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人生境界:人品極處,本心使然

2019-10-27     良知修行

寧受一時寂寞,不取萬古淒涼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

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

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

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譯文

一個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遭受短時的寂寞;而那些以攀附權貴為人生目標的人,終究會孤獨一生。有遠見的人能夠通過現象認清事物的本質,能夠看到不遠處的未來,所以他們寧可忍受暫時的寂寞,也不會趨炎附勢,而遭受永久的淒涼。


解讀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記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可見,成功者都是孤獨而執著的。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思想靈魂修養的體現,是難能可貴的一種風範。

司馬遷受宮刑後,潛心努力十九年,方有傳世佳作《史記》;李時珍歷時四十年的辛苦著作,才造就了醫學聖經《本草綱目》;諾貝爾多次死裡逃生,廢寢忘食數年,終於研製成功TNT炸藥;愛迪生失敗了無數次,才發明了電燈泡;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二十二年時間,才寫出《物種起源》一書,等等。

其實,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究都是要用寂寞去償還的。沒有寂寞的人生,只能是膚淺的人生、平庸的人生。想要抵擋寂寞,不如去享受寂寞,享受心靈空曠的剎那,享受漫無邊際的漂流,享受寂寞如黑夜般瀰漫的感覺。

要知道,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經歷一段沒人支持、沒人幫助的黑暗歲月,而這段時光,恰恰是沉澱自我的關鍵階段。猶如黎明前的黑暗,挨過去,天也就亮了。

不忍傷殘念,不為貪冒心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

一縷一絲,勿容貪冒,

便可為民物立命,為天地立心矣。


譯文

一點慈悲惻隱之心,是使民眾生存、萬物生長的基礎;

一種「君子有所不為」的風骨節操,是支撐天地的柱石。

所以即使是一條蟲、一隻螞蟻那樣小的生物,君子也不忍心傷害它們;一絲一線的財物,君子都不會貪為己有。這樣就可以使民眾安樂生活,使萬物順利生長,在天地間樹立一種精神,使民眾與萬物順應自然規律而生存。


解讀

能夠做到這般的慈悲,這般的有風骨,那麼確實可以做大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民,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善良與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我們都不缺少同情心與慈悲心。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老百姓常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天地之間,正因為我們有慈悲之心與善良之念,才使世間萬物生養繁殖,使老百姓能安居樂業。

人們具有善良的品質,是人類社會與世間萬事萬物生存發展的基礎。「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氣節風骨,則是支撐天地的基石。符合道義,可為人類社會發展添磚加瓦的事情應當做。只謀求自己個人利益,不惜損害國家利益,這樣的事情就不應該做。一個沒有氣節傲骨的民族,一個沒有道義廉恥的社會,不可能長久存在與發展。中華民族歷來不少有氣節的人。正是這種氣節風骨,支撐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

念慮只差毫釐 人品直判天淵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

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

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而超凡入聖,人品且判天淵矣。

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譯文

以積累貨物財富的心思來積累知識、學問,以追求功名的念頭來追求真理道德,以關愛妻子兒女的感情來孝順敬愛父母,以保住權利地位的計策來保護國家利益。有了這種由此入彼的轉念,在意念思慮上僅有毫釐之差,但已經由平凡變得高尚了,人品有了天壤之別。人們為什麼不儘快猛醒呢?


解讀

人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得失所迷惑,其實就是眼界格局受於限制,沒有大的肚量難成大事,如何不計較眼前得失,還需要有明確目標和方向,還需一個積極的心態!

人活著不能只為了賺錢求財,賺錢求財只不過是獲得幸福生活的一種手段。如果只貪圖名利,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人與人本質並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是有的人所擁有的知識與學問,以及由之而來的情趣和德行,卻可以將其與別人區分開來。所以,分一點求財的痴心來求學問,是非常必要的。

好的德行之所以為好,思慮的方向正確罷了,心本赤誠,應細細品味,找尋人生所向。

厚德以積福修道以解困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

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


譯文

上天不給我很多的福分,我就多做善事來面對這種命運;上天用勞苦使我疲乏,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來保養身體;上天用厄運來折磨我,我就開闢求生之路來打通困境。如果做到上述各點,上天又能對我怎麼樣呢?


解讀

毛主席說: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同時也告訴我們無論面對怎樣的處境,都應該用樂觀、積極的處世態度去對待它。

人性中有一個弱點,即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批評你,很多人都說你這樣不好不對,自己也就產生了懷疑,進而拋棄思考為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年齡與日俱增,鬥志衰減,容易相信命運上天註定,嘆息天命難違。然而,命雖註定,活法我定,我命由我不由天。

古人常說「天助自助者」,如果能勇敢地面對與接受現實,就不會畏懼命運的擺布。換言之,對一個不向惡劣環境低頭的人來說,他只相信事在人為,所以當置身困境之際,便不會自暴自棄,也不自嘆命運多舛,而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有希望。厄運與困境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逃避困境,在厄運面前一蹶不振!命運對人的安排既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不論擺在我們面前的是怎樣的處境,都應該能用一種樂觀、積極的處世的態度去對待它。

為人處世如果能具備這樣的韌性,不畏艱難險阻,把逆境和災難當作磨鍊,又有什麼事能擊倒自己呢?禍福相依,所有經歷都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失意勿失志,得意不忘形,笑看風雲變幻。

人品極處,本心使然

文章作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譯文

文章寫到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沒有什麼特別奇妙的地方,只是把自己內心的感情和思想表達得恰到好處;品德修養到最高境界時,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到純真樸實的本然之性。


解讀

有位富商討了四個妻子:第一個妻子伶俐可愛,整天作陪,寸步不離;第二個妻子是搶來的,長得如花似玉,很美麗;第三個妻子,沉溺於生活瑣事,讓他過著安定的生活;第四個妻子工作勤奮,東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記了她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就要辭世,他決定考驗一下哪位妻子是真心對待自己的,於是將四位妻子叫到面前,對她們說:「我不久於世,你們平常都說對我好,如今誰願意和我一起去陰間遠行呢?」

第一個妻子說:「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個妻子說:「我是被你搶來的,本來就不是心甘情願的,我才不去呢!」

第三個妻子說:「儘管我是你的妻子,可我不願受苦,我最多送送你!」

第四個妻子說:「既然我是你的妻子,無論你到哪裡我都跟著你。」

於是,商人欣慰地點點頭,與世長辭。

在這則故事裡,第一個妻子是指肉體,死後還是要與自己分開的;第二個妻子是指財產,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第三個妻子是指在生命中陪伴我們的人,活時相依為命,死後還是要分道揚鑣;第四個妻子是指每個人的本心,人們時常忘記它的存在,但它卻永遠陪伴著自己。

生活中,如果想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首先要讓自己保持善良的本心。一個人想要到達遠方,就要踩在善良的踏板上。一個人想要擁有至高的人品,就要讓自己這顆善良的心始終經得起考驗。只有做好內在的修為,才能夠擁有外在的成就。當我們從善心啟程,就不會逾越心靈的界限,失去辦事的分寸,自然會修得本然卻至極的人品。


作者:良知修行,貴州省畢節市人,中學教師。歡迎分享轉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QdcDm4BMH2_cNUggW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