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防疫監測,建築起重機械檢測達標才能使用,武漢復工復產繃緊「安全弦」

2020-03-30     武漢晚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30日訊(記者韓瑋 通訊員武建)為加快企業和重點項目復工復產,武漢城建部門簡化審批流程,24小時發放復工通知書,同時更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繃緊「安全弦」。

(圖為武漢開發區人工智慧科技園項目,工人們排隊進入實名制測溫通道。記者韓瑋 攝)

3月25日,和諧大道(黃孝河—漢黃路)工程正式復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現場看到,數十名工人正在忙碌,一名工人正發動一台汽車吊「熱車」。武漢地產集團市政公司和諧大道現場項目經理趙曉龍介紹,大型起重機械必須先「熱車」,測試吊臂壓力,檢查汽車吊上的繩索安全,沒有問題才能開始起重吊運材料。

市城建局相關人士介紹,截至3月30日,全市房屋市政工程1920項(標段),已審批覆工復產申請1609項(標段)。雖然復工審批流程簡化,但是事中、事後監管更嚴了。市、區建管部門對已開工復工項目嚴格進行現場檢查,消殺等防疫措施不到位堅決停工,人員實名制管理不到位堅決停工,建築起重機械、模板支撐、腳手架、深基坑、臨時用電等安全隱患不排除堅決停工。小隱患則限期整改。

復工復產後,防疫仍是第一位。建築工地將依託建築工人實名制,實行信息化管理。市城建局相關人士介紹:「工人從哪裡來,怎麼到的,以及過往疾病史都要搞清楚,每日測量兩次體溫。」此外,對工人住宿區、公共區域每日進行消殺,每間宿舍不超過6人。

在安全質量生產方面,也設置了不少「硬槓槓」:建築起重機械、施工升降機等重大危險源須經第三方檢測維護達標後才能使用;腳手架、深基坑等全數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復工前須對建築物沉降和垂直度進行覆核;對現場堆放的鋼筋,使用前應按規定進行見證取樣檢測;對作業面未隱蔽的鋼筋,出現鏽蝕嚴重的,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整改。

(圖為智慧工地內的AI防疫監測系統。楊愛國 攝)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近期走訪發現,目前已復工的房建和市政項目,實現了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統籌兼顧。建築工地的智慧手段「升級」,AI防疫監測、勞務實名制、紅外測溫、人臉識別等技術相結合,使進入工地的每一個人都能實現無接觸體溫監測,安全防疫措施報警,軌跡可追蹤,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可迅速隔離。

【編輯:陳學忠 劉航 石吉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K3KK3EBiuFnsJQVLj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