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改英菲尼迪Q50,氣質還是很吸引的

2020-06-04     無敵改裝車

1985年11月,日產成立機密小組開始研究北美豪華汽車市場的狀況,1987年7月,日產的豪華品牌「Infiniti」(英菲尼迪)誕生,再一個月後,筆者誕生了……1989年英菲尼迪子品牌成立後,便率先向北美市場推出了第一款四門豪華轎車——Q45。據說當年以「Q」命名,是因為源自「Q-Car」這個單詞,「Q-Car」泛指外表低調、性能出眾的轎車。顯然,司馬昭的低調性能奢華風已經無法遮掩。

圖:「英菲」是少有的足夠小資甚至小眾,不露聲色,相當低調,但是其中的舒適豪華和舒爽,就只有自己懂的那種車。

顯然,Q50的直系祖先Q45,在90年代德系小緊湊如日中天的日子裡並不好過,別說寶馬3系(參數|圖片)和奔馳C級了,就同宗主國的「大凌」都分分給英菲尼迪上生活體驗課。所以真正讓英菲雄起的,還是千禧後進入中國大陸的那幾款G系列以及FX之流。直到2013年,Q50推出被重新以「Q」命名,才標誌著日產敢於直面這段「黑歷史」。

Q50(參數|圖片)其實很難與「3仔」或「C仔」直接對標,怎麼沒人叫「Q仔」?恰好說明了這個情況,因為Q太大了。它甚至跟GTR(參數|圖片)一樣大,軸距加L接近3米,車長則近5米。而且Q50跟GTR還有著類似的懸掛設計,前雙A臂後復合多連杆為基礎,不同調教取向。

圖:這輛Q50L(參數|圖片)繼承至上代G37(參數|圖片),不過不再是3.7自吸引擎,早就跟奔馳合作換成了2.0T機器。

圖:IPL致敬於上代G系列的高性能版本,這代Q系列的IPL?估計還在秘密籌劃中。

圖:當年3.7NA刷動力都能有明顯提升,那來自奔馳的2.0T豈不是能刷出更多動力?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不過目前給力的程序商不多,車款也太新有些協議尚未解除。

圖:這個角度是Q最像GTR的一個角度。

圖:原廠自帶的奢華大輪轂,有17/18/19的不同配置可供選擇,米其林的綜合街霸PS4也榮幸的成為了標配。看著這款輪轂的式樣,感覺改裝輪轂什麼的,似乎很難再大幅升顏了。

圖:當然,再驚艷不過輪轂里的車身同色AP卡鉗,原廠阿基波羅剎車它不香麼?

圖:即使Q系列2013年發布到現在只是改款,不過對比現在造型過度銷魂的「大凌」,還是這些簡單的線條耐看些。

圖:車頭車尾都有合理的空氣擾流設計,包括門邊的造型,都非常具有「氣流感」。

圖:尾翼自帶升降,呵呵!買個寶馬3仔有這玩意兒麼?

圖:Q50L標配了2.0T引擎,雖然沒有了Q50S的那種大排量自吸爽感,但是後續的基礎升級反而可能變得更加便利。

圖:講真加個頂巴,刷個程序,內飾舒適豪華,誰會想太多那些無用的大渦輪大移植?

筆者:表妹!你上來幹嘛?

表妹:涼空調吖!

圖:不經意的瞄到了表妹的大光腿,其實筆者只是在正經的欣賞腿上的紋身而已。

圖:「去去去!快下去,別擋我拍照。」隨之,表哥我一腳踹了這貨下去。

圖:一句話可以概括這車給人的感覺,那就是全車濃郁的真皮質感。

圖:摸到哪裡都是皮,再配以涼涼的恆溫空調,到處都是滑溜溜的,沒有奇怪的氣味,也不會出現奇怪的污漬。

隨著現在的改裝也越來越模塊化,同時也越來越低調。大家都開始喜歡並接受,明明提升了,卻看不出來,自己默默享受效果的快感。這種心態,跟買英菲Q系列的車主非常相似。我願意花錢去買豪華車,卻又不想被標籤某某豪車車主,某某土豪之類……畢竟才二三十萬的車,很多人都買得起的。

猶記得十年前左右,介紹過一輛HKS官改的G35,幫VQ35引擎外配了雙渦輪,以及把自動變速箱通過加工改為了Z33(Fairlady)上面的6速手動。如此大動干戈在車主角度看來,只是HKS做給我們看的一場「大龍鳳」罷了,很好看,很精彩,但我壓根不會去這麼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09Uf3IBiuFnsJQV21C1.html