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趙二把刀
號稱單機遊戲測評界的第一UP主敖廠長,因為一個頂著國產電影金字招牌的端游測評,陷入大型群嘲現場;但這背後,不僅是一個正在經歷「至暗時刻」的A股上市公司的困境,同時,也是基於影視IP的遊戲聯動,雖然被寄予厚望,但整體市場確實仍處於相當「初級」的階段。
第一UP主翻車
敖廠長和單機版《大聖歸來》的事故
因為一則國產單機遊戲測評,遊戲測評界的第一UP主陷入風口浪尖,不僅測評視頻被刪除,更是發了道歉聲明——那麼,在微博、b站乃至知乎都引發如此關注的敖廠長以及這款被群嘲的國產單機遊戲究竟是何來頭,且聽讀娛君一一道來。
敖廠長,一名90後,從事遊戲視頻創作已經超過10年,早期混跡於優酷土豆,後聞達於B站,其在B站的粉絲超過600萬,每一期的測評視頻平均播放量差不多有300萬;同時,根據網友爆料,敖廠長的對外合作報價則達到了69萬,無論從影響力還是商業價值,敖廠長都是名副其實的單機遊戲測評界的NO.1。
而引發此次事故的單機版《大聖歸來》同樣來頭不小,是由曾經創造票房紀錄的同名國產動畫電影改編而來。《大聖歸來》影片於2015年7月10日以2D、3D和中國巨幕的形式在國內公映後,即以優秀的口碑引髮網友觀眾的追捧和媒體的廣泛報道,最終票房達到9.56億人民幣——可以說,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大聖歸來》應該是口碑和票房最好的國產動畫。
這樣一個頂級的國漫IP的遊戲改編,走的路線也和其他影游聯動的玩法大不相同。
在國內,大多數基於IP的遊戲聯動,無論是網文、動漫還是影視IP,改編遊戲多數都是選擇難度相對較低的網頁遊戲或者受眾群更廣泛的手游,而《大聖歸來》的遊戲開發則選擇了難度更高的單機遊戲。根據資料顯示,《大聖歸來》的遊戲由索尼互動娛樂(SIE)、十月文化以及綠洲遊戲聯合開發,其中十月文化是版權方,而索尼互動和綠洲遊戲則是遊戲的直接關聯方,並且連續三年在chainajoy上也都有亮相,也被業界期待最有可能成為3A品質的遊戲大作。
但是強強聯手,三年磨一劍後的亮相,卻讓很多玩家失望,在steam上線後差評居多,也使得敖廠長迎來十年測評以來最大的群嘲現場。這款遊戲的品質究竟有多少槽點,大家可自行體驗或者搜索相關測評。
事實上,在對這款遊戲的吐槽以及對於敖廠長的群嘲之外,讀娛君更關注的是,在國內基於IP的影游聯動雖然被視為藍海,但為什麼能夠同時贏得口碑和商業回報的並不多見?究竟是什麼制約了諸多頂級IP的遊戲化開發?
虎頭蛇尾的IP影游聯動簡史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回顧整個泛文娛市場發展史的時候,基於IP的影游聯動,其實早在「IP」還沒有火爆之前,就早已經有相當成功的案例。
先來看遊戲IP改影視——早在2005年,由胡歌、劉亦菲等主演的古裝玄幻劇《仙劍奇俠傳》,就改編自中國台灣大宇的系列遊戲。應該說,這部電視劇不僅讓胡歌、劉亦菲等大紅大紫,更使得這款遊戲和這部電視劇成為中國文娛產業最成功的影游聯動的案例,一直到現在可能也沒有被超越。
再來看影視/網文IP改遊戲——作為老牌遊戲廠商,完美世界在早期曾經創造的IP遊戲化的成績斐然。2006年和2007年,完美世界分別上線IP改編端游《武林外傳》和《誅仙》,尤其是《誅仙》系列端游的成功,更是給完美世界貢獻了至少數十億的流水。
如果說早期的成功,說明IP的聯動開發,尤其是端游開發這條路是可以走的通的,但在2015年之後,基於IP的影游聯動基本上能夠大爆的並不多,基本上陷入了停滯階段,同時,在遊戲的開發上也基本上停留在「開發難度低、流水快」的「頁游+手游」的模式。
在2015年,《花千骨》的橫空出世,讓「影游聯動」成為IP開發的標配,也吸引了資本的青睞,但事實上,無論是遊戲品質、用戶反饋還是商業回報上來看,「影游聯動」這一模式能夠走通的都不多見。
有的是只有一個好的開頭:比如,西山居在2015年4月宣布簽下周星馳《西遊降魔篇》全類型手游版權,並表示該產品由《劍網3》原班美術團隊打造,五年內累計投入2億研發費用,上線後月流水也確實達到7000萬,但很快就泯然眾人矣。
但更多的可能變成了一個標配,甚至是宣傳的一個手段。比如,在《捉妖記》《神都夜行錄》《九州縹緲錄》《一拳超人》《火王》《古劍奇譚》等影視項目開發的同時,都會宣布遊戲聯動的項目啟動,但後續的成績也是一言難盡;又比如,一些受歡迎的遊戲,也會宣布開發影視劇,比如《戀與製作人》也曾宣布製作影視劇,但也沒有更近一步的進展。
那麼為什麼,IP的影游聯動概念越來越難贏得市場的青睞?原因其實並不複雜:
首先,大環境變了。在之前幾年,多數IP開發其實並不是針對市場的,而是針對投資人或者資本市場的,更多的是為了融資或者圈錢的炒作行為,至於IP的含金量以及如何開發,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成功路徑;
再次,快不起來的遊戲開發配合。相對比影視的拍攝周期,遊戲的開發周期其實更漫長,尤其是要做成精品——這也是很多IP要做頁游的原因,用同一個遊戲的模式,換皮膚不換玩法,能圈多少用戶就圈多少用戶,這也使得多數IP遊戲玩法和模式大同小異,自然也是難以贏得市場和用戶的認可。
回到《大聖歸來》的遊戲開發,應該說,敢於突破「頁游模式」對於這款遊戲的出品方們而言,也是值得嘉許的,但同時也可以看到,雖然投入巨大,也經過數年的打磨,單機版《大聖歸來》並沒有贏得行業、市場和用戶的認可,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想要把IP的價值真正的開發,不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更需要真正的能夠沉下心來做一些事情——事實上,不僅國內的IP遊戲化會遇到這些問題,即使強大如漫威、HBO等攜手大廠開發的《蜘蛛俠》《權力的遊戲》等遊戲也很難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雖然IP的影游聯動不會就此降溫,但如何實現IP價值最大化,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對於《大聖歸來》這款遊戲未能一炮而紅,也使得聯合出品方之一的「綠洲遊戲」以及其母公司並未能受益——綠洲遊戲的母公司就是讀娛君曾經多次報道過的陷入風口浪尖的A股上市公司「天神娛樂」。
因前董事長和巴菲特的午餐而被外界知曉的天神娛樂,因為激進的投資而陷入被調查的被動局面,其控人朱曄也是被業界所質疑,調查也在繼續並沒有結案。根據最新的消息,在10月8日,天神娛樂的管理層也大換血:除了朱曄之外,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辭職,新的管理層也開始上位,應該說,《大聖歸來》的發行時間和天神娛樂換血的節點同步,如果這款遊戲能夠火,其實是能夠緩解這家A股上市公司的危機的……
未來,IP的影游聯動會好起來嗎?
雖然《大聖歸來》翻車,市場上的成功案例也並不多,但對於影游聯動的前景,無論是內容平台、遊戲開發商而言,仍然是值得挖掘的金礦。
作為《花千骨》影游聯動的受益者愛奇藝,在這條路上走的也是相當果敢。在2018年7月,愛奇藝斥資20億元全資收購了開發商天象互動,截止日前,天象互動運營網頁遊戲400餘款,手機遊戲4000餘款,累計註冊用戶達3億,日活躍用戶達200萬。而對於騰訊而言,閱文、騰訊視頻和騰訊互娛的聯動,也是具有先天優勢的。在遊戲廠商側,對於IP的整體開發也是加快步伐。網易的《陰陽師》、騰訊的《王者榮耀》都是有過相關的布局,巨人網絡也在2019年宣布要全面的影游聯動,要涉足影視領域。
所以,未來,基於優質IP的影游開發仍大有可為,但想要做出3A品質的單機遊戲,真的就好像知乎的評分那樣,也就是0.9到1.1的水準吧。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