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帶水兩地親 守望相助兄弟情:南陽疫情防控中的「豫鄂一家親」

2020-02-19   南陽報業傳媒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南陽視湖北籍來宛人員為親人,對他們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給予他們無微不至地關懷照料,盡最大可能提供衣食住行等幫助,用割捨不斷的兄弟情誼譜寫出「豫鄂一家親」的大愛之歌。

「友誼橋」上見友誼

在新野縣五星鎮的判官莊村,當地村民管「孟渠」上的豫鄂兩省分界橋叫「友誼橋」。

疫情防控以來,豫鄂兩省在「友誼橋」兩頭先後設立了疫情防控卡點,因為位於橋那頭的湖北省襄陽市朱集鎮翟灣村村民平時生活購物都是去五星鎮的集市,往來就成了大家的「煩心事」。

為保證湖北父老鄉親的生產生活不被疫情所困,判官莊村主動與翟灣村結合,由翟灣村及時統計群眾需求、列出清單,判官莊村再統一採購,經消毒後送到「友誼橋」上,由他們接收拉走。

在鄧州、唐河等與湖北相鄰的地方都有「友誼橋」的感人故事。

鄧州市構林鎮董家村村民胡云芝的娘家就在對面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石橋鎮的石黃村。董家村和石黃村親戚摞親戚,兩村關係非同一般。

1月23日一大早,兩村之間豎起了擋板。看似絕情的「封村」,並沒有隔斷兩村之間的情誼。石黃村醫療物資短缺,董家村為他們送去了84消毒液和醫用口罩,兩個村子同時開展消毒,共同抗擊疫情。

「飯店就是我的家」

「在疫情面前,讓漂泊在外的湖北鄉鄰感受到溫暖關懷,作為南陽人,我們責無旁貸。」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臥龍區主動將南陽國際飯店設置為臨時周轉點,承擔起接待滯留在南陽的湖北籍客人的任務。

「要不是國際飯店接待,我真的沒地方去,感謝臥龍區、感謝南陽市!」2月6日上午,42歲的湖北客人鄭立飛滿是感激地說。

說起這些天的經歷,他幾度哽咽。在外地打工的他,因疫情防控,遇到老家襄陽封城,他只能在南陽下車。下車時,他身無分文、已經兩天沒吃飯。被工作人員接到國際飯店後,鄭立飛才有了安定的居所。

小劉是在廣州上大學的襄陽人,工作人員發現他時,已是凌晨,而他已在南陽火車站裡呆了整整一天。湖北全境不能下車,襄陽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小劉出門時身上的錢已經不多了,國際飯店工作人員考慮到他的情況,決定減免他的住宿費用,讓他安心在這裡住下。幾天下來,小劉感受到了這裡每一個人的關心、愛護,他見了值班經理,親切地叫「叔」,見了值班的女醫生,親切地叫「姨」。

據統計,1月19日至今,南陽國際飯店共接待湖北籍客人19批26人。

「愛」的返鄉中轉站

受疫情影響,春節以來不少湖北籍返鄉乘客,選擇相距湖北較近的南陽下車。而下車之後如何中轉回家成了乘客的難題。

宛城區茶庵鄉南陽東站檢查站的黨員幹部早早地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他們及時建立了臨時醫務室、保障供應室和運輸分隊。在這些乘客下車後,首先對其進行登記備案、體檢觀察,然後保障其基本生活。在沒有疫情症狀後,由臨時運輸分隊司機和醫務人員,用專車送他們到湖北當地的檢查站,完成交接。

據統計,自疫情發生以來,南陽東站檢查站工作人員已往返5000餘公里,幫助湖北籍乘客28人順利返鄉。

南陽報業傳媒記者 曹學祥 陳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