都品鑑會,歷時12個月的研發,匯聚多種頂尖傳統工藝,以「超以象外,大美無形」 為設計原理,以「和諧」為核心價值觀,可謂是融貫古今、合璧中西的藝術珍品。
以下三大亮點,帶你快速了解寶馬是如何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巔峰之美與現代時尚科技完美結合,定製出獨一無二的專屬豪華體驗。
亮點1:色彩
寶馬新BMW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藝術車車身採用特殊定製的紅色外漆,從中國傳統霽紅釉色汲取配色靈感,受光部分亮得飽滿、背光部分暗得深邃,使車身更加立體。即使在細微的光線變化之下,都能產生攝人心魄的光彩,展現出華夏文化的濃墨重彩和蓬勃生命力。
BMW的Logo則以霽藍瓷和白瓷相間,霽藍瓷歷經72道工序,每一片都彌足珍貴,精選白瓷與霽藍瓷交相輝映、絢麗奪目。BMW字母使用螺鈿工藝,遠觀有如霞似錦的光芒,近看細入纖毫。
亮點2:紋樣
新BMW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藝術車以漢代璃龍型玉環為主視覺造型靈感,C柱印有漢代玉環紋樣,並配以雲紋元素,寓意龍騰四海、自由駕馭。
車內空間借鑑了傳統的中軸式布局,如丹陛石般縱深向前,盡顯不凡氣度。四周則裝飾著由天然大漆製作的飾板,在淺色的基調中打造出曼妙的山景和雲紋。
中軸線扶手上採用傳統蘇繡工藝,從4000多種彩色絲線中選取色差微妙的4種灰色絲線來進行搭配,以不同針法繡出濃淡虛實,如中國畫傳統技法般層層暈染,仿佛置身於《瀟湘奇觀圖》雲霧繚繞的山景之中。
亮點3:奢華
無論是在原料、工藝還是感受上,新BMW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藝術車的現代「奢華」無處不在。霽藍瓷、降真香等中國文化象徵元素結合蘇繡、大漆、螺鈿等巧奪天工的製作技藝,用創新思維展現出寶馬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
將科技、設計和動力完美融合,搭建「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社會橋樑,獨立思考並創造不可思議的時代。新BMW7系藝術車是獻禮中國、獻禮這個時代最真誠的禮物。
與此同時,寶馬推出的以典藏版藝術車為靈感的新BMW7系華彩定製限量版也在成都車展於中國上市,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致敬。
[監製/齊超][編輯、文/鄭杜若][部分圖片提供/寶馬中國]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rzCPm0BJleJMoPMmd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