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巨頭也要做晶片,是湊熱鬧,還是真有料?

2019-09-30   21IC中國電子網

(21ic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9月28日,在2019格蘭仕"超越製造"大會上,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梁惠強宣布與世界知名半導體設計公司SiFive China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了新一代物聯網家電晶片"BF-細滘",而後續還將推出物聯網晶片"NB-獅山",以及應用於智能家居的獅山AI處理器,為專屬場景定製專屬晶片。

繼華為推出晶片之後,BAT也逐步開始行動起來。現如今,就連以微波爐起家的格蘭仕也要跨界做晶片了。這到底是湊熱鬧,還是真有料?

開啟數字科技轉型之路

據梁惠強介紹,此次格蘭仕推出這款晶片,與其它晶片的差異在於它是開源技術,ARM應用的是RISC-I架構,"我們是五代的技術"。

1、"BF-細滘":這款晶片採用了SiFive China的RISC-V架構,40nm製程,比同等製程的英特爾、ARM架構晶片速度更快、能效更高。目前,該晶片已經應用在格蘭仕最新上市的16款產品中,包括微波爐、空調、冰箱等家電。

2、"NB-獅山":這款處理器同樣也採用了RISC-V架構,未來將會有高中低三條產品線,並將被應用到格蘭仕高中低端的全品類產品中。

(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梁惠強;圖片源自格蘭仕官方微博)

梁惠強認為,在智能物聯網時代,不能以電腦、智慧型手機的晶片為中心,而要用新的技術架構。所以,格蘭仕與SiFive合作,為智能家電設計了一套專用的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晶片,"格蘭仕未來將從製造企業向科技企業轉型。"

家電巨頭爭相布局晶片

實際上,在家電行業,格蘭仕並不是第一家宣布要做晶片的企業。

1、海信:2005年,海信發布了中國首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彩電晶片"信芯一號",終結了7000萬台中國彩電沒有"中國芯"的歷史;2013年,海信晶片團隊研製完成了國內首款網絡多媒體電視SOC主晶片,並成功實現了整機量產;2015年,海信發布了Hi-View Pro畫質引擎晶片,由此成為了中國唯一擁有自主高端畫質晶片的電視機企業,併入圍了全球三強。

2、格力:2018年年初,格力電器率先高調宣布進軍空調晶片設計領域。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公開表示,將斥資500億元投入到晶片製造當中,並且強調"在研發上,錢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看有沒有信心與決心";同年8月,格力電器專門成立了晶片公司,註冊資本高達10億元,並表示力爭2019年格力空調將全部用上自己的晶片。

3、康佳:2018年6月,康佳在其38周年慶暨新戰略發布會上宣布成立半導體科技事業部,正式進軍半導體行業。康佳集團總裁周彬表示,要用5-10年時間躋身國際優秀半導體公司行列,致力於成為中國前十大半導體公司,年營收預計將超百億元。

4、美的:2019年3月,美的集團宣布與阿里雲達成深度合作,聯合推出適配AliOS Things的定製晶片;同年4月,美的集團對外透露,其空調的變頻驅動IPM模塊已經實現量產,並延伸至冰箱、洗衣機等領域,美的IPM模塊年產值已達億元,計劃五年內產值衝到10億元。

……

集體造"芯"的三大理由

其實,這些家電企業紛紛布局晶片市場,並不是巧合。

1、完善產業鏈。對於家電企業而言,一方面,建立完整的晶片產品供應鏈,有助於在成本及交付上取得領先優勢;另一方面,晶片將是未來IoT硬體發展的重要核心,而掌握核心技術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更可以在市場戰略布局上更加靈活、風險更低。

2、市場潛力大。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協會(WSTS)統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和美洲(主要是美國)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前兩大消費市場,其市場規模占比分別為32%和22%。

((2018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市場占有率按區域分布情況;圖片源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業內預計,新興產業或將成為新的驅動力,我國晶片行業規模將有望突破萬億水平。

面對這片新藍海,唯有主動變革才能迎來新生機。或許,這也是格蘭仕等傳統家電企業進軍晶片市場的原因之一。

3、大環境所趨。晶片產業的崛起,離不開宏觀層面的指導。近年來,"中國芯"的市場地位逐年提升,這主要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扶持。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推動晶片、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專項工程,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創造製造2025示範區。

同年3月,財政部發布了《關於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為部分企業減免所得稅,鼓勵新建晶片生產企業,優化產業結構。

隨後,工信部印發《2018年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要點》,要求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軍民通用標準試點工作。

此外,還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和《中國製造2025》的出台,進一步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當前,關鍵技術是國之重器,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從美國制裁中興到圍剿華為,國人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因此,打造自主晶片將是大勢所趨。正如梁昭賢所言,"要掌握晶片等底層核心技術,飯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上!"

作者:蔡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