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地下「城市脈絡」注入新活力,為騰飛插上翅膀

2019-10-18     出外龍舒人

作者:洪欣

1994年,合肥市政府開始實施地鐵規劃;2007年6月,合肥市啟動城市快速地鐵建設規劃;2016年12月26日,合肥地鐵一號線正式開通運行。至此,合肥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式進入地鐵時代。

地鐵,作為地下「城市脈絡」,為合肥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無到有,合肥邁入地鐵時代

「地面經常堵車,還要等紅綠燈。」「好快,平時坐公交要半個小時的車程,地鐵10分鐘就到了。」「本來沒有什麼感觸,但現在坐上了真的特別開心,以後就可以乘坐地鐵出行了。」2016年6月26日,合肥地鐵1號線首次開門迎客,坐上地鐵感受「合肥速度」,100多名試乘者難掩心中的激動。

2016年12月26日,合肥市民乘坐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 新華社劉軍喜 攝

2016年12月26日,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開通運營,這是合肥乃至安徽省開通運營的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這條北起合肥火車站南至巢湖之濱的線路,銜接合肥站、合肥南站兩大客運樞紐,串聯老城區和濱湖新區,成為縱貫合肥南北的交通幹線。

從規劃到一號線正式投入運營,合肥地鐵建設走過了十多年的時光。2007年6月,合肥市啟動《合肥市城市快速地鐵建設規劃》及相關支撐性文件編制工作。2008年10月,《合肥市城市快速地鐵建設規劃》及相關支撐性文件獲得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及環保部通過。

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轉報合肥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函

據檔案記載,2008年11月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即向安徽省建設廳發出《關於請求轉報合肥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函》,並得到了相關批覆;隨即,「合肥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和「合肥軌道交通公司籌備組」成立,與「合肥有軌電車一號線建設指揮部」、「合肥有軌電車公司籌備組」合署辦公。合肥地鐵建設進入緊張的籌備階段。

2009年1月,《合肥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及建設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上報國務院。8月,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試驗段開工建設。2012年6月1日,土建3標(大東門站)工程啟動封閉施工,標誌著1號線一、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軌道交通相關規劃的批覆

歷時4年半1639天、191家單位、2萬餘人次、24.58公里、23個站點、165億元……這一組數據的背後,連接的是合肥城市從北到南的地鐵一號線建成的全過程。自此,地鐵開始滲透在合肥人生活的每一天。合肥的發展和建設,也隨著地鐵這一「城市脈絡」不斷向前鋪展開來。

十字換乘,改變市民生活方式

就在地鐵一號線開通運行一年之後的2017年12月26日,西起南崗站,東至三十埠站,途經蜀山區、廬陽區和瑤海區;橫貫合肥東西的地鐵二號線正式開通運營。與已投入運營的一號線共同構成軌道交通網「十」字形骨幹線路,為市民們初步編織出一張方便快捷的軌道交通網。大東門站一、二號線換乘,極大滿足了市民的出行要求。

2017年12月6日,合肥地鐵2號線王崗站 合肥日報張大崗 攝

如果說地鐵一號線點燃了合肥市民的熱情,實現十字換乘的二號線則不僅改變了大家的出行方式,更改變了市民的生活方式。

「現在不管是去濱湖還是到大蜀山都方便啦。」家住瑤海區的王玉珍笑言。幾位聊得來的老姐妹退休後都去子女家幫忙帶孩子,這讓王玉珍備感孤獨,也曾動過去看看姐妹們的念頭,但一想到來回三個小時左右的公交車程,她又打了退堂鼓。地鐵開通後,「冬暖夏涼,颳風下雨都不怕」,王玉珍不但與老姐妹們經常見面,大家都有空的時候還相約著一起去看看地鐵沿線的美景呢。

老家阜陽的李健在蜀山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作。收入不菲,李健不想依賴父母,三年前,在火車站附近購買了一套小居室作為過渡,平時上下班以私家車代步。二號線開通後,飽受高峰期堵車之苦的李健果斷捨棄私家車,一號線轉二號線,下地鐵後再騎共享單車,看起來有些麻煩,但事實證明,這樣做大大降低了時間成本。「如果三號線運行後,很快我就可以從家裡直達單位了。」李健充滿期待。

合肥地鐵3號線「小綠」(資料配圖)

與李健一樣渴望地鐵三號線開通的還有大學生丹丹,對她來說,以後周末、周日去老城區逛街的幾率會變得很多。「一、二、三號線換乘後,地鐵開到哪,我就可以『逛吃』到哪了。」丹丹笑著說:「未來可能會感覺城市變小了,距離不再是問題,搭乘地鐵,我可以走到任何一個地方。」

助跑發展,開創城市新的空間

合肥地鐵近期線路圖

「沒有地鐵的城市不是一座現代化大城市。」曾經,能夠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樣,擁有自己的地鐵,是合肥人的一個夢,如今,地鐵一號線、二號線線網已覆蓋瑤海區、包河區、蜀山區、廬陽區,軌道交通3號線正式運營指日可待,而在合肥檔案館,我們看到《合肥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顯示,未來合肥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地鐵線路15條、有軌電車或單軌線路3條,計劃2020年前開通運營地鐵線路5條,合肥市民未來出行將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快捷。

合肥地鐵1號線

專家指出,從城市生長的角度看,軌道交通所承載的意義,遠不止交通本身,更關乎一座城市的未來與發展遠景。憑藉發達的軌道交通網絡,城市的交通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隨著軌道交通向周邊地域的不斷輻射,沿線土地將快速大幅升值,城市化和都市圈的形成將進一步提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軌道交通引領著一座城市的發展方向。正處於快速發展關鍵時期的合肥,亟需軌道交通「助跑」,從而為城市開創新的「生長空間」。

從國內外大城市的發展經驗看,只有當快速軌道交通成為現實的時候,城市大格局才會真正形成。也可以這麼說,地鐵的出現,將是這個城市成熟的標誌之一。社會學專家稱,地鐵本身具有的溝通性、便利性、聚合性的特性,和城市的本質是一致的。最早城市的起源,就是人的聚集與交流形成的。從交通工具上來看,從自行車、公交車到私家車,再到地鐵,也是一步步走向聚合。

2018年6月9日,全國首個檔案主題專列「蘭台號」在合肥地鐵1號線首發上線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合肥賦予了地鐵濃厚的文化氣息,一號線既有以「廉政」為主題的包公園主題車站,也有以「大湖名城 創新高地」、「卡通包公」等元素的主題車廂;更有全國首個檔案主題的專列「蘭台號」。這個專列由安徽省檔案館、合肥市檔案館等單位聯合打造。

據了解,「蘭台號」檔案主題專列突出檔案元素,用百餘幅珍貴圖片,分為「記憶合肥」、「足跡合肥」、「印記合肥」、「創新合肥」四個部分,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合肥的建置沿革、名人足跡、城市舊貌、創新成果等。她傳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優良的革命精神、難忘的青春歲月和光明的未來之路,在檔案的訴說中傳遞著城市文明。

合肥地鐵「蘭台號」(資料配圖)

合肥地鐵2號線部分站點(資料配圖)

隨著地鐵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們相信,作為地下「城市脈絡」的城市軌道交通必將推動合肥的經濟發展和就業,促進合肥交通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合肥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同時,合肥的軌道交通建設還將促進人才流動,推動旅遊業發展,改善環境質量;加快合肥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步伐。


  • 作者:洪欣(檔案觀止)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8Ko6G0BMH2_cNUgNQ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