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乾隆後宮有一位才女,她素手弦音,只為博君一顧,一首琵琶語,冠絕六宮,惹得人人羨慕,這位被譽為後宮第一才女的便是貴妃高晞月。劇中的高晞月本是漢軍旗包衣出身,因出身之故,依附於皇后富察琅嬅,沒想到最終卻成為嘉妃金玉妍的擋箭牌,落得一個被君拋棄的下場。
劇中的高晞月,雖飛揚跋扈,卻也有可愛之處,骨子裡還是一個希望得到聖寵的小女人。相比之下,似乎歷史上的高晞月要更完美一些,她的原型便是乾隆後宮的慧賢皇貴妃。
關於慧賢皇貴妃的出身,乾隆後來給她寫的祭文中有一句為「爾慧賢皇貴妃高氏,誕育名門」,可見高氏的家世比小說中要好得多了。據史料記載,慧賢皇貴妃祖上居住於遼陽,入旗的始祖名叫高名選,其後高氏一族一直在朝廷任職,一直到雍正年間,高氏的父親高斌做到了河道總督的位子,正式宣告高氏一族躋身名門之列。
雖然高氏來自高官家庭,但畢竟是內務府包衣出身,因此需要參加內務府的宮女選秀,不過,估計這也只是個形式而已,從後來的一系列安排來看,似乎雍正早就有意將高氏指給兒子弘曆了。果不其然,高氏順利通過宮選,隨後以使女身份入侍四阿哥弘曆。
據一些資料顯示,弘曆在繼位之前,其身邊的官女子有生育的記錄,但也有子女夭折的記載,不知其中的官女子是否有高氏,總之,高氏的身體狀況一直是體弱多病的,從這一點來看,有點類似於雍正朝的敦肅皇貴妃,是一個典型的宮廷版林黛玉。
雖然高氏一直未能如願為弘曆生下子嗣,但雍正似乎有意提拔高氏,或是出於對高斌的器重,於雍正十二年將高氏超拔為寶親王弘曆側福晉,這就為高氏入宮後的位分奠定了根基。
乾隆繼位後,高氏初封為貴妃,成為後宮僅次於孝賢皇后的內廷主位,此時如若高氏能夠生育皇嗣,並一直保持健康,她登臨後位的機會是很大的。然而,身居高位的貴妃高氏卻一直未能如願,這種狀況反過來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她的身體。
乾隆十年,貴妃高氏舊疾復發,已是燈盡油枯之人,乾隆見狀,立刻發布上諭詔封高氏為皇貴妃,僅過了兩天,這位乾隆初年的貴妃便駕返瑤池了。隨後,乾隆賜諡為慧賢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高氏病逝後,她的家人也得到了提拔,比如說高氏的父親高斌被調到京師,官拜大學士,高斌的兒子高恆(慧賢皇貴妃的兄弟)也被授予「肥差」兩淮鹽運使,就連高恆的兒子高朴也坐上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位子。
然而,一門的榮耀卻使得高氏一族頭腦發昏,做出貪贓枉法之事,如是,乾隆終於對高氏一門出手了。高斌被罰到工地上監工,最終死在了工地上,高恆和高樸父子都被處死,乾隆拿外戚開刀之舉在一定程度上肅清了官場風氣。
在這裡,有人拿高氏一族的下場作為慧賢皇貴妃不得寵的證據之一是有失偏頗的,在國事和家事面前,清朝皇帝一向界限分明。比如說雍正朝敦肅皇貴妃的兄弟年羹堯被處死,難道就可以說她不受雍正寵愛嗎?當然不是,從慧賢皇貴妃死後入葬帝陵與乾隆多次作詩懷念的情況來看,她在乾隆心中必定有很重要的位置。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清宮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